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克是英文Dink的音译,意思是双收入却主动不要孩子。西方目前通常用Child—Free这个词汇,其含义是主动放弃生育,而不是由于生理原因无法生育。
对于大多数中国年轻人来说,这个词汇早已不再陌生。近年来,丁克家庭在城市青年尤其是白领夫妇中的比例有逐渐增加之势。丁克族不要孩子的主要理由,是不愿意一辈子为子女操劳,奉献一切,想尽情地享受二人世界。
社会心理学家对于“丁克”家庭的形成原因,作了如下的分析:(1)怀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面对中国人口过剩的红色警报,面对白色浪潮的呼啸而至,为国分优的民族责任感使一些人放弃自身生育。这种情况下,一般夫妇双方受教育程度较高、社会责任感较强。
一对来自农村的本科毕业生夫妇说:“如今社会竞争激烈,我们一边工作,一边考研,希望在事业上有成就。正是我们的父辈在‘人多力量大’的年代里生育了那么多孩子,才造成如今中国人口大爆炸的状况。我们不但不希望像父母一样庸庸碌碌,而且打算让父母能过上高层次的生活。我们认为,有了孩子,将是我们努力和奋斗的休止符。”当有朋友劝他们说:“一辈子没有孩子,将来会有遗憾……”他们说“没有小孩,我们可能有一个遣憾,但有了小孩,我们会有更多的遗憾!”(2)自我价值实现愿望较强。
一些文化素质较高、事业心强的夫妇,有他们的人生观、生育观,觉得人生苦短、精力有限,鱼和熊掌不能兼得。为了让自己的才华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内得到最大、最有效地发挥,为实现自我价值,婚前双方就订立了一辈子相知相守而不生育的协议。
一对夫妇均为博士研究生,婚前即订了自愿不育协议。有人劝他们说:“一辈子不当父母的人不算完整的人……”,丈夫回答:“当了父母无法体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更是不完整的人!”妻子更是直截了当:“把没有当过母亲的女人视为不完整的女人的论调是完全错误的,是对南丁格尔以及全世界七分之一女性的侮辱!”(3)追求高质量的生活享受。
在现代社会中,在富贵场的诱惑、影视文化的裹挟、商业信息的纠缠下,一些夫妇追求现代化的享受、高质量的生活。他们吃要生猛新鲜,穿要名牌服装,行要有私人轿车,玩要进歌厅、舞厅、酒吧、网吧,还要保持少女般的身材……对于现代人为抚养、教育子女所付出的昂贵费用以及现代社会生存竞争的剧烈,这些城市新潮人物望而生畏。这些丁克家庭由于可以省却养育子女的大笔开销,生活质量的确常常高于普通家庭。
(4)避免分娩、养育子女的艰辛。
有的妇女,特别是从事妇幼工作的妇女,看到妇女分娩的痛苦、妇科疾病的折磨以及养育儿女的艰辛,在婚前就向男方提出不唱“摇篮曲”。在大城市大医院的妇产科中,医护人员里的丁克家庭往往占较高比例。
(5)住房面积小、生活空间狭窄、生活环境不好。
有的家庭婚后住房问题不能解决,蜗居斗屋,因此不愿承受添丁加口所带来的烦恼。这在上海、北京等人口较密集的城市很突出。
乔女士夫妇与公婆同居一屋。她的婆婆是个啰嗦得叫人难以忍受的老太太,为了一件鸡毛蒜皮的事,可以唠叨几个钟头。而她的公公又非常粗暴鲁蛮,对老伴污言秽语、拳脚相对。老两口一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虽然公婆抱孙心切,但乔女士苦恼地对别人说:“把孩子带到世界上来,就应该给予他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和充分的亲情,否则宁可不要孩子,保持丁克状况。”(6)夫妻感情不和谐、婚姻不稳定。
有的夫妻是因为两人的感情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甚至经常吵架,对婚姻生活未来的的前景不是很有信心。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没有信心要孩子。
曹女士婚后3年一直没有孩子。当她的知己好友问及缘由时,她说:“我们婚后性格不合,生活目标不同,吵架几乎成了家常便饭,常常打冷战,各自为政……孩子一旦出生,就应该尊重他的人权、生存权。让孩子出生于一个争吵不休的家庭,是对孩子的人权和生存权不负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