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情起源的理论有很多。
进化论
爱情作为进化的目的,是父母与年幼子女间的结合机制。最强烈的爱情关系维持大约四年,这个时间刚好婴儿出生,父母可以合作照顾新生儿。人类学家海伦·费舍尔(HelenFisher)提出了“四年之痒”这一概念,指有一个孩子的父母可能离婚的时间。如果这对夫妇有第二个孩子,倒计时时钟停下,“七年之痒”成为下一个敏感的时间。
学习论
与进化论将爱情经验视为天生的不同,学习论强调爱情的感觉可以根据伴侣对特定行为的反应而发展。彼此微笑,彼此赞扬,彼此触摸,为彼此做事,一起做愉快的事等,会使爱情的发展变得更加容易。事实上,爱情可被看做是由高频率的积极行为引发的。反之亦然。失恋的人可能对对方有高频率的消极行为,积极行为的频率较低。人们说“这不是跟我结婚的那个人”,意思是对方的积极与消极行为之比急剧下降。
坎宁安等人(Cunninghametal,2005)使用“社会过敏症”(socialallergy)这一术语,来指代对伴侣一再重复的行为的不满与厌恶。例如,粗俗的习惯(像剔牙),考虑不周的行为(像不愿从厨房帮另一个人带东西),打扰别人的行为(像打开别人的邮件/电子邮件),以及违反规则(像把别人杯子里的水喝光)。研究者发现,这些行为会随着时间增长而变多,并且与关系满意度的降低及关系的终止相关。
社会学论
四十五年前,艾拉·赖斯(IraReiss,1960)提出了轮盘模型来解释爱情是如何发展的。大体上,轮盘由四个阶段组成——和谐一致,自我表露(self-revelation),互相依赖及个性需要的满足。在和谐一致阶段,每个伴侣都想知道另一半的过去,对伴侣感到舒服,想要深入发展关系。
这样的需求导致自我表露或自我暴露,每个人都对另一半透露一些亲密想法关于自己,关于对方,关于两人的关系。这样的交流会加深两人关系的发展,因为只跟特别的人分享信任,当倾听对方想法时会感到你是特别的。
随着自我暴露阶段升级,两人变得更加亲密,互相之间的依赖感就会得到确立。每个伴侣都会因为对方的出现而开心不已,并会依靠对方去创造这种愉悦无比的情感。“跟你在一起是我最快乐的时候”,是这个阶段的主题。
互相依赖的感觉与个性需求的满足相关。在恋爱关系的发展中,爱与被爱的需要、信任与被信任的需要,以及支持与被支持的需要都会显现出来。
精神性爱论
依照精神性爱论的看法,爱情来源于生物上的性需求。弗洛伊德(Freud,1905.1938)在他那个性压抑的年代将爱情说成是“目标抑制的性”。爱情的功能被描述为一种一个人能渴望但由于社会限制而不能表达的性需求。在弗洛伊德生活的那个时代,人们会相遇,恋爱,结婚,然后才得到性。弗洛伊德认为,从第一次见面到发生性关系的过程被社会性推迟,导致“爱情感觉”的发展。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推断,爱情会随着婚姻的到来而死亡(因为可以得到性伴侣了)。
生化论
爱情的感觉可能会有其生化基础。催产素(oxytocin)是一种荷尔蒙,它在婴儿出生的过程中促进宫缩,使母亲爱上婴儿的吮吸。由于它在促成结合方面的特性,它被称为“拥抱化学物质”。在生命中的晚些时候,催产素会在情侣间的性爱唤起过程中发挥作用。催产素使得女人比男人更希望在性爱过程结束后继续拥抱。
苯乙胺(PEA)是一种天然的安非他明类物质,它使情侣们感到精神愉悦、精力充沛。他们在一起时的良好感觉,来源于大脑释放的在血液中流动的苯乙胺。与爱情高度相关的天然化学物质,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热恋的程度会随着时间而衰退。任何安非他命都会促使身体建立起对苯乙胺(PEA)的耐受力,它会越来越多从而产生一种特别的对冲。因此,情侣们会发展出一种对彼此的耐受力。“爱情瘾君子”是指那些从一段恋爱迅速转向另一段以维持高水平苯乙胺的人。一些情侣频繁地分分合合,以此来使关系保持新鲜。
依附论
爱情依附论强调生命的主要动力是与他人结合。蒙特奥利瓦等人(Monteolivactal.,2005)证实,一个人对待他父母的方式与他在恋爱中的依附相关。尤其是,对爱人有一种可靠的像孩子一样的情感依附,与满足的、忠诚的、交流的关系相关。无论民族或种族背景如何,这一发现都是正确的。对爱人有一段可靠的依附关系,也会有较高的承诺与奉献(Pistole&Vocaturo,2000)。可靠的依附关系带来的好处是巨大的。有一种家庭疗法就叫“情感聚焦的家庭疗法”(EFFT),它强调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Furrowetal.,2005)。
不过,这里提到的每种关于爱情的理论也都受到了一些批评(见表3.1)。
表3.1爱情理论及对其批评
理论对其批评
进化论女人和孩子需要依靠男人才能生存,这种假设在今天已经不成立。女人可以独立生育、抚养孩子学习论没有考虑到:(1)为什么有的人愿意跟不会与之恋爱的人分享快乐的经验,(2)为什么尽管有负面的行为,有的人还是继续维持恋爱关系精神性爱论没有考虑到那些有强烈恋爱感觉并且有规律的性生活的人自我观念论没有考虑到两个性格相似的人相爱的情况本体论本体论对爱情的观点是,作为爱情主体的男人和女人是彼此分离的。没有考虑到同性恋的情况生化论没有具体说明哪种化学物质是如何起作用的。仅仅有化学物质是不能创造爱情的;认知同样是重要的依附论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情感上的依附需求。有的人选择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