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到底是由什么东西进化而来的?我们不能妄下结论,还是先让我去考察研究一番再说!
——达尔文
乍听起来也许你会觉得好笑,这个严谨务实的花胡子老头儿怎么也如此幽默?在生物学中有着卓越贡献的达尔文怎么也对爱情方面的研究感兴趣呢?但如果你坚持认为这只是他老人家玩儿的一次幽默的话,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印象中的达尔文似乎只热衷于生物进化的研究,这也是为大多数人所熟知的达尔文,殊不知这位科学天才同样也将许多的精力投入到了人类情感问题的研究中,并且其成就突出非凡。或许是他的生物进化论和他著名的《物种起源》太过伟大和显赫,以至于世人都有意无意地忘记了他在心理学方面的贡献。而实际上,作为一个博物学家,达尔文在人类情感发展研究方面的贡献也是极其卓越和具有开创性的。在一点一点阅读他和他的理论追随者的着作后,我们开始更加全面地了解了这位历史伟人和他的伟大思想,并且不得不感叹达尔文的睿智与伟大。
伟大的人物,平凡的爱情
首先还是来看看达尔文老先生的爱情生活吧,虽然这和他的爱情观的形成并没有很大的关系。
既然是伟人,那他的爱情也是无比的卓越吧?抱着这样的想法,笔者饶有兴致地阅读了达尔文的自传。但结果却发现,他的爱情是那么的平常无奇,几乎没有任何的吸引力。
在达尔文的自传中,你找不到任何的章节是描绘他和妻子埃玛之间的爱情甚至是生活的。在他们第一个孩子威廉出生的时候,达尔文并没有把他形容成是他们夫妇爱情的结晶,虽然他对孩子的出生甚是欢喜,但他欢喜的原因竟然是他有了一个可以研究人类表情发展的活生生的材料了。可见,达尔文对他的研究是那么的投入,似乎其他的一切对他都不重要了。无奈,我只能从其他人为他写的传记中,寻找关于他的爱情生活的线索了。
失去母爱的童年
1817年7月,查理士·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RobertDarwin,1809—1882)8岁时,他的母亲去世了。可是很奇怪,他除了只记得她病故时所睡的床铺、她空着的费瑟丝绒长袍和她的构造特殊的工作台之外,其余一点儿也记不起来。他以为,他对她很快遗忘的原因,一方面,是姐妹们一想到母亲,即悲痛欲绝,所以就永远不愿意去谈到她的往事和提到她的名字了;另一方面,他只见到她在去世前长期卧床患病的情景,这就冲淡了对她的印象。虽然有一群姐妹的悉心照料,但早年失去母爱对达尔文的影响还是非常巨大的。
矛盾中选择婚姻
达尔文正在研究育种学时,二姐卡罗琳来了一封信,说她已经和舅舅的儿子——乔赛亚·韦奇伍德正式订婚了。这个消息迫使已经28岁的达尔文开始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是过一辈子独身生活,还是建立一个幸福的家庭。一直以来,他的思想总是处在科学事业和婚姻家庭的矛盾之中。他时而向往结婚以后能够有个情投意合的终身伴侣,有个充满音乐、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幸福家庭;时而又羡慕那些没有妻室拖累,可以专心从事研究工作,自由自在地过着独身生活的人;有时想到自己老态龙钟的晚年,孑然一身凄凄凉凉的,就想赶快结束独身生活。有时想到如果结了婚,会有更多的接待亲友的任务,浪费很多宝贵时间;等到孩子缠身,晚上就不能专心读书,经济负担也会大大加重,买书的钱要减少,他又感到很可怕。他矛盾着,于是在笔记本上列了一张结婚和独身生活各有哪些利弊的对照表。他一边写一边喃喃地说:“我的上帝,一个人如果总像一只无性的工蜂那样,一生只是工作、工作,没有别的一切,实在是很难想象的。在这烟雾弥漫、肮脏不堪的伦敦公寓里做一辈子单身汉,也是非常难受的。”他边写边想,好像两幅图画显现在他的眼前:一幅是温柔、漂亮的妻子坐在火炉旁边的沙发上,房间里摆满了书籍,还有乐器;另一幅是一间肮脏的单身汉房间。“无数事实证明,决不能走独身生活的道路”,他情不自禁地说,“必须结婚,结婚,结婚!”平凡而幸福的婚姻生活
