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humor)一词是由国文大师林语堂(林语堂(1895-1976),中国现当代著名文学家,原名和乐,改名玉堂、语堂。早年留学国外,回国后在北京大学等著名大学任教,1966年定居台湾。著有《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先生译成的中文。“绅士的演说要像女人的迷你裙,愈短愈好”,这便是世界知名的林式幽默。而这个看似“花心”的风流才子却与太太厮守终生,成就了一段令世人羡慕的甜美婚姻。
林语堂和廖翠凤的爱情体现在婚姻中无处不在的亲密感。
林语堂(出自google)
气球和坠头儿——林语堂夫妇亲密相依
林语堂的子女都认为,天下再没有比他们父母更加风格迥异的夫妻了。而更是全天下无出其右的,是夫妇二人总能将两个人的差异转化为亲密感的原动力。
廖翠凤出身中国传统大家族,生活细节上要求规矩守礼,而林语堂喜欢自在随性。廖翠凤重视仪容整洁,常常盯着林语堂看,挑他的毛病。日子久了,林语堂不等她开口,就学她的口吻说:“堂呀,你有眼屎,你的鼻孔毛要剪了,你的牙齿给香烟熏黑了,要多用牙膏刷刷,你今天下午要去理发了……”翠凤不仅不生气,反而得意地说:“我有什么不对?面子是要顾的嘛。”林语堂从这样的对话中发掘了无限的乐趣。
有女儿后,林语堂就随着女儿管翠凤叫“妈”。他从书房出来,总是像小孩子般地问:“妈在哪里?”林语堂有着孩子一般机灵而顽皮的天性,老婆大人交代的事情他经常赖着不做,偶尔还要搞恶作剧捉弄一下廖翠凤。这个时候,廖翠凤就笑眯眯地看着林语堂,林语堂就变得如同乖乖的小学生一样。女儿们笑话语堂,他就对她们说:“我们都要听妈妈的话!”
廖翠凤喜欢絮絮叨叨地回忆过去的琐事,林语堂就坐在椅子上,点燃烟斗,不出任何声音,静静地听翠凤的唠叨。他笑称:“怎样做个好丈夫?就是太太在喜欢的时候,你跟着她喜欢,可是太太生气的时候,你不要跟着她生气。”
廖翠凤不过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家庭妇女。她不爱打扮,不赶时髦,头上梳个简单的髻,穿着样式普通的旗袍。她不懂语堂嗜之如命的哲学、文学,对国家大事也毫不关心,但这些都无损她做林语堂的好太太。
林语堂常说:“我好比一个气球,她就是沉重的坠头儿,若不是她拉着,我还不知要飞到哪儿去呢。”
“我要的是贤妻良母,你就是”
民国时期盛产风流才子,当时众多文化名人以破旧立新为名抛弃妻子,另寻时髦的知识女性。林语堂成名以后,翠凤担心他也会喜新厌旧。语堂安慰她:“凤啊,你放心,我才不要什么才女为妻,我要的是贤妻良母,你就是。”
廖翠凤正是这样一个生长在世俗之中的贤妻良母,她可以把一堆凌乱的杂物做出美味的饭菜。每当林语堂合上书,搁下笔,都有一桌热气腾腾的可口饭菜,还有笑吟吟的妻子,温馨的家在等着他。这一切都给予林语堂强烈的幸福感。林语堂有时候跑进厨房,看廖翠凤做饭,边看边评论:“看呀!一定要用左手拿铲子,做出来的饭菜才香!”翠凤不耐烦地说:“堂啊,不要站在这里嗦,快出去!”
