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有100万名孩子要经历父母离婚(Wallace&Koerner,2003)。沃勒斯坦(Wallerstein,2000)指导的一项对93名离异家庭孩子的跟踪研究发现,离婚对孩子产生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20—30岁之间的孩子在恋爱关系的形成上有很大困难,而且对关系维持的失败感到恐惧。这些孩子不仅更难决定跟谁结婚,还表现出对于是否要孩子的忧虑。
沃勒斯坦的研究因为没有引人同年龄完整家庭孩子的对比研究而受到批评,因此,我们不能说从完整家庭里成长起来的孩子不会担心结婚的对象和是否要孩子。有些研究结果与沃勒斯坦的预测是矛盾的。戈登(Gordon,2005)指出,离婚实际上对孩子是有利的,如果离婚前夫妻双方的冲突非常厉害,离婚就可以避免让孩子处于夫妻之间的愤怒和情感伤害中。事实上,把那些发生争执的父母已经离婚的孩子拿来与那些父母未离婚的孩子作比较,这些孩子之间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德库兹、诺克斯与祖斯曼(DeCuzzi,Knox,&Zusman,2004)报告说,他们研究中的26%的大学生认为父母离异对他们有负面影响,认为父母离异有积极效果的大学生占32.9%。另外一项研究表明,如果离异家庭的孩子与一个能够支持她/他并且处理问题能力很强的配偶结婚的话,父母离异留下的负面影响会减轻(Hetherington,2003)。
凯利和埃默里(Kelly&Emery,2003)分析了那些关于离异家庭对儿女影响的文艺作品后认为:
……必须指出,大约75%—80%的孩子和青年并没有遭遇到较多的心理问题,包括抑郁;
他们成功地实现了教育和就业目标;与家人保持紧密的联系;他们喜欢亲密关系,没有离婚,也没有表现出离婚可能带来的伤疤。(pp.357-358)
“离婚会严重伤害孩子”这一说法实际上是一个“象征性的工具,用于抵抗家庭成员及其性别角色的特定道德图景”(Coltrane&Adams,2003.p.369),“了解这点可以帮助我们不把离婚看成离婚制度改革者描述的那种普遍的道德罪恶,而是把离婚看成一种高度个人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会给不同的家庭成员带来不同的个人经历和反应……”(p.370)。尽管如此,离婚对很多孩子来说仍会带来负面结果。基尔曼等人(Kilmannetal.,2006)对147名来自生物学意义上完整家庭(亲生父母)的女大学生和157名父母离异的女大学生进行了比较。与那些来自完整家庭的女大学生相比,离异家庭女大学生更为自卑,对她们亲生父母的评价更为负面。
离异如何影响大学生的浪漫恋爱关系?
那些拥有幸福家庭的人所抱有的最大希望之一就是,能像他们的父母那样拥有一段美好的恋爱和婚姻关系。同样,那些父母离异或者父母婚姻关系失调的孩子所拥有的最大恐惧也是对于自身离婚和失调婚姻关系的恐惧。这些希望和恐惧,对于正在思考自身未来、想知道他们父母的离异对他们会产生何种程度影响的后代来说,都是正常的情感。
美国约有2200万离异者(StatisticalAbstractoftheUnitedStates:2006.Table50),他们中多数(60%)都有孩子。实际上,约有1/4刚入学的大学生说他们的父母处于分居或离婚状态(AmericanCouncilonEducationandUniversityofCalifornia.2006),如果根据美国1600万大学生来推断的话,约有400万大学生的父母处于分居或离异状态(StatisticalAbstractoftheUnitedStates:2006)。
德库兹、诺克斯和祖斯曼(Decuzzi,Knox&Zusman,2004)分析了333名大学生,其中有30%的学生家长处于分居或离婚状态。他们比较了离异家庭的孩子和完整家庭的孩子,以下是这项研究所发现的几个显著特点:
1.如果离异的家长再婚,这些孩子会变得更加不快乐。父母离婚并且父母双方都已经再婚的大学生中,有18%的人感到更加不快乐,比较而言,在父母依然处于离婚状态的大学生中,这个比例是4%。数据对比显示,最快乐的孩子是那些父母未离婚的大学生,其次是离异的父母中有一方已经再婚的情况,最不快乐的是那些父母双方都已再婚的大学生。一般认为,很多父母离异的孩子都还抱有父母复合的希望。父母双方都再婚这一事实让这个希望永远破灭了,反映在感情上就是这些孩子普遍拥有低水平的幸福感。
2.如果孩子已离异的父亲再婚,这些孩子跟他们的生父就不那么亲密。无论是离婚还是再婚,都削弱了孩子与生父的情感联系。那些父母离异家庭的孩子相对于完整家庭的孩子而言,更不可能同意“我和我的生父关系非常亲密”这个陈述。63%离异家庭的孩子认为与父亲之间存在亲密关系,而在拥有完整家庭的孩子中,这个数字是86%。
3.如果母亲离婚,孩子跟她们(生母)的关系就不那么亲密。与来自完整家庭的孩子相比,离异家庭中的孩子更不容易认为“我和我的生母关系很亲密”。数据显示,81%的离异家庭孩子认为自己与生母的关系很亲密,而在家庭完整的孩子中这个数字是95%。
4.离异家庭的大学生更偏好长期的恋爱关系。那些父母离异的孩子看起来比那些拥有完整家庭的孩子维持的恋爱时间更长。从“恋爱关系维持超过一年”一项的回答来看,确认时间超过一年的占离异学生总体的74%,而在家庭完整的学生中,这个比例为57%。有可能是因为经历家长离异对孩子来说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致使孩子对维持一段美好的爱情非常敏感。
使离婚对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最小化
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将离婚对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点(Waller-stein,2003).
1.健康的亲代心理功能。如果父母离婚后仍能保持一个健康和积极的心理状态,并且教育孩子把父母离婚视为一个“需要学习的挑战”,在这个意义上孩子会受益。如果家长不断放任自己的自怜自哀,酗酒吸毒,教育他们的孩子把婚姻当成一个“永远无法摆脱的悲剧”,就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一些家长会把治疗当成一种处理自己愤怒与消沉情绪的方法,并且基于孩子最大利益的考虑进行选择。
有一些家长把孩子带到“新起点”项目——一个经验主义驱动的预防项目,目的是提升孩子在父母离婚后的恢复能力(Hipkeetal.,2002.121)。该项目致力于提升住在一起的母亲与孩子的关系,保证持续的纪律,减少暴露在父母冲突中的机会,并且提供和不住在一起的父亲的接近机会。最新数据表明,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从中受益,特别是那些跟“调节能力很差”及“意志消沉”的妈妈相处的孩子。
2.父母之间的合作关系。影响孩子对离婚积极调整最重要的变量是,分居和离婚后的父母仍能保持合作关系。与此相反,痛苦的父母冲突把孩子夹在中间。一个离异家庭的孩子说:“我爸爸告诉我:‘如果你爱我,你就来看我。’但是我妈妈告诉我:‘如果你爱我,就不要去见他。’”鲍姆(Baum,2003)的研究证实,如果离婚的法律诉讼越长并且越充满冲突,离异后的父母关系就会越差。为数众多的州命令把抚养课当成是离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法院批准的“通过离婚进行积极的养育”项目也可在网上找到:http://www.positiveparentingthroughdivorce.com。
3.家长对孩子的关心以及允许他们伤心。如果监护家长和非监护家长都能花时间与孩子沟通并告诉孩子自己(父母)爱他们并仍然非常在意他们,对孩子来说会是一件好事。家长同样要意识到,孩子在知道了父母离婚这一事实以后并不希望他们离婚,而且家长要允许他们对家庭的损失感到悲伤。实际上,孩子并不希望他们父母分开。孩子会悲痛到想自杀的地步。一个研究团队从一年中34个国家15—24岁的孩子中找出15555例自杀案例,发现离婚率和死亡率之间存在关系(Johnson,Krug&Potter,2000)。
4.鼓励孩子约见没有监护权的一方。父母离婚后有监护权的母亲,应该鼓励孩子跟父亲保持经常和稳定的探视关系。