提起结婚,他首先想到小表姐埃玛。1837年9月20日,达尔文来到梅庄看望舅父乔赛亚,受到舅父全家的热情欢迎。达尔文也彬彬有礼,和蔼可亲。小表姐埃玛常常伴随着他去游泳、散步和聊天。达尔文虽然对自然界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却不能洞察这个姑娘的心。他总是担心自己的相貌太平常,埃玛会不会接受他的爱情。同时,他还没有正式职业,没有固定的收入,又不想用父亲给的钱来养活妻子,更不愿意靠变卖妻子的嫁妆过活。所以他虽然喜欢和埃玛在一起玩,殷切地关怀她,有时候也在埃玛的脸颊上友好地亲一亲,感情激动的时候还拥抱过她,但是始终没有向埃玛倾吐过心声。达尔文在梅庄愉快地玩了10天后,回到了他在伦敦的住所。第二年,达尔文担任了地质学会秘书的职务,虽然薪水微不足道,但是却使他产生了一种自食其力的愉快感,加上发表科学论文得到的报酬,他认为有条件考虑结婚问题了。8月间,达尔文衣着整齐地离开了伦敦,再次到梅庄作短期拜访。这一次,埃玛几乎是形影不离地陪伴着他。同样,达尔文也热情洋溢,谈笑风生,毫不拘束地向埃玛倾诉自己的理想抱负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并且向埃玛正式求婚。在达尔文再过两个星期就满30周岁的那一天——1839年1月29日,他和埃玛在梅庄教堂举行了婚礼,接着就到威尔士去度蜜月。度完短暂的蜜月,他就带着新娘一道回到伦敦上高尔街12号,他们夫妇之间互敬互爱,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随着达尔文在学术界威望的提高,英国皇家学会吸收他为正式会员。像达尔文这样年轻的会员,在著名的皇家学会里是不多见的。因此,许多知名人士都到他家里来拜访。频繁的来客几乎使埃玛应接不暇,可她总是从容不迫、有条不紊地招待着客人。谁也没有想到,眼前这个时髦而大方的主妇,不久前在梅庄的时候竟是一个非常腼腆的姑娘。埃玛为丈夫的朋友们举办的各种简朴而实惠的家宴,得到了许多客人的称赞。埃玛在蜜月期间就怀了孕,同年12月27日,她生了头一个胖乎乎的男孩儿,取名威廉。这个小生命不但增添了家里的欢乐气氛,并且成了达尔文研究人类表情问题的观察对象。从小威廉出生的第一天起,达尔文就在注意观察儿子的表情,还把各种表情开始出现的时间记录下来。因为他相信,就是在这样的早期,一些最复杂最细微的表情,也一定会有一个逐渐的和自然的起源。到儿子半岁的时候,威廉那些惹人喜爱的表情,常常使达尔文情不自禁地赞美埃玛给他生了个聪明、伶俐的孩子。有一次,他指着小威廉的脸蛋对埃玛说:“贝尔认为各种肌肉都是为表情而被创造出来的,通过对小威廉的观察,我完全可以推翻他的理论。我将来一定要写一本有关人和动物表情的著作。”1841年3月2日,埃玛又生了一个女儿,取名安妮·伊丽莎白,她比威廉只小15个月。这个讨人喜欢却又娇弱多病的小天使,一直是达尔文的掌上明珠。从这以后,埃玛为这个未来的科学巨人和不断扩大的家庭贡献了一切。
值得一提的是,埃玛是信仰英国国教的虔诚教徒,在达尔文遭到教会猛烈抨击的时候,她为了安慰自己的丈夫,居然不顾宗教信仰,同她的丈夫并肩战斗了。其实,她也非常需要得到别人的安慰。一直以来,由于报纸不停地辱骂达尔文,使她也很难忍受,打算停订那类报纸,只是在达尔文的劝阻下才没有这样做。埃玛非常需要别人的鼓励,然而她却强制自己去鼓励丈夫。另外,达尔文由于在环球考察期间饱经风霜,历尽艰辛,在以后将近40年的时间里身体一直不好。埃玛温柔体贴,细致耐心,总是无微不至地关心和照顾他。有了埃玛,达尔文就是遇到忧郁笼罩的日子也能够过着安静和愉快的生活。成功的男人后面总有一个坚强的女人,埃玛成功地扮演了这样一个角色,可以说没有她,就没有达尔文的成功。他们之间的爱情没有多么轰轰烈烈,但却是那么坚贞和温暖,同样给人以无限的幸福感。
