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艳芳:布利丹效应挫灭爱情理想

梅艳芳的三次逃婚

2003年12月30日,香港著名女星梅艳芳(梅艳芳(1963-2003),香港著名女艺人、影视歌明星、香港演艺人协会第一位女会长。因为杰出的专业精神被誉为“香港的女儿”。)罹患宫颈癌辞世,年仅40岁。留给世人印象最深的除了她传奇的星路历程,就是那首传唱不衰的歌曲《女人花》。梅艳芳将这首歌演绎得如此动人,只因为这首歌道出了她的心声:

女人花摇曳在红尘中,

女人花随风轻轻摆动,

只盼望有一双温柔手,

能抚慰我内心的寂寞。

梅艳芳(出自google)

披上美丽婚纱,走入婚姻的殿堂,一直是梅艳芳的梦想。她渴望幸福的婚姻和美满的家庭,在接受访问的时候她亲口说:“每个人都有梦想,我最大的夙志就是能嫁个好丈夫。”梅艳芳一生的感情经历丰富但也崎岖。在她众多的恋情中,其实有几段已经发展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但是每每到了最后时刻,她就开始瞻前顾后地犹豫起来。盘点一下的话,梅艳芳竟然有三次因为临阵不决而葬送了美好姻缘!

第一次是在1989年,香港媒体传出她与一度分手的旧情人邹世龙复合,并且传出了订婚的消息。邹世龙是梅艳芳进入娱乐圈后的第一个男朋友,原本有着很深厚的感情基础。但是喜讯刚刚曝光,梅艳芳心里就在想:“自己事业如日中天,好马怎么能吃回头草?”由于担心被嘲笑,她临阵退缩了。在多年后接受采访的时候她坦言:“当时真的有心要结婚了,然而事到临头又没了信心,觉得自己即使这样结婚了,也不一定能够幸福。”

第二次是在1989年,27岁的梅艳芳结识了男友阿Paul,两人的感情发展非常迅速。阿Paul健康阳光,又是大学生,生活上也对梅艳芳非常关心。那一年为了给梅艳芳庆贺生日,阿Paul特意从英国赶回香港为她献上鲜花,人们都觉得他们很快就要结婚了。但是,几个月之后,这段恋情又是无疾而终。梅艳芳在谈及这段感情的时候认为阿Paul太幼稚、太单纯,她说:“结婚的日子越迫近,我对婚姻的恐惧却越大。突然间满脑子疑问,自己是否适合做人家的太太?”她渴望婚姻却又不想被一个人锁住,于是在最后关头又一走了之!原本梅艳芳给自己规划在28岁前一定要结婚,但是在踌躇之中,最终还是孑然一身地跨越了这道红线。

第三次就到了1995年,梅艳芳和赵文卓相识并传出恋情,而这一次双方真的用情至深!但在大家静候佳音的时候,梅艳芳又选择了分手。梅艳芳身故后,赵文卓亲往祭奠,在花篮的卡片上他写道:“此生至爱,一路好走!卓!”可见赵文卓对梅艳芳用情之深!那么如此深情又怎会分手呢?赵文卓一直认为那是一场天大的误会。而事实上,梅艳芳曾经在某次专访中这样评价他们的感情:“我同赵文卓之间的恋情,就像是上演灰姑娘和王子的颠倒版。我俩真是份薄缘浅啊,恋情的结束只是早晚的问题,如果时光可以倒流,那我现在已经是赵太太了!”原来说到底,她又在考虑年龄、地位的差异可能带来的闲言碎语。她从一开始就无端地在心里揣上了顾虑,如此一来,分手对她来说早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渴望长久的爱情,却又思前想后,到头来只能感慨时光无法倒流。

梅艳芳究竟在等谁

梅艳芳从17岁起就开始恋爱,经历了无数的恋情,却没有一桩有美满的结局。到最后她只落得终身未嫁,独自哀叹:“我是诚朴的、热心的、坦率的,但最后,我变成了楚楚可怜的。”

梅艳芳(出自google)

对于每段恋情的失败,梅艳芳通常都把原因归为性格不合。但是,梅艳芳无数段恋情中的男主角每个都有独特的个性,一句性格不合又怎么能够成为托词呢?历数与梅艳芳的男友或异性知己,几乎每个人对梅艳芳都是百般呵护,宠爱有加。但是梅艳芳徘徊在不同的男人之间,欣赏着每个人的优点,也顾忌着每个人的不足。她就如同那朵女人花,在红尘之中摇摇曳曳,没有定向。

梅艳芳究竟在等谁?上演了三次逃婚大戏,她似乎永远在追寻着一个理想中的男人:他可以兼具三个男友的优点又没有他们的短处。但是这样的人却是不存在的。

梅艳芳爱情失败应该怪谁?怪她遇到的好男人太少吗?其实问题的根源在于多情的梅艳芳遭遇了爱情的布利丹效应(Buridan'sAssEffect)!

莫做爱情中的“布利丹之驴”

法国哲学家布利丹(JeanBuridan,1295-1358)曾经讲述了一则寓言:“一头饥饿至极的毛驴站在两捆草料中间,两捆草料看上去差不多,毛驴始终犹豫不决,不知道应该先吃哪一捆才好,结果竟活活被饿死了。”由此便引出了决策心理学中著名的布利丹效应,指的是人在决策中左顾右盼、难做决定的现象。而这一效应在爱情决策中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们经常会笑话驴子蠢,但是身陷爱情谜题中的人未必比驴子聪明。当今的姑娘就是很好的例子。在恋爱的抉择中,人们往往习惯以十分挑剔的眼光看待对方,于是就有可能出现这样的循环:一个姑娘在挑选对象的时候,嫌有才华的人长得丑,嫌长得帅的人挣钱少,嫌挣钱多的人不顾家,嫌顾了家的人没出息,嫌有出息的人不浪漫,嫌会浪漫的人靠不住,嫌靠得住的人不出门……如此循环下去,满世界没有一个男人可以达标。试问一个既爱帅哥又爱大款,不知和哪一个结婚好的美女,和一头布利丹毛驴又有什么分别呢?

