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离婚的资料告诉我们许多关于谁可能离婚的信息,但资料对于人们分手要经历怎样的过程关注甚少。在对30位离婚者的深入细致的访谈中,研究者发现大多数离婚经历的特征为:一段长期的不满、对伴侣不随其愿的诸多抱怨,以及对分手的矛盾心态。
预测指标研究发现性别比率跨文化研究表明,妇女相对于男性的比率越高,离婚率就越高。
种族一致的、强有力的证据显示,美国黑人比白人更可能离婚。
代际传递如果父母离婚,则其子女也容易离婚。离婚的父母增加了孩子离婚的几率。但是,这个效应在减小。
结婚年龄
以前的婚姻社会经济地位
宗教
婚前同居
未婚先孕
婚内生育
孩子
相似的态度
人格特质
生活中的压
力事件
少年婚姻最可能以离婚结束,虽然有证据表明,年龄与离婚率呈曲线相关:即,在二十几岁结婚的人离婚率有所下降,但在更大年龄结婚的人,离婚率又回升了一点。
第二次婚姻比第一次婚姻的离婚率高。
研究发现,对绝大部分人而言,职业地位低、受教育少、收人较低的个体离婚几率较高。
较早期的研究一致表明,天主教徒和犹太人比基督教徒的离婚率低。更近期的调查发现,除了摩门教徒中离婚率低之外,没有发现宗教差异。低离婚率与经常去教堂有关。不信教者和宗教信仰不同的夫妇更易离婚。
大多数研究表明,婚前同居与高离婚率有关。
未婚先孕与离婚呈正相关,但如果研究人员把婚前出生与婚前怀孕但婚后出生的孩子区分开来,则“有不容置疑的证据表明,婚前生子增加了离婚的风险;而对于婚前怀孕本身,则并非如此。”有些(但不是所有的)研究者曾报告,无子女与高离婚率相关。许多证据一致表明,婚内生育效应在婚后的头几年最为明显。
拥有处于青少年阶段子女的夫妇更易离婚。有儿子的夫妇与有女儿的夫妇相比,离婚的可能性更小。
纵向研究表明,有相似态度的夫妻离婚的可能性较小。多个纵向研究均表明,神经质与高离婚率相关。
生活中压力事件(为人父母之前)的出现增加了离婚的可能。
预测指标
共处时间
互动方式
性满足
婚姻满意度
研究发现
在一起共处时间较多的夫妇离婚的可能性较小。
积极的互动预示着婚姻的稳定,而消极的互动预示着离婚。
婚内性生活满意度高则离婚的可能性低。
与多数其他变量相比,婚姻满意度对婚姻稳定有更大的效果。对婚姻越满意的人离婚可能性越小。即使如此,满意度远非离婚的完美预测指标。
几乎每次离婚之前,都有一个较长时间的评价和权衡过程。在这个时期,首先提出者与非先提出者都描述了类似的犹豫不决和矛盾心理。他们描述了痛苦、不满意和不能自拔的感觉;同时,他们讲述了不希望放弃美好的事情。正是这些,使离婚成为如此痛苦的抉择,不管是离婚的哪一方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