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期间,各种疗法趋于整合。行为治疗师做出重大努力以扩大他们的治疗视野和程序,心理动力学和家庭治疗师也越来越多地使用基于行为主义的训练计划,改进沟通和解决问题。今A
天,各种派别的婚姻治疗师越来越多地借助系统理论,关注认知因素。结合了认知和行为主义方法的新的疗法已经出现了。
以情绪为中心的夫妇治疗也已经崭露头角。这个方法大量吸收了依恋领域的观点。以情绪为中心的治疗师既关心情绪反应,也关心伴侣间的交往方式。他们试图接近和重新处理伴侣的情绪体验并重构他们的交往互动方式。此疗法可归为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第一,通过建立一个与患者的联盟并确认导致不安全感的交往方式,治疗师试图缩小不良交往周期。第二,他们试图改变交往方式。包括让伴侣(a)接受他们自己脱离关系的需要,(b)接受他们的伴侣对现状形成的理解,以及(c)在他们之间建立情感上的约定。第三,治疗师试图引发依恋行为的新周期。通过建立更有效的互动方式,婚姻伴侣可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依恋需要。约翰逊等人声称,这种疗法“现在被认为是研究最多的和改变不幸福的婚姻关系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哪种理论更为有效?一直以来存在激烈的争论。在20世纪后半叶,在这个问题上通常有两个对立方:行为主义者和“非行为主义者”(包括心理动力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以及系统取向疗法)。对行为主义及其他方法的简单比较,已经表明行为主义取向占优势,但这可能反映出行为研究常常使用“行为指标”(例如,具体的结果)。研究者已经取得这样一个共识:“没有哪种理论取向比其他理论取向更优越”。
多数人同意有两个因素在婚姻治疗中特别重要。第一,夫妇们需要学习和使用良好的沟通方法。正如前面内容所强调的,清晰而有建设性的沟通是良好关系所必需的。第二,治疗师同伴侣双方建立积极有效关系时的技巧。不管治疗师的理论取向如何,如果这样一种关系没有建立,治疗就不可能有效。
本章中我们考察了培育关系的方式。正如我们的分析所表明的那样,在获得和保持关系方面存在一些挑战。在整本书中我们试图确认正在进行的关系的益处和难处。但说到底,以我们之见,关系的好处大于成本。人们认为正是这些关系使生命更有意义。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人类是社会动物。我们物种的延续和成功取决于我们相互依赖的能力。
亲密关系随时空变换而千姿百态。社会趋势潮起潮落。我们看到了一些变化,比如更长的寿命、高离婚率、都市化,以及对多元化群体更大的包容。每一种趋势毫无疑问地同我们的关系交织在一起。除了社会变迁影响关系外,我们作为个体还有不同的关系需要和取向。两人世界有自己的特性。关系是多样的,并且无疑会一直如此。
但是,我们同意鲍迈斯特和利里的论断,人类普遍有归属的需要。正如他们所言:
更精确地说,归属假设认为,人类有一种普遍的驱力,要形成和保持哪怕是极少量的持久、积极和有意义的人际关系。满足这种驱力要求两个标准:第一,存在同少数几个其他人进行频繁的、情感愉悦的交往需要;第二,这些交往必须在一种暂时稳定而持久的框架下进行,其中每个人都对他人的幸福予以情感关怀。
已有而且将来还会有许多达到这个目标的途径,但无论是哪种途径,我们认为人们都将会继续为之奋斗。当你踏上亲密关系的旅程时,我衷心祝愿你一帆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