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段恋爱或者婚姻关系中,一方跟第三方有染通常被称为不忠或者“出轨”。心理学家曾试图用比较文雅的词语来形容这种关系,比如超二人关系、超二人恋爱、超关系恋爱。
虽然名称五花八门,但本质都是一件事。一项1949年的研究称,估算有50%的已婚男性和25%的已婚女性有过不忠行为,而到2000年时,Kinsey等人的调查确定,其研究参与者中有8%的男性和14%的女性曾有过出轨行为。一项针对在校大学生们的调查结果显示,40%的女性和45%的男性曾经“脚踏多条船”(Wiederman&Hurd,1999)。而Boekhout针对关系中出轨的男女调查比例则是44%的女性和59%的男性。这里的出轨行为既包括肉体出轨也包括精神出轨。
而网恋造成的出轨行为也成为越来越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了。
让人吃惊怎么会有这么多被访者承认自己有过不忠行为,这在西方社会也是一直被指责的。不过舆论的态度也有区别,对恋爱、同居和男同性恋这三种关系中的不忠行为,舆论相对宽松,尽管如此,出轨行为仍然会引起多数人反对。
或许因为人们的言行不一致这一本性,相当多心理学家都把研究重点放在解释出轨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上。他们发现,在个人层面,那些性格上有一定缺陷或者非安全型依恋的人更容易发生不忠行为,而且这跟追求性刺激有一定关系,他们在性生活态度上也更随性;在感情关系层面上,游戏型恋爱风格的人通常会发生出轨行为,而感情关系的相互依存论也证实,对他们而言承诺就是一种束缚;从社会层面来看,那些很少参与宗教活动并认为同居是婚姻的一种替代形式的人更容易发生出轨行为。
进化心理学在解释,不忠行为源于男性和女性的不同生殖策略。男性,无论有意识与否,本性就是与越多女性交配越好,而女性则是想跟最佳男性进行配对,无论这个最佳男性是不是其子嗣的抚养者。这一理论还讨论了隐蔽排卵(女)、同性戒备(男)和偷猎行为等问题。(具体的研究请查阅Buss等人的著作)。
男性和女性在不忠行为上是有区别的,但Prins等人发现,其中的区别在于比例的多少而非出轨的原因。女性如果对现有感情不满意的话,就很容易红杏出墙;而对男性来说,对现有感情是否满意并不是出轨的重要诱导因素。女性关注更多的是情感层面的满足,这也是她们红杏出墙的原因,男性则更多关注性关系层面的满足,为了满足这个需求,他们会“多起炉灶”(Glass&Wright,1992)。女性结婚时间越久就越不容易发生婚外性行为,而男性婚外性行为的发生概率是呈U字型的,即在婚姻初期概率较高、中期概率较少,然后在婚后25~30年这个阶段有一个反扑——急剧升高。
我们到底要怎么认识出轨行为呢?Glass和Wright总结道:(1)希望性生活的多样化;(2)对亲密感这一需求的补偿;(3)爱情(坠入爱河或者感受到被爱);(4)外在动机,例如报复另一半。
不忠行为的一个难题是:怎么来善后,以及如何面对自己的背叛行为呢?Rolof及其同事研究了人们对婚姻中各种罪状的反应,不忠行为被认为是“婚姻五大罪状”之一。控诉方(指控另一半越轨)如果选择继续留在婚姻关系中,要么是出于害怕失去(这就会导致负面反应,如考虑报复对方),要么就是情感上的不舍(这会引发积极行为,如想办法修复婚姻关系)。
Afifi等人针对人们如何发现另一半的出轨行为并会如何反应所做的调查发现,出轨行为是如何被发现的会决定两人的感情的受伤害程度。如果出轨的一方主动坦白,则对感情的影响相对最小;如果一方因为怀疑或逼问而发现了另一半的出轨行为,则影响就会加重;但带给感情最大伤害的情况是,一方刚好撞见自己的另一半跟他人发生不忠行为,或者从第三方处才得知(例如朋友透露的)。
不忠行为一定会影响到感情。Charny和Parnassus从情感咨询专家那里收集了来访者资料,以研究一方有出轨行为会对其婚姻生活有怎样的影响。结果超过一半的案例中,婚姻从此被乌云所遮盖。而这种行为极端负面的严重后果还有:家庭四分五裂,甚至导致自杀(Kaslow,1993)。忠诚是珍贵且重要的,因为性关系的唯一性无论对男性还是女性而言都直接关系到情感满意度(Waite&Joyner,2001)。
有的婚姻能够在出轨事件之后再回到原先的轨道上,但有的(可能更多的)婚姻双方就此分道扬镳了。Shackelford在研究了150多个文化背景之后证实,出轨是导致离婚的主要因素。而在一些文化中,特别是对女性而言,出轨会引发极端反应。“女性红杏出墙,无论是真的发生了还是被丈夫臆断的,都是导致妻子被殴打甚至自杀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