每个人在爱情道路上都面临着种种抉择,最终的选择关系到一生的幸福,因而人们都希望得到最佳的抉择,常常在抉择之前反复斟酌。适当的权衡利弊是人之常情,但不断地在一段段恋情之间挑来挑去,就会让人挑花了眼,最后在犹豫不决之中贻误了终身大事。布利丹效应提醒面临爱情困境的人们:抓住眼前的机会,果断地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地付出,坚持不懈地经营,这就是爱情的成功。

花开堪折直须折:爱情需要果敢抉择

几经波折之后,梅艳芳逐渐对爱情失去了信心,她直言:“爱情这两个字很陌生了。如果现在有人说要追我的话,我会转身就跑。”她甚至不无嘲讽地说:“爱情就是瞎了眼,瞎了眼睛的时候什么都看不到,那个时候什么都是美好的。”

的确,爱情的开始总是盲目的,人无法在相爱的一刻了解到对方的全部。如同布利丹的毛驴一样,在吃掉其中一捆草料之前,永远无法了解哪一捆更适合填饱肚子。“看清了再做”完全是一种理想状态,长久的爱情需要双方不断的磨合,成熟的爱情是两个人的同步成长。当然,长久的磨合都是后话,如果没有果敢的决断作前提,一切都无从谈起!

梅艳芳不止一次地赞叹她的偶像山口百惠,羡慕她能够急流勇退、相夫教子,但是话题从偶像转向自己,她又开始大谈“现实的残酷”。其实同为当红艺人,面对的现实本来就没有什么差别,梅艳芳真正欠缺的是她自己从来没有做出决断。爱情是场中奖率极高的赌局,放手一搏的人大多赢得了幸福,而持币观望的人只能一无所获。

《女人花》歌词写得好:“花开不多时,堪折直须折。”(取自唐朝才女杜秋娘所做的《金缕衣》一诗,其中两句为:“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可叹的是,这恰恰是它的演唱者梅艳芳最难突破的心结!

梅艳芳笑傲死神

2003年10月10日,梅艳芳举办了自己40岁的生日会。梅艳芳的情绪看上去非常好,满场跑来跑去,不停地与来宾拥抱、叙旧,心情非常开朗。在切生日蛋糕的时候,梅艳芳更意味深长地说:“其实年龄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心境保持青春活力。你们看我的模样,都不像是有病的人。我的医生都指我的进展似超人一样,这是我的意志力在支撑着我。我是不会放弃的。”说完,她一脸天不怕地不怕的神气,并举起右臂,振臂扬眉,以示决心;脸上,则是一脸倔犟的笑容。

此外,她希望朋友们珍惜生命,因为她有感生命的无常,提醒大家一定要“珍惜眼前人”。梅艳芳还强调:“我想一个人去打赢这场仗,我不想我的朋友、我的歌迷、所有爱我的人为我担心,所以我将这件事一直埋在心里。不过,现在我终于明白一件事情,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就是最大的力量。连日来,这班好朋友都想尽办法关心我,有人为我煲汤,有人为我煮饭,有人帮我找医治的方法,这些是什么?就是关怀!”

2003年12月29日,梅艳芳逝世的前一天,她在接受《东方日报》的采访时说:“其实我很容易满足,只要有一顿圣诞大餐吃已很满足……这几年,我的心态有很大转变,以前还有‘争’的心态,但现在已没什么所求,人生为了什么?今日有的吃就好吃,其他的,只不过是身外物而已,为何要戳人背脊、争风光……争来争去都只不过为了三餐一宿……当我离开这世界时,只求心中无愧、无悔就安心了。人生,对我来说已没有什么遗憾,所谓的遗憾,只是没能组成一个家庭,或者你可以说我几十岁都未嫁得出,但我觉得我有我的世界,不需要因人家而改变自己的看法,平淡也是一种福分吧!”

次日,带着这样的一份平淡,梅艳芳离开了她热爱的世界,无怨无悔、平平淡淡。再次日,全世界的主流华人媒体,都报道了她的逝世。大家在惋惜她的英年早逝之余,都交口称赞她那无与伦比的淡定心态。连时任香港特区最高行政长官的董建华也宣称,梅艳芳是香港的女儿!

什么是完型心理

依照“格式塔”心理学,人们的心理现象总是表现为结构性、整体性,而心理组织也具有“良好完型原则”,即人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追求完整或完美。完型心理的积极效用不言而喻,但现实生活中的“完整”或“完美”往往既不现实也无必要。如果我们的决策建立在一种面面俱到的假想中,就很可能患得患失,从而即使决策缺乏可行性,也使决策缺乏有效性。

按照“心理定量说”的观点,个体的心理能量只是一个定量,在一定时空中只能有效地集中于某些对象而不是所有对象。由此,聪明的人就会对某些事物“装糊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在“有所不为”的基础上保证“有所为”。至于哪些事情可以装糊涂,哪些事情不能装糊涂,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是一门艺术,正所谓“难得糊涂”。从这个意义上讲,决策者也应该充分认识到任何事物都是不完全的,从而破除完型的心理障碍,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使我们的决策切实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