将爱情进化到底
当你凝视着她时会脸红,当你听到她的名字时心跳会加速,当有无数的心里话却苦于无法向她告白时,当她流泪时,你也会默默流泪……
如果你正沉浸在这种情绪中,那么恭喜你了,你已坠入情网,落入爱河了。这种激动的情绪会在今后的日子里长久地伴随着你,给你动力,给你希望,给你鼓励,给你热情,给你创造不可能的可能,最终让你可能和她(他)走在一起。在以后的岁月中,你们常伴一起,为着共同的梦想一同生活在一起,你们会有一个温馨的小屋,会有可爱的孩子,会有美好的未来,即使生活变得单调,但你们也不会感到乏味,因为你们已合为一体,再难分离了。
这就是爱情。朴实无华的爱情,不如小说中的浪漫,不如电影中的疯狂,但同样能让人们联系到一起。生活中的爱情不是一坛烈酒,却好似一杯香茶,淡淡的,却回味无穷;不是一团火焰,却似一件毛衣,轻轻地温暖着你的心灵。
这才是爱情,她不是那么遥不可及,她存在于我们大多数人之中。不要执迷于那种过于理想的爱情,爱情实际上就在我们身边。爱情允许矛盾、争吵,允许不如意,但千万别小看她的力量。
爱情是什么
我们生活在这个大自然中,唯一可见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继续活下去,更好地活下去,然后拥有自己的后代,给他们创造合适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又拥有他们自己的后代,一代一代地繁衍生息下去,让整个种族得到延续。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在为这个目的而忙碌着,其中也包括我们人类。
通过亿万年的进化,生物的繁衍方式也在改变,从简单的分裂,到性别的出现,这种繁殖方式上的改变,无非也是顺应着那个种族的进化过程而来的。对于人类,这个高度文明的种族,她的繁殖方式也需要通过两种性别共同参与才能完成。不考虑其他两性动物是否有所谓的爱情,爱情对于我们人类,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其一,爱情让男女在合适的时候走到一起,让他们在成熟的时机能获得拥有自己后代的机会。其二,爱情让男女在有了后代的时候,能够继续在一起,共同担起抚养后代的责任,从而让自己的后代有更多的机会活到最后。其三,维持社会的稳定(爱情是特定文明特定社会下的爱情,爱情的定义随着文明和社会的改变而改变)。所以爱情是什么很简单,宏观上讲,她就是一种人类特有的繁殖方式,是大自然创造的一个小“陷阱”,让男人女人们掉进去,为整个人类种族的繁衍“快乐”地工作着。
爱情从哪里来
爱情由进化而来,并将继续进化。爱情不是所谓的神创造的东西,并不是造物主的作品。也许我们也可以像当年的达尔文一样,乘着贝尔格号游历各个岛屿,去找寻爱情进化的足迹和线索。
从生物进化角度来看:在确定爱的对象,准备发动攻势的时候,男人们会做些什么呢?也许他们会尽量在女性面前表现出自己的优点和特点,他会时刻地注意着对方的动向,不断地找机会亲近对方,和对方攀谈说笑,拉近关系。在得到了女性的认可之后,男人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和女人在一起。简单地说,为了吸引异性,男人必将会努力展现自己最优秀的地方,让自己的能力在女性面前得到展现,告诉对方自己是值得去爱,是有能力担负起今后生活的重担,让两个人都能很好的生活下去的,只有这样,女性才会觉得你是有资格有能力的人,才可能接受你加入她的世界。如果你没有能力没有特点,无法证明你能够担负起未来的重担,你就无法让对方发现你,认可你。当然并不是毫无办法,遇到这样的情况,大多数的人可能就会发奋努力,以不断完善自己,终有一天他还是有机会找到他的另一半的。
