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她去玩过山车吧

爱情会在各种各样的地方产生。也许你认为谈恋爱和场所没什么关系,但实际上,心理学研究表明,有些地方更容易让人擦出爱情的火花,比如令人两腿发软的高空吊桥。

让我们看一个恋爱心理学上非常著名的实验。加拿大心理学家达顿等人分别在两座桥上对18~35岁的男性进行问卷调查。其中一座桥是高悬于山谷之上的吊桥,距离下面的河面有几十米高,而且左摇右晃,非常危险;而另一座桥是架在小溪上的一座坚固的木桥,高度也很低。

心理学家先让一位漂亮的女士站在桥中间,由这位女士负责对男士们进行问卷调查,然后让接受实验的18~35岁的男性过桥,并在桥中央接受问卷调查。做完问卷调查后,那位女士会对男士说:“如果想知道调查结果的话,过几天给我打电话。”并将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给男士。

结果几天之后,给这位女士打电话的男士中,过吊桥的男士远比过木桥的男士要多。

为什么过吊桥的男士跟女士联系的更多呢?心理学家分析,这是因为他们把过吊桥时那种战战兢兢、心跳加快的感觉误认为是恋爱的感觉了,因为恋爱也会让人心跳加速。这就是所谓的“恋爱的吊桥理论”。

另一项实验与这个实验有异曲同工之妙。阿瑟·阿伦让一组男大学生跑步10分钟,然后将他们与条件相同的但未跑步的一组作比较,结果是运动后的人更容易被照片上的美女所吸引。阿伦从研究中得出结论:任何生理上的“激活”都可能令人更易心动。情侣们一起坐过山车、一起看喜剧或者一起逃离着火的建筑物,都会引起情绪的波动,从而激发对对方的感情。

研究者利用“情绪二因素”理论对实验的结果进行了解释。他们认为,与人们的一般常识不同,个体的情绪经验并不是因自身的遭遇而自发形成,它是由两个阶段组成的自我知觉过程:人们首先体验到的是自我的生理感受,然后会在周遭的环境中,为自己的生理唤醒寻找一个合适的解释。

例如,根据这种理论,在情绪体验的过程中,你首先感受到的是自己生理表现与以往有所不同,如觉得浑身发热、心跳加速、手有点抖,接下来,你会不由自主地到环境中寻找线索来解释此时自己的生理表现:

如果此时你正碰到愤怒的大黑熊,你会感觉“真是可怕”!

如果此时你正碰到令你神魂颠倒的人,你会感觉“这是爱慕或情欲”。

.…………

换言之,你的情绪体验,更多地取决于你对自身生理唤醒的解释,而不一定来源于你的真实遭遇。

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对同样的生理表现可能会存在着不同的但都合理的解释,有时候,人们很难确定自己的生理表现是由哪一种因素造成的。

比如,当你跟一位心仪的异性看恐怖电影时,你感受到自己的心在怦怦乱跳,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那么这是因为电影情节太过恐怖呢,还是身边的人令你心动?你不可能说,“此时,我生理表现的57%是来自异性的吸引力,32%来自恐怖电影,另外11%是因为刚吃的零食来不及消化”。

很多时候,由于难以准确地指出自己生理表现的真正原因,我们会产生对情绪的错误认识,比如,将看恐怖电影引起的心跳过速,理解为身边异性致命的吸引力。在心理学上,人们对自己的感受做出错误推论的过程被称为“唤醒的错误归因”。

现在我们回到阿瑟·阿伦的研究。对于吊桥上的那些人,本来是危险的环境致使他们心跳过速,但是他们却将这错误地理解为是调查者的魅力所致。正是这样的原因导致了那些处于危险情境中的男性们与其他环境中的人相比较,对自己身边的调查者产生了更多的兴趣,更多地拨通了漂亮女士的电话。

吊桥效应理论也可以解释我们在生活中或者影视中常看到的场景:漂亮的女士处在危险中,英俊的男性英雄救美后与其喜结良缘;恋爱中的两性在丛林中追来跑去,然后在角落里深情一吻;为了躲避危险,一男一女携手狂奔,然后是彼此情感的进一步升华;玩完刺激的过山车,年轻爱侣们的心似乎贴得更近了……

所有这些场景,首先引发了人们的生理唤醒,如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然后其间的人们有意或无意中将这种反应看作了“我为他(她)而心跳”(虽然不一定正确),最终导致了更进一步的相亲相爱。

吊桥效应给恋爱中人的一个启示,就是危险或刺激性的情境可以促进彼此的感情升温。因此,当你心中正有一个心仪的对象,并想进一步增进彼此的感情,就带她去游乐园乘坐过山车,或者去看一部惊险刺激的电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