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之爱使人繁衍,朋友之爱使人完美。
——弗朗西斯·培根
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Bacon,1561—1626),英国大法官、文学大师、律师、政治家、哲学家、哲学心理学家。文学方面,由于其十分精辟的词藻和见解,被人们永远地牢记。我们熟悉的“知识就是力量”即出自他之口。还在大学时代,他就显现出作为国会议员中的演讲者的天赋,后来成为詹姆士一世时期的大臣。培根是一个极其聪明的人,他因提出了归纳和实证的科学哲学而被誉为“现代科学之父”。
培根的爱情心理学远不如他的哲学或者科学思想来的那么优秀,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美好,甚至可以说是有些奇特。他认为爱情使人变得不明智,友谊才更值得追求。这与他的个人经历、极高的天赋、神秘的身世都有关系。
幼年以及青年早期
培根于1561年1月22日生于伦敦约克郡的郊区,是掌玺大臣尼古拉·培根两个儿子中较小的一个,是他的第二次婚姻所生。培根的姨父威廉·塞西尔·博莱伯爵,在伊丽莎白一世时期成了首相。1573—1575年,培根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然而他孱弱的体质使他在那里生了一场大病。
关于培根的幼年,人们知道得很少。就现有资料来看,培根在童年时就表现出过人的智慧,女王伊丽莎白就很喜欢他答问时少年老成的庄重态度和成熟的智慧。女王常称他为“小掌玺大臣”。据罗莱记载,有一次女王问及他的年龄,他虽然还是个孩子,却聪明地答道:他比女王的幸福朝代还少两岁。
早年的法律生涯和政治野心
1576年,培根被伦敦格雷律师学院录取。这所学校是法院进行法律教育的四所学校之一。1579年,他在伦敦定居。在1582年成为律师之后,他开始崭露头角,从学院的低级人员、学院中的资历成员,一直做到国王的咨询顾问、副检察官、首席检察官。即使在法律事业上是如此的成功,他的政治和哲学野心仍然不能满足。
1589年,在一封写给女王的信中以及对于英格兰教会矛盾的建议显示了他对于政治的兴趣。从情理上说服两方和解,同样给他日后的政治生涯提供了无穷的潜力。1598年,他的政治抱负遭受了一点点挫折:他反对政府加强税收来满足对于西班牙战争的需求。这使得伊丽莎白女王觉得受到了侮辱,于是,培根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都处在一片辱骂声中。
和艾塞克斯伯爵的关系
这里我们有必要提一下他和艾塞克斯伯爵(TheEarlofEssex)的关系,因为这实在是他生命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之后的谩骂也由此而生。
在1591年之前,培根就认识了艾塞克斯,他是女王眼前的红人。培根把伯爵看做国家的栋梁,并且为他提供了很多好的建议。他们两人的关系非常好。艾塞克斯使尽浑身解数来讨好女王,当首席检察官这个职位空缺时,他很热情地支持培根来担任这个职位,但是没有成功。艾塞克斯还为培根推荐了另外的一些高级职位,同样遭到了失败。为了弥补此憾,艾塞克斯将自己的庄园赠送给了培根。
1578年,爱尔兰起义爆发,艾塞克斯被派去统率远征军,虽然明知这是一场有输无赢的战斗,但艾塞克斯迫不得已接受了。在失败之后,艾塞克斯意图谋反,培根并不知情,仍尽力帮忙,最终当培根知晓其叛国罪时,他作为女王的法律顾问成了起诉人,在法庭上驳回了艾塞克斯关于“私人争吵”和“以请愿方式哀求女王”的辩护,艾塞克斯被判死罪。
培根在艾氏问题上的行为一向受到人们严厉的诘难。有人谴责他忘恩负义,指责他缺乏伦理感情。人们并不否认艾氏的谋叛罪,但仍认为培根缺乏道义良心。
詹姆士一世时期的生涯
伊丽莎白女王死于1603年,培根的写作能力和他自己的天才终于可以显现出来了。为了英国的完整,他全身心地投入到爱尔兰问题中,同样也为解决英国教派之争而付出很多努力。
在接下来的第二年夏天,他同爱丽丝·芭恩汗结婚,她是伦敦一位市议员的女儿。此后,他的政治生涯始终没有起色,直到1607年,他对于爱格兰起义的平息努力终于获得了回报-被任命为副检察官。即便如此,他的政治影响可以说仍是微乎其微的。因为他的能力受到博莱伯爵嫉妒,后者是当时的首相。1612年,博莱伯爵死后,培根开始逐渐恢复自己对国王的影响,写了一系列对于国家事务的评论,尤其是国王和议会之间的关系。国王采纳了他的建议。并越发欣赏他在国会中的表现及能力。培根从此青云直上。
1607年,培根被委任为副检察长,六年后,即1613年,他向往已久的检察长的职位也到手了。1617年,他继任掌玺大臣。1618年,他走到其官阶的最高处,成为英格兰的大法官,同时也被封为维鲁兰男爵(BaronVerulam)。1620年又被封为圣阿尔本斯子爵(ViscountSt.Albans).