在生物界,我们也能发现相同的情况,公狮为了获得对母狮群的统治会杀得天昏地暗,海象、驯鹿在交配的季节不断地争斗,打得不可开交。许多雄鸟在交配的时候会为建造一个新窝迎接自己的新娘而忙碌,有的乌鸦甚至会去城市中“偷取”各种小玩意来装饰自己的窝。这一切无不都为了要显示它们自己的能力,表明自己是具有竞争力的优秀个体,从而在获得配偶的战争中得到主动权。
不管是人类还是动物界中,这种竞争方式都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的,通过这种择优交配的方式,更具生存能力的个体基因都可以更加容易地得到保留,不具竞争力的基因就可能因为没有配偶而自然地消失,这样对于整个种族的发展和延续都是关键的。
在人类中,这种竞争力可以涵盖许多方面,金钱、外貌、性格、品行。不管是什么,这些元素都可以在某一个方面证明男性是否有能力来把自己的基因更好地传下去,女性也是根据这点来分析是否和他在一起,他们的后代可以更好地生存下去。所以女人可以因为男人美好品行而爱上他,因为这样的男人在社会中可以得到较高的评价,可以得到别人的赞美和帮助,没有敌人,没有危险;同样她也可以爱上一个富翁,因为财富本身就极具竞争力。让一个女人爱上一个碌碌无为、性格一般、近乎穷困的男人是十分勉强的,事实上这样的情况也非常少见。这些都不关乎道德,只在于男女的结合是否合理,是否符合“适者生存”的天律。
这么多的证据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爱情就是从比我们低级的那些生物的交配方式中进化而来的,从而变成了我们所谓的爱情,它也许很美丽,但绝对很实际。
从人类社会进化角度来看,社会是发展的,爱情同样也随着社会的变化而进化着,而这种进化也都是为了能顺应着社会和文明的变化。在社会变化的时候,最合理的爱情方式得到了保留,那些最能在新社会中生存的爱情成了最有力的竞争者,但却不是永远的胜利者,因为社会还在变化,爱情还要进化。过去封建的社会中,也许一夫多妻可以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下占有一席之地,但在当今社会大环境下,这样的模式注定消失。在这里要注意,一夫多妻也可以存在爱情,即使爱情很肤浅,但说明爱情及其形式在进化。
爱情和自私
通常认为爱情是无私的,我们往往把爱情提到一个很高的高度来讲,但是实际的情况是这样的吗?达尔文认为:“自私是利他主义和道德的主要创造者。”爱情很明显就是一种表面上的利他主义,甚至也包含许多的道德因素。每个人的外表之下都有着自私的基因,也就是说,即使爱情看上去那么美妙,它美丽的外衣下的生物性的目的可能不会让我们那么容易接受。两个人相爱,我们的付出都是不求回报吗?如果回答“是”,那也只能是因为我们没有意识到这种目的,这种原始的目的已经在人类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中慢慢隐藏在我们的潜意识之中,我们知道去爱,但却不知道我们为什么去爱,我们学会去付出,但却不知道为什么去付出。爱,无私,利他,已经成为我们自私的一种迂回的表现。对爱人付出很多,但爱人对你却寥有回应,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能忍受吗?答案大都是否定的。即使可以,那他的道德金律必定比别人要坚实得多,但这也只能是少数,无法代表大多数人。理想的情况下,你爱她越多,她也爱你越深,这样的情况你会更容易接受,而这样的结果就是,你是最终的受益者,你最终得到了爱。在爱情方面,我们都是精明的商人,没有人喜欢赔本的买卖。