有杂志采访他们,问多年婚姻的秘诀,夫妻俩抢着说,只有两个字,“给”和“受”,只是给予,不在乎得到,才能是完满的婚姻。诚如林语堂所说:“婚姻生活,如渡大海,风波是一定有的。婚姻是叫两个个性不同的人去过同一种生活。女人的美不是在脸孔上,是在心灵上。等到你失败了,而她还鼓励你,你遭诬陷了,而她还相信你,那时她是真正美的。你看她教养督责儿女,看到她的牺牲、温柔、谅解、操持、忍耐,那时,你要称她为安琪儿,是可以的。”
林语堂全家福(出自百度)
1969年,林语堂和廖翠凤结婚半个世纪。在林语堂的授意下,亲朋好友为他们举办了盛大的金婚纪念晚会。林语堂送给翠凤一只手镯,他说,是为了表彰她这么多年来坚定不移守护着家,以及多次的自我牺牲。而透过手镯上镌刻的诗篇,让人读到的是林语堂和廖翠凤生活中时时处处的相互关心、呵护、照顾。厮守一生,夫妻二人已经情同一体,正如艾利(JamesWhitcombRiley)著名的《老情人》(AnOldSweetHeart)所描述的:
同心如牵挂,一缕情依依。
岁月如梭逝,银丝鬓已稀。
幽冥倘异路,仙府应凄凄。
若欲开口笑,除非相见时。
林语堂夫妇爱情亲密感的心理分析
亲密是爱情三角理论中第一重要的元素,它既是爱情产生的根本条件,又贯穿于爱情关系的整个过程。斯滕伯格指出,亲密指的是相爱的双方在情缘中能心心相印,灵犀相通。
两性互相吸引的最初阶段有赖于激情的强大吸引力。激情关系可以让相爱的双方在短时期内处于一种迷恋的状态,迅速提升亲密感,从而建立起牢固的情感联系。但是处在迷恋之中的男女往往会忽略很多个性上不和谐的因素,为爱情的长久发展埋下危机。此时,亲密感就成为了化解爱情双方潜在冲突,建立长久的爱情凝聚力的必要元素。
亲密包括为对方着想,重视对方,了解对方,相互分享,相互支持等感受与心态。这是一种令人舒畅的感受,伴侣可以感受到对方无条件的接纳。亲密感出自一种无私的、愿意为了满足对方牺牲自我的精神。林语堂夫妇的生活经验提示人们,亲密感既是爱情的黏合剂也是润滑剂,爱情生活中的亲密感可以通过沟通技巧得到不断的强化。
与伴侣沟通的技巧
在和你的伴侣说话时,要摒弃使用“永远”或者“绝不”这样的字眼。
·不要过分自信
不要总说“我就知道你会有这种反应”,“你做了错误的选择,你就要犯错误了”,“我就知道你想要说什么”这样的话语。
·不要做总括的评价
像“你不知道怎么和孩子打交道”,“你没有抱负,没有追求”,“你只想到你自己”这样的评语不要老挂在嘴边。
常常使用“为什么不呢”,从你对自己和对他的固有观点中走出来吧。在和他讨论问题的过程中,为什么不打破自己的习惯性思维,尝试采用他的观点看问题呢?为什么不尝试着接受一些以前根本不会考虑的建议呢?
亲密vs.孤独
亲密vs.孤独(intimacyvs.isolation)是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E.H.Erikson)的个体发展八阶段理论的第六个阶段。这个阶段称为成年早期,持续时间约18~34岁。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不存在与它或以后的心理社会阶段相对应的阶段。
弗洛伊德曾经把健康的人定义为一种充满爱而辛勤工作的人。埃里克森赞同这个定义,他又进一步提出,成年早期是人从事生产活动、求爱、建立家庭生活的阶段,也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的阶段。亲密感可以使个人能同他人同甘共苦、互相关怀。在危急情况下,亲密感往往会发展成为一种互相承担义务的感情。如果个人在这个阶段形成的亲密能力胜过孤立能力,他们就会形成爱的美德;而如果朋友、夫妻间未能建立亲密关系,一个人就会变得冷漠、离群。埃里克森列举出为了有益于个人与社会而应当发展怎样一种亲密关系:
(1)感情共鸣的情欲高潮
(2)一个值得爱的伴侣
(3)异性
(4)能够并乐意与他分享相互的信任
(5)能够并乐意与他共同严格遵守:1)工作周期;2)生殖周期;3)娱乐周期
(6)还应使后代在所有发展阶段安全满意地发展
埃里克森特别重视爱情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他把爱定义为“双方对永久抑制遗传导致的分工作用的对抗性的相互献身”,而结婚、异性爱和生儿育女等,都是他所认定的美好生活的组成部分。
题记
承诺是维系爱情关系的基础,并且是爱情长期委身的决定。相爱的人愿意排除万难,去培养亲密和享受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