5.没有监护权一方的关心。没有监护权的一方——经常是父亲——应该建立频繁的和固定的时间与孩子相处。没有监护权的家长如果不能在约定时间出现,就会加重孩子情感上的不安全感,这样的行为会又一次让孩子认为家长是不可靠的。家长经常定期出现会让孩子感到亲情和安全感。有时共同的监护权可以解决孩子与家长的关系问题。
6.对养育权威性的维护。离异双方应继续维护对方的教育孩子的权威性,并继续支持对方对孩子的管理方式。
7.有规律的、持续的抚养费。抚养费(经常由父亲交给母亲)关系到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经济是否稳定。
8.稳定性。家长不要把孩子带到一个新地方。搬家意味着切断孩子与朋友、邻居和老师的关系。在离婚以后,让孩子的生活保持稳定非常重要。
9.在一段新的婚姻中不要生孩子。曼宁和斯莫克(Manning&Smock,2000)发现,离婚后再婚的没有监护权的父亲,一旦在新的婚姻中有了孩子,很容易把情感和经济资源转移到新的家庭单元中去,这样一来,给予其原先亲生孩子的资源就会相应减少。父亲必须警惕这一潜在的可能性,应该让每个孩子——无论在哪段婚姻关系中出生的小孩——都得到应有的来自父亲持续的感情、时间和经济支持。
10.离异家庭孩子的年龄和反思。有时离婚家庭的孩子会慢慢成长并用成年人的思维重新思考他们父母的离婚,这对他们来说是有益的。尼尔森(Neilson,2004)强调,对父亲有距离感的女孩,可以从很多方面的重新反思中获益,比如从父亲的立场上考虑离婚这件事(我们的关系是被妈妈挑拨了吗?),对父亲的文化偏见(他们是“为了年青女人抛弃家人”的“浪荡子”),以及离婚的父亲的实际情况(比如婚后他们比母亲更加容易消沉、具有更高的自杀可能性)。
11.对孩子的离婚教育项目。基尔曼、施耐德和舒拉克(Gilman,Schneider&Shulak,2005)发现,旧金山地区一个为孩子提供的离婚教育项目“孩子的转变”(Kid'sTurn),在减少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冲突方面非常有效。这个项目有60个7—9岁不等的孩子参加。不过,孩子也有更多关于父母和解的幻想。
离婚的父母应该告诉孩子什么个例子正如前文所强调的,对孩子的成长而言,离婚以后父亲的合作关系对促进孩子的调整非常关键。下面是家长在告诉孩子离婚这件事时对孩子(8岁和12岁)说的话。前提是夫妻双方都认为自己对离婚负有责任,并且双方愿意在孩子面前形成一个统一的战线。这一脚本需要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特定情境作出调整。
爸爸和我想跟你谈一下我们作出的一个决定。之前我们曾经跟你们讲过我们相处得非常艰难,我们已经见了被称为“治疗师”的人,他帮我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且决定怎么办。
告诉孩子离婚这件事情并不那么容易,不过你们要一起告诉孩子,好让子女相信你们双方都同意这么做,并且告诉他们“没有一方是坏家长”。这样也可以让父母对孩子强调对他们持续的爱和关心。
我们也已经告诉过你们现在的麻烦跟你们中任何一个人都没有关系。我们现在的麻烦是随着相处慢慢产生的。我们都非常爱你们,并且非常喜欢当你们的父母。我们想尽我们所能做到最好。
爸爸和我已经意识到我们已经无法相处,对很多事情的态度始终不一样,于是我们现在想分开了,不跟对方一起生活。这叫做离婚。爸爸和我都很关心对方,但是我们不再像那些相爱中的人那样爱对方,我们很伤心。我们想快乐,也希望对方能够快乐。既然想要快乐,我们就要诚实地面对我们的感觉。
我们的离婚不是你们的错,也不是我们的错。我们曾经想办法和对方好好相处,但是这对我们来讲实在太难了。
我们现在是一家人,我们永远是一家人。你们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不会变。爸爸会搬到附近一个公寓里去。你们还是会和爸爸妈妈一起生活,不过是在不同的两个地方。你们现在的房间不会动,然后在爸爸的公寓里还会有个新房间。你们每天还都待在一起,有时候我们也还在一起,比如庆祝谁的生日、学校里的特别活动什么的。
