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证实了在再婚家庭中长大的孩子,“80%表现良好。在稳定的再婚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和初婚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看起来没有什么区别”(Pasley,2000.p.6)。马凯(Mackay,2005)比较了完整家庭中的孩子和不完整家庭中的孩子,发现后者的情况比前者差。但是两组研究对象的差别并不大,而且还受到了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伴随着离婚而来的收入下降、父母之间的冲突、获得监护权的母亲精神健康水平的下降,以及相对减少的父母教育(父母因为要解决各自问题而减少了对孩子的关心)。同样,拉什纳等人(Ruschenaetal.,2005)比较了父母离异/再婚和完整家庭中青少年成长的长期数据后发现,无论从共时角度看还是历时角度看,在行为和情感调适、学习成绩和社会能力等方面,两组研究对象没有显著区别。研究者赞扬了孩子在不同家庭背景转变过程中惊人的弹性,在一个再婚家庭结构中,父母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影响孩子对新环境适应的重要因素(Willetts&Maroules,2005)。对不少孩子而言,再婚或同居家庭的另一个好处就是经济上的保证(Manning&Browns,2006)。
当父母再婚以后,子女往往会有自己的看法,并且必须对此作出调整。他们经历了同亲生父母一起生活到与父母中的一方生活(或者在父母之间轮流居住)的转变。当他们的父母再婚时,他们必须再次作出调整,以应对两个家庭的父母和兄弟姐妹。
“对孩子而言,所有问题最重要的来源就是父母第一次婚姻中留下来的冲突。”(Rutter,1994.p.32)“一个又一个的研究显示,离婚和再婚并没有伤害孩子,实际上,是父母之间的冲突伤害了孩子。”(p.33)夹在冲突父母中间的孩子发现很难同时对每一方都保持忠诚。孩子解决这种冲突的权宜办法就是站在某个家长一边,这样做的代价就是和另一方的关系受到伤害。这个过程中没有赢家——孩子感觉自己抛弃了一个爱自己的家长,被抛在一边的一方感觉丧失了和孩子保持亲密关系的机会,获得监护权的一方同样要冒一定的风险——孩子可能会恨他/她阻止了自己和另一方之间的关系发展。
分裂的忠诚感、管教和继兄弟姐妹
再婚家庭中的孩子会碰到的其他问题有,挥之不去的被抛弃感、分割的忠诚感,以及继兄弟姐妹的问题等。一些孩子会觉得自己被抛弃了两次——一次是父母离婚,另一次是再婚家庭中的父母把注意力放在他们的新伴侣身上。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解释说:
父母离婚和父亲离开让我很难过。我非常想他,觉得他根本不考虑我。但是我姐姐和我跟我妈妈慢慢调整好了,一切都再次变得好起来,她爱上了这个人,而我们一天到晚跟保姆待在一起。我爸爸同样和另外一个女人在一起。我觉得我和姐姐在两年中连续失去了爸爸和妈妈。
应对被抛弃的感觉并不容易。父母最好让孩子觉得离婚并不是孩子的错,父母仍然非常爱他们。另外,父母应该在配偶和孩子的时间分配上谨慎地寻找平衡。这意味着需要增加单独和孩子待在一起的时间。
如果父母的再婚最后以离婚结束,那么孩子不得不再次经历被抛弃的感觉。他们和新的继父/母刚刚建立起亲密的关系,结果这个关系又被打断了。与继祖父/母的关系同样也会变得紧张。对孩子来说,继祖父/母是孩子重要的情感支持来源,离婚则打断了这种支持。
分割的忠诚感是孩子处理再婚家庭关系时的另一个议题。有时孩子会和继父/母建立起情感联系,甚至比他们和同性亲生父母的关系更为积极。当这种感觉产生时,孩子会感觉到自己处于很麻烦的位置。有个孩子描述说:
我6岁时亲生父亲抛弃了我妈妈,后来我妈妈再婚。我继父对我很好,我很喜欢跟他在一起。当我爸爸周末来接我时,我不能提及我的继父,因为我爸爸不喜欢他。我想我是爱我爸爸的,但是我和继父的关系更好。
对一些青少年来说,对继父/母越在乎,他们自己的内疚就越深。所以他们总是努力隐藏他们的感情。于是继父/母可能会同时感觉到来自孩子正面和负面的情绪。从一种比较理想的角度来看,亲生父母和继父母都应鼓励孩子跟对方建立亲密关系。
管教对孩子来说是另外一个问题。一项对100多名再婚家庭青少年的研究发现,80%的人表示他们曾经经历过这种情况(Lutz,1983):“适应一套继父/母带来的新的家庭规则”,“接受继父/母的管教”,“解决继父/母的期望”。至少有两项研究表明,从孩子的角度看,再婚家庭中最难适应的家长是继母(Fine&Kurdek,1992)。这很可能是因为女性在家庭中扮演着更为活跃的角色,这增加了继母与孩子之间的潜在冲突。同样有数据表明,再婚家庭中继父比继母监管得少,因此孩子与继父之间的冲突可能会比继母小(Fisheretal.,2003)。再婚家庭治疗师建议继父/母只管教自己一方的孩子。
兄弟姐妹同样可能是继子/女要面对的问题,比如在争夺父母认可、空间和电视频道控制权等方面。原来就住在那个房子里的孩子会感觉被强加进几个人,并感觉自己受到了威胁。刚刚进入房子的孩子则会觉得自己与这个家庭格格不入,没有归属感。
家庭之间的来回搬迁
对继子/女来说,另外一些特殊问题包括在不同的家庭之间来回搬迁。有时这是一个结构化的转变,但是这也可能成为孩子操控父母的一个机制。有时候他们会跟家长说,如果一方家长不满足自己的要求,他们就会搬去跟另一个家长住。冲突中的父母双方很容易被这些花招耍弄。他们需要对孩子的这种操纵保持警觉,并尽量避免。
大家庭中的位置模糊性
再婚家庭孩子要面对的最后一个问题是他们在大家庭系统里的模糊位置。有些继父1母的家长和兄弟姐妹会欢迎继子/女进入大家庭,但是其他一些人可能忙于照顾自己的孩子或孙子而无视这些孩子的存在。在另一些案例中,孩子的亲生父母可能会教育他们不要接受新的继祖父母和继叔/姨,“我妈妈跟我说不要被爸爸新妻子家的大人和小孩子骗了——他们根本不在乎我们,我现在知道了她只是想把爸爸抢回去。她知道我们不被新的家庭所接受这个事实会让爸爸很伤心,结果是我妈妈让我们丧失了和其他出色的人接触的机会。”斯图尔特(Stewart,2005)指出了边界的模糊性,划分谁属于这个家庭谁不属于的模糊边界在再婚家庭中普遍存在。
再婚家庭的生活对每个人——再婚的配偶,孩子,甚至前配偶,祖辈及其他姻亲来说都很困难。尽管有些问题可能在几年内就会消失,但是另外一些问题则会持续很久。很多夫妻会逐渐对遥遥无期的那些问题始终无法得到解决感到不耐烦,最后他们会选择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