然而,培根的显赫也到此为止。由于詹姆士一世与议会的不和,培根作为两者争斗的牺牲品而被议会弹劾,理由是他在决断案件中收受贿赂。培根承认了事实,但他辩白说,这并没有影响到断案的公正性。此后他被逐出政界,变成平民。
培根离开政界后,开始全心全意为自己的哲学复兴和科学研究而努力。他最后也是牺牲在科学工作上的。1626年3月底,培根坐车到伦敦北郊的海盖特为了研究雪是否可以和盐一样具有防腐作用,将雪塞进鸡的肚子。却不慎感染风寒,最终因支气管炎窒息,于1626年4月9日去世,终年65岁。
关于培根的生平,其实还有很多传说,如有人猜疑培根是否是伊丽莎白一世女王的私生子,是否是同性恋者,等等。据传培根是一个同性恋者,他同他的兄弟以及詹姆士一世过往十分密切。但是在公开的资料当中,并没有发现什么依据可以支持这种传说。不过,培根关于爱情和婚姻的看法,或多或少都显露出了这样的倾向。也正因为此,才会有这样的传说。
在科学方面,培根是一位激进的经验主义实证者,他运用归纳法来作为科学研究方法,但是他本人的人品却一直受到质疑。有人称之为伟大的卑鄙者。所以,仅仅从他的散文著作来探索他的爱情以及爱情心理,很难说明他本人真正的想法是什么。只有结合他的生平以及他的一些重要思想,才能够较好地说明这一点。
培根的婚姻生活
培根的一生只有一个妻子,她叫爱丽丝·芭恩汗(AliceBarn-ham)。她在14岁那年,逃离当地教会的束缚,和培根结为夫妻。他们的婚礼是在玛丽波恩教堂举行的,1606年的5月10日那天,正好是爱丽丝的生日。培根和爱丽丝的婚姻也遭到后人的评论,即使是当时的人也议论纷纷。因为那个时候培根已经48岁,而她妻子才14岁。有人认为那位姑娘的智力可能有点问题,
培根的行为大有隐匿。而培根却说,那是位纯洁的姑娘。婚礼那天,他和他妻子浑身都穿的是紫色的礼服,由于这一颜色在英国传统上历来不被看好,所以是否更有深意也不得而知。不过后人推测,这很有可能和培根是否是伊丽莎白的私生子有关。培根于1626年去世,在他死后,他的妻子立刻和约翰·恩德希尔结婚,这个人应该是她的情人。由此可以看出,他的妻子在他晚年和他关系并不融洽,毕竟一个是老年人,而另一个风华正茂。在生理、心理上,都不是很相配。
爱情是什么?
对于爱情是什么,培根本人并没有明确地指出,但是从他的经验主义的角度出发,总结过往的历史,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爱情是一种激情。并且,他认为,爱情是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的,狭义上的爱情,专指男女之爱,而广义上的爱情则类似于现在所谓的博爱。包括朋友之爱、父母之爱、淫荡之爱等等。在《论爱情》里,培根所阐述的基本上是男女之间的爱情。由于他结婚的时候年龄已不小,老夫少妻这种形式对于两人之间的理解和沟通等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这应该是造成他对男女之间爱情理解的原因之一。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他的同性恋倾向。如果真是如此,那么,他对于男女之间爱情的理解就免不了受到影响并带有一定的偏见。同时,他对于爱情的理解中,不免有些类似中国封建的想法,对于女性有些歧视。
爱情招致灾祸
培根眼中的爱情是邪恶的。他将其形容为复仇女神,无用而又有害。爱情会使人放弃财富和智慧,使人变得盲目。因为它是一种愚蠢的激情,甚至会使人失去自我,最终导致毁灭。自古以来,有那么多文人用曼妙鲜语来形容爱情的美好,而培根却另辟蹊径,点出爱情的盲目性与毁灭性,的确是需要具有很高的智慧和很大的气魄的。相对于男女之爱情,培根对于朋友之爱青睐有加。这和他的生平是分不开的。与艾塞克斯伯爵的关系以及詹姆士一世的宠爱,都使得培根对于朋友之间的爱以及主仆之间的忠顺有着更加深刻的体验,因此,在他的散文集中,对于友谊的论述比爱情和婚姻要多得多。培根对于爱情的轻视和他对男性的重视也是联系在一起的。他的《散文集》在谈论友谊、爱情和婚姻时,不时流露出对异性的冷漠和对同性的赞慕,认为同性间的情谊比异性间的恋情更优越。他在《论婚姻和单身》里写道:“未婚的男人是最好的朋友、最佳的主人、最出色的仆人。”爱情的认知功能