你们还是去那个学校,朋友不会变,去踢球,打棒球,等等。你们还是家庭中的一分子,去见你们的叔叔阿姨和表兄妹们。
我们想跟你们说,我们爱你们,我们永远都是你们的爸爸和妈妈……没有什么会改变这一切。有时候很难理解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突然不能好好相处了,不再是朋友了,或者原本好好的却要离婚了。你们可能会感觉很糟糕。不过你们对我和爸爸作出的决定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什么。我们俩对你们现在的感觉很在意。你们的感觉可能变了很多。有时你们也许会感到快乐和放松:终于不用看见他们相处得不好了。不过有时你们也会很伤心,害怕或者生气。你们怎么想都可以。爸爸和我都希望你们能把真实想法告诉我们,问一些我们的事情也没问题。这要花点时间来习惯。今后你们还会有很多问题,或许现在就有一些,你们随时都可问我们。
爸爸和我都想听到你们的想法,今天,明天和以后都是这样。
我们全心全意地爱你们。
个体选择◆共同监护是个好主意吗?
按照传统观点,给予女方独立的监护权是法庭处理离婚问题时的唯一选择。这背后暗含的假设就是,一旦孩子判给母亲(更细心、更体贴的一方),孩子的最大利益就实现了。随着男性越来越多地卷入到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法庭不再简单地假设“家长”就是“母亲”。事实上,一种新的家庭关系规范正在融合之中,这一规范甚至建议给予非亲生家长以监护和探视的权利,如果他们对孩子情感上和生活上的参与度比较高。后爸/妈就是一个例子。
在共同监护权中,父亲不再被排除在监护权的考虑范围之外。美国有一半以上的州都对共同监护在法律上给予了许可。在分居和离婚的案例中,约有16%有共同监护协定。共同监护的典型情况就是分居或离异夫妻双方住得很近。他们的孩子可能以日或周为单位在父母那里轮流住。
在离婚配偶的生活和离婚法庭上,新的术语被不断引进来。比如现在共同监护(jointcustody)这个具有“所有权”含义的词已经慢慢被共享监护(sharingcustody)这个术语所取代,共享意味着照顾孩子过程中的合作关系。
共享监护有很多优点。因为共享监护不涉及分配公平性的问题,因此离婚后的配偶双方在这方面的争吵会少很多。想“赢得”孩子的父母之间会敌对和争吵,这些矛盾的减少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好事。在单方监护(sole-parentcustody)模式中,不是母亲得到就是父亲得到监护权,共同监护对于孩子来说可以持续地从父母双方那里得到爱和关心。另外,共同监护中的孩子比单方监护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资源。
共同监护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家长抚养的压力不再由一个人承担。处于共同监护关系中的一个母亲说:“当孩子跟他爸爸待在一起时,我就能休息一下,做一些我自己的事情。我爱我的孩子,但是我同样喜欢能够离开他们一下那种感觉。”另一个共同监护的父亲则说:“当你每天跟你的孩子在一起,有时你会觉得非常沮丧,你跟他们在一起不可能永远快乐。但是如果你有三个星期没有看见他们了,再看到他们你会觉得很开心。”共同监护的一个缺点是,离婚以后的夫妻仍会保持相当频繁的接触,婚姻中的战争还是会继续下去。在单方监护的情况下,离异配偶的接触降到了最低程度。有个人说她和她丈夫已经三年没有说话了……他们有时仅仅是在麦当劳碰到……有一方带着孩子散步,在路上看见了另一方,然后离开。共同监护意味着在孩子的很多问题上每周都要频繁接触。
选择单独监护还是共同监护,取决于夫妻双方敌对的程度、他们寻求监护模式的动力,以及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任何一种监护模式对配偶和孩子都可能带来积极或消极后果。
对那些互相之间争吵很少、跟孩子的情感联系非常紧密并且仍然希望对孩子的生活产生积极影响的配偶来说,共同监护可能是他们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