当然,这样的自私我们都能接受得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总让人听起来觉着别扭,但它却真实地反映了人的本性。生活在世,我们只对自己负责。也只有这样,每个个体才能更有效率地生存下去,而个体又是整个族群的单元,个体的有效生存繁衍就是整个族群的有效生存繁衍。而我们生活中所谓的无私,就是从简单的自私慢慢进化而来,这种高级的自私符合新社会下的道德规律,这种变了法的自私能够继续生存在世,是因为这种方式的自私更加有竞争力。爱情同样如此,现在的爱情方式、种类和内容可谓五花八门,但在人类刚刚出现的时候,爱情的形式是极其简单的,内容是非常单调的。随着文明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早期形式的爱情已经不能顺应新时代的要求,她需要更加复杂的爱情来替代。就这样,爱情也和我们人一样在进化着。可以说,在更加高级的文明下,必会存在更加合理的爱情。
爱情和性
我们爱就是为了性,因为爱的本质就是性,爱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性,性反过来又影响着我们的爱情。性的作用经历了亿万年的进化,其作用也不仅仅是性,不仅仅是繁衍后代了。我们大多数人也许不会接受这样的论断。不是不同意这样的逻辑,而是这样的看法不符合他们所受的教育和文化,这样的看法和我们现今的文明方式背道而驰。
先人们告诉我们,我们爱是为了爱而爱,我们可以无私地去爱世界上所有的人。我们大多数人认可这样的道理,不是因为我们认可了这样的逻辑,只是因为我们接受这样的观点,就可以舒适地生活下去,不·会有人对你说三道四。似乎这样的逻辑更能在这个社会中站稳脚跟。
还是来看看动物中的证据吧。美国女生物学家珍尼·古德对非洲的黑猩猩进行了几十年的实地观察。长久的观察为她提供了黑猩猩生活的大量详细的信息资料。其中就包括黑猩猩族群中性行为的状况。她发现,虽然只有黑猩猩首领才有和雌猩猩交配的权利,并使之受孕,但其他的雄性猩猩也可以和其他的雌性猩猩交配,但这都不会导致雌猩猩的受孕。而这种性行为常常发生在群体中的几个黑猩猩发生争吵、矛盾之后,这些性行为的作用转化成了一种交流方式,一种舒缓紧张情绪的办法。在性行为之后,过激的猩猩都会平静下来。所以在动物中,性已经不单单是性,性可以是一种交流方式,一种让群体稳定的方式。而性在我们人类社会中的作用更加明显。人们发生性关系大多都不是为了繁衍后代,大多数情况下,性是一种增进感情的交流方式,我们一般都会认为,发生了性关系的男女,其关系相对于过去已是一个飞跃了。
在我们这个社会中,爱情和性的关系可谓错综复杂,没有单纯的爱情,也没有单纯的性,在长久的进化历程中,由性发展出了爱情,爱情又受着文明的发展而改变着。爱情自己不断地完善着,不断地顺应着文明的发展和人的需要,它变着法地将原本的性转换成了一个可以为社会、为人们所接受的形式,一个复杂、美好抑或有点神秘的形式。而性本身的内容也随之改变着。
一见钟情?
的确存在一见钟情,但它有它自己的生理机制。有科学研究调查表明,一见钟情的人其生理水平是和常人不同的。一见钟情的女性通常处在特定的生理周期中,她体内的雌激素处在很高的水平上,而男性的雄性荷尔蒙也处在高水平上。这样一解释,我们为什么会一见钟情也就不足为奇了。相关研究表明,一见钟情的一对,其走到最后的成功率非常之低。虽然也有成功的例子,但只是碰巧,恰好两个人在其他方面也是非常融洽。从生物进化角度来讲,一见钟情在严格意义上是不符合自然规律的,它会导致不相配的两个人在一起,从而降低了繁殖的有效性。一见钟情的人不会深入了解对方的家庭背景、经济、文化状况、性格特点,而这些都会成为他们日后生活中导致矛盾的诱因。我们相爱不只是单单爱对方一个人,也爱着或接受着和他一起的一切。
讲了这么多,你或许已经发现,这些爱情理论不全是达尔文自己的爱情理论。的确,达尔文并没有对爱情本身进行多么深入的研究,但他的进化理论,自然选择的概念似乎可以套用在各个科学理论之中。而这种理论对于我们开拓我们对爱情理解的思路和事业也是很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