由于培根认为爱情是一种激情,所以,从现代心理学来分析,其实培根是将爱情看做一种“情感”,而不是认知。而这种情感会影响人的认知,并产生坏的作用。即使对于思维严密的人来说,爱情也是无孔不入。及至后来,培根认为,爱情所谓的浪漫与美好,只不过是年轻时的伴侣罢了。而夫妻之间的爱情有一个重要的功能:繁衍后代。这也许看起来有点荒谬,但是细细想来,这的确可以算是爱情的一部分。培根依据他的科学经验论,以经验为中心,得出的结论往往缺乏创新性,但却已经基本到我们都感觉不到它在意识中的存在了。
爱情十婚姻
培根对于婚姻的看法是比较中性的。一方面,他认为婚姻是一种枷锁,使人不自由;另一方面,他认为有了妻儿是一种磨炼。可以使人更加富有同情心,变得善良。这两者看起来没有什么联系,但是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培根这样的一个假设:妻儿是一种累赘或者灾难,因此妥善地处理好与他们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种磨炼了。相较而言,培根更加欣赏单身者之间的“挚友、恩主、忠仆”的关系。认为凡成大事者皆出自于单身。培根对于婚姻的见解其实与爱情是有联系的。对于爱情的重点,培根认为应该泛化,是放在朋友之爱上的,而不是儿女私情。培根在论爱情中写道:“夫妻之爱使人类繁衍,而朋友之爱使人类完美。”由此可以看出培根对于婚姻和爱情关系的看法。他所认为的婚姻,只是一种传宗接代的工具而已。这也是为什么他48岁才结婚,而且,对于他选择14岁的爱丽丝,他的说法是,“她是一位纯洁的少女”,并没有说明是爱情或者其他的感情,把他们联系在了一起。那个时候,爱丽丝正好急于摆脱教会的束缚而投靠了培根。他们之间的爱情其实是受到人们质疑的。
爱与性
这也引发了培根对于性的看法。有资料说,培根曾经就读的格雷律师学院具有一定的同性恋风气,这对于他的重友轻色应该是有极大影响的。当时处于文艺复兴时期,对同性恋的看法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所以培根是否真的具有同性恋倾向很难说。但是他对于男性的偏爱,对于爱情的批判,对于婚姻的冷漠,都使我们相信培根对于男性的偏好是超过女性的。培根认为,性就是使人类繁衍。由于培根对于男性、政治、社交具有很强的兴趣,也占去了他所有的心力,所以没有寻花问柳的事情。但是,培根反对“淫荡之爱”。这里对“淫荡之爱”的理解,笔者的看法是,寻欢作乐式的爱情。同时,隐含着一种性道德,即性应该是和爱在一起的。性和爱的分离,会导致淫荡和堕落。性是一种繁衍后代的方式,夫妻之爱则是这种方式的主体。所以,性与爱是不应该分离的,否则要受到社会法律的制裁。这和英国历来是个绅士之国是有一定关系的。而培根的妻子在其死后立刻改嫁,不免让人猜想其中的原委,其妻子害怕受到谴责而不敢贸然离婚,同时却又抵制不住本能的青春躁动,恐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培根在《论美丽》中有这样的言论:感觉的愉悦只是琐碎的漂亮,而非真正的美。这可以理解为,性只是一种快乐,而不是内在的幸福。
培根是伟大的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科学理论和哲学思想在当今依然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他的文学作品中所折射出来的光辉也可以帮助我们多角度地认识社会。而培根对于爱情的见解以及他自身的婚姻、身世,则或多或少让我们觉得有些遗憾。这也应验了“思想伟大,行动小人”这种说法。他的爱情心理学,值得我们借鉴的也许是其中的关于博爱这一看法。培根认为,人有一种欲施爱于人的自然倾向,如果不是将爱倾注在几个人身上,而是普爱众生,那么就可以成大事,因为他已娶了公众作为自己的“妻子”,无牵无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