交换论基于生意场上收益与支出的概念,与之相伴的概念是所得(收益减去成本)和比较水平(我们的所得与他人的所得相比水平,尤其与另一半相比的结果)。但Kelley建议情侣们不要仅仅考虑自己的所得和另一半的所得,还要考量两人作为一个综合体的收益和付出的结果如何。
跟交换论相关的是公平论,它强调人际关系中的公平性,即在交往的过程中双方都期待公平的付出,且所得也最好不差上下。在有冲突的情况下,这个公平论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因为冲突双方往往期望着相反——至少是不一样的——结果。在整个处理冲突的过程中,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感觉到两人的所得整体上是大于付出的,而同样重要的是双方都在所得上感觉到了公平的对待(Acitelli,1993)。此外,要想把冲突处理好,情侣们还要更多地从“我们”的角度出发,而非死守着“我”的立场。如果双方都想着怎么对“我们”才是最好的结果且兼顾到每一方的利益最大化,那就很容易和平、有效地解决冲突。在开篇的两则故事中,其实他们的收益都是大于付出的,所以两对夫妻都有可能圆满地解决这次冲突。
Grote和Clark追踪了181对已婚夫妇,观察他们是如何建立并发展他们的矛盾处理体系的,比如如何处理婚姻中的各项压力(尤其当第一个孩子出生之后),又是如何衡量什么是公平什么是不公平的。很多心理学研究认为,人们对感情关系中各种不公的感知,导致了对关系的忧虑。而Grote和Clark认为反过来也同样成立,即感情双方对关系的忧虑可能导致了对不公的更敏锐感知。他们总结道:“低婚姻质量与对不公的感知之间的互动连接存在三种形式:有时是由于双方感觉到不公因而产生对婚姻的不满,有时则由于对婚姻质量的不满而导致夫妻双方开启了对不公平的感知力,还有的时候两者是一起发生的。”
在此基础上,他们进一步研究了婚姻中交换论和公平论都起了怎样的作用。以交换论来说,感情双方都会考虑他们从感情中获得了什么(所得)以及自己为这段感情付出了多少(付出),然后会在心里打个小算盘看看是否至少做到了收支平衡,如果感觉自己付出的比得到的要多,或者对方所得比自己多得多的话,将不可避免地引起不满和焦虑。如果双方在孩子出生后都倍感疲劳,加上严重缺乏睡眠,那么承受压力较多的一方就会开始计较感情中孰是孰非了,且越计较就越觉得不公平,越觉得不公平就越觉得委屈,这样便难免把对方的一言一行做负面归因,尤其是最有破坏程度的那种归因——人身攻击(他的本质就是这样的,就是这么不负责任)。而一旦有了人身攻击的念头出现,它就如同病毒入侵一样,马上将对方全盘否定,无论对方说什么和做什么,全部都成了罪状。这种人身攻击层面的负面归因将直接引发感情危机,并且当事人会不断地制造事端来证实其当时的负面归因有多么正确。用Bradbury和Fincham的话来形容这一过程就是“恶性循环”。
虽然情感专家们喜欢独创各种理论来标新立异,不过要想从全面的角度解释“情为何物”,就需要综合各方的观点,从统一的角度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