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回过头来继续讨论归因。那些不快乐的伴侣会把对方的言谈举止做负面归因,而且是属于本质层次的负面归因,喜欢认为其是“综合的……本质的、自私的和让人羞愧的”(Fincham,Beach&Nelson,1987)。(这个归因的心理过程可以由一个做饭的例子来说明。即对方正在做饭,但“我”因为没看到其在厨房,于是想:不知道今天又干什么去了,总是这么不负责任。这就是在做负面归因,而且是本质层次的负面归因)。更讽刺的是,那些不快乐的伴侣甚至会无视对方明显的积极行为,并且自以为是地认定这不过是对方大脑一时冲动的结果(还是刚才的实例:今晚对方主动做饭了,但是“我”回想:不知道是不是有什么事要求我?等着看吧,或者就破天荒这么一次而已。这就是在做负面归因,认定其为情景因素,同时给予否认)。而那些快乐的伴侣则刚好相反,他们会对伴侣的积极行为给予肯定,同时将其认定为本质因素,而将对方负面的行为认定为情景因素而非本质因素,这样就会以更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彼此。(还是刚才的例子,对方今晚主动做饭了,于是“我”想:哇,好感动!他总是这么疼我。这便是积极归因,予以肯定的同时将其认定为本质因素。而即使对方今晚没有做饭,“我”也会这样想:他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啊?这里就没有负面归因,而是将其认定为情景因素,所以表现得更宽容)。跨文化研究也为此提供了更多的事实依据。正如Halford及其同事所总结的那样:“那些不快乐的伴侣之间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们无法停止负面归因,进而产生了消极互动,尤其是负面的肢体语言……相反,那些快乐的伴侣则有能力控制负面归因的进一步扩大,或者根本就不会做负面归因。”开篇中的丽萨和彼得是属于快乐的伴侣关系,虽然他们还不太会处理冲突,但他们至少不会让冲突恶化下去。
心理学家还发现,不快乐的情侣跟快乐的情侣相比,在表达能力上也是欠缺的,他们不擅长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情感。那些具有较高沟通技巧和调节能力的情侣,在对事物的接受方面也具有较好的灵活度,即大多数时候他们对“自己对另一半的评判是正确的”很有信心,较少时候也会承认自己的评判可能存在误差,这就留有了一定解释和改善的空间。而事实证明,这些伴侣的评判也确实更为准确(Noller&Venardos,1986)。相反,对于低调节能力的伴侣来说,他们对沟通和解释的评判都相同,而不管自己是对的还是错的。“那些评判能力低的情侣往往对感情关系中的各类沟通和交流有着错误的理解和判断,遗憾的是,他们很少意识到自己的判断可能是错误的。”
Sillars及其同事也证实了这些。他们一共调查了118对已婚夫妇,发现那些倾向于美化自己的行为而丑化另一半的行为的人,还有那些处于尖锐冲突中的情侣,通常都会非常地主观,甚至对另一半怀有敌意,这就导致了消极沟通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