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相关研究都是先针对异性恋家庭展开的,不过要展示当今社会的现状,那么同性恋家庭的相关信息也需要被纳入进来。
无论什么形式的家庭生活,性别和工作之间的矛盾都一定存在,这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核心家庭,即妻子在家照顾孩子而丈夫作为唯一的收入来源外出工作。更多研究将重点放在那些夫妻双方都外出工作的家庭上。的确,在美国,有78%的妈妈在其孩子6~17岁时都在外工作。
关于家务的研究重点在于双薪家庭是如何处理事业和感情关系矛盾的。对比职场女性和全职太太,研究重点放在那些需要工作的情侣是如何处理这种压力关系的。Perry-Jenkins等人总结出四个主题思想,把之前的研究、现在的尝试和未来的方向串到了一条线上。
第一个主题思想针对“双亲都外出工作对孩子会产生影响”这一顾虑。因为考虑了离婚现象,所以这个论题所带来的讨论非常激烈。在重新分析了之前“双亲外出工作既会给孩子带来正面影响,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的研究后,他们总结:“双亲是否外出工作、何时外出工作,以及工作时间的长短,与对孩子所造成的影响之间并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不会受到母亲外出工作的影响,而只是证明母亲外出工作并不一定会造成孩子痛苦或不幸。
研究还发现,孩子的确会因为父母过度工作或者没有工作而受到负面影响,因为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到育儿质量。高质量的育儿方式需要父母共同参与,并且给予有效且稳定的培养,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绝对是一个好条件。相反,低质量的育儿方式指的是缺乏有效且稳定的照顾,并且青少年放学后也没有得到必要的监督,这些都会造成孩子在学校内外的各种问题。Perry-Jenkins等人还标注,今后的研究应该扩大对孩子产生影响的方面,包括孩子自己对父母外出工作的感觉和想法。
第二个主题思想关注于“工作环境的优良”,包括工作环境是否足够人性化。从根本上讲,如果工作环境优良(不仅仅指硬件设施,还包括软件待遇),那么为人父母者就能够自主、有效地处理好工作中的各项问题,并与同事及他人良性沟通,那么他们自然就会感觉良好,也会很享受外出工作,回到家中时也自然会同样给孩子提供优良的培育和照顾。当然,工作和家庭角色之间的联系并非如此简单。
第三个主题思想针对“职场压力对孩子所产生的影响”进行讨论。“工作压力”包括对客观的工作环境以及“个人压力”等因素的主观反应。这种压力可能是短期的,也可能是长期的。很多研究证实工作压力会直接影响到家庭关系,这源于个人和人际性格特质之间的相互纠结。Hammer等人研究了已婚夫妇之间的“交叉效应”,即当工作和家庭之间产生冲突后,夫妇双方会受到怎样的影响。结果发现,两者之间的影响相当大,他们在工作上的投入越多就越容易产生家庭矛盾,而工作时间越是自由,家庭矛盾就越容易被消除。
对已婚夫妇而言,外出工作的时间越长,妻子对感情关系的满意度就越低(Garrido&Acitelli,1999)。工作时间的长度和感情关系的满意度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对那些把感情生活作为自己的身份,即认为感情关系是“我们的”而非“你的”或者“我的”,这样的女性受工作影响尤其明显。
虽然很多学者强调男女在工作、家庭观念和经历上都是不同的,但其实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女性和男性都反映出了相同的成功水平和工作一家庭模式”(Milkie&Peltola,1999)。但男女之间产生不平衡感的原因是不同的,男性会由于长时间工作所造成的感情不美满而觉得不平衡并感到失落,而感情不美满和需要做出自我牺牲这两点则会让女性感到不平衡从而觉得失望。不过,男性和女性所能够承受的压力水平相差无几。
还有的夫妇在处理工作家庭压力时会采用“缩手”政策(Becker&Moen,1999)。为了给家庭生活留出足够的精力,中产阶级双薪夫妇通常采用三种策略来平衡家庭和工作的关系:(1)“规定上限”,即对升职的预期和工作的时间做一个上限规定;(2)“支持事业放弃工作”,即夫妻间看谁在从事事业(需要很大的投入),而谁只是在做工作(会有很大的弹性),从而夫妻协商选择支持拥有事业的一方;(3)“交易”,即一方在某个时间段放弃工作。而这些解决方式通常是被性别角色化的,女性更多会是为了孩子和家庭而牺牲工作甚至事业的一方。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夫妇会选择“规定上限”,而选择了“支持事业放弃工作”这个策略的夫妇中有三分之一是丈夫有工作而妻子有事业的。可以看出,慢慢地,男女传统意义上的角色随着时代的发展正逐步转变。
第四个主题思想是“多重角色”,指夫妻一方所拥有的角色越多,就越有助于增强心理健康。这并非简单地来数一数一个人到底扮演着多少个角色,而是指他在扮演这个角色过程中的经历是怎样的,是如何定义这些角色的,是公平的还是有等级的,等等。两个人或许会有同样多的角色,但在各个角色中的经历却可能千差万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