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使你安静。
——华生
一个从不向命运低头的强者;一个人生跌宕起伏,反差巨大的人;一位过早退出心理学历史舞台,广受后人敬仰的心理学大家。无论他曾经是否堕落过、叛逆过,还是落魄过、声名扫地过,后人永远不会遗忘他,依然会景仰他、钦佩他,奉他为一代宗师。
他,就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创始人华生,一个有着跌宕起伏、华美人生的心理学大师。
华美人生,硕果累累
1878年1月9日,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州静谧的格林维尔小镇里德河旁,一个小生命呱呱坠地。他就是后来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华生(JohnBroadusWaston1878—1936)。
15岁时,虽然家庭贫困、懒惰异常、劣迹斑斑,但华生还是设法进入福尔曼大学就读,首次接触到心理学。1899年,获硕士学位,年仅21岁。
1900年,华生进入芝加哥大学深造,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动物的教育》。
1903年,华生成为芝加哥大学第一位心理学博士,也成为芝加哥大学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教授,并很快成为比较心理学领域的领导者。
1908年,华生应聘于霍布金斯大学做教授,主编《心理学评论》,并建造了该大学的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行为主义的广泛传播,也吸引了更多的学子进入心理学领域。
1913年,华生在哥伦比亚大学的系列演讲中,冒险阐述了《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轰动一时,后来通常被作为行为主义创立的标志。他在给他的朋友耶克斯的信中写道:“这是我第一次关于行为主义的正式宣讲的讲稿。如果你不喜欢它,希望你能将我驳倒……行为主义的理论目标就是行为的预测与控制……”从此他公开信奉和宣扬行为主义。
1914年,华生当选为美国第24届心理学会主席,当时只有36岁,这使他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APA主席。
风流倜傥,跌宕起伏
灰色的初恋
由于出身于贫困的白人家庭,华生经常被同学起难听的绰号,非常自卑和孤独。在福尔曼的求学生涯中,华生曾经对一位女同学充满了爱意。但由于家庭经济拮据、内心的自卑、繁重的学业压力以及这位女生自身的不检点和专横,他不得不忍痛将这段浪漫情怀深藏心底,放弃求爱。这次初恋的打击,让他对于情感有些灰心,我们可以称之为“灰色的初恋”。
博士毕业后,华生被芝加哥大学聘为助理教授。在这期间,“灰色的初恋”造成的伤痕有了愈合的机会。1903年,当华生从上次的感情创伤中逐渐走出来后,年轻英俊的老师遇到青春飞扬的女学生,一场恋情也就此开始了。
玛丽·伊基斯,一位上流社会的小姐,是华生所教的心理学入门课上的一个学生。她对这位年轻的教授一见倾心,经常幻想与这位风流倜傥、玉树临风的年轻老师在一起,但却从没有努力争取过。然而爱情的魔力最终打破这一僵局。在一次时间很长的考试中,由于监考老师就是自己日夜爱慕的华生,玛丽十分激动以致不知道如何回答任何一题,便开始在试卷上涂鸦,进而开始给华生写爱情诗。当痴情的小女生写到“他那乌黑浓密的秀发,炯炯有神的眼睛”时,华生宣布收卷。当华生走到她面前,坚决要求收卷子时,玛丽的脸红了,她交上卷子,跑出考场。这次文学创作可能产生了预期的效果,玛丽强烈的爱慕得到了老师的回应。这种师生恋违反宗教、违反规章、违反道德,但华生依然义无反顾地开始秘密约会他的美貌学生。
尽管玛丽的家庭十分反对,并且认定华生是一个“不正派”的人,他们还是秘密地结婚了。一年以后,华生终于以自己的方式赢得了女方家人的许可,正式补办了婚礼。8个月后,他们拥有了第一个孩子。两人的婚后生活非常甜蜜,为了能够给孩子请一个保姆,以保证夫妻二人世界的质量,华生放弃暑假时间,特意兼职补贴家用;玛丽生病,全职工作的华生也会尽可能抽出一切时间来悉心照料妻子,帮助她康复。
25岁就背负了一个丈夫和父亲的责任,这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情感上都是蛮重的负担,但华生还是毫不后悔,因为他需要爱的慰藉,需要婚姻,需要性。华生曾多次强调过性在爱情婚姻生活中的意义,他的一句格言是:“性使你安静。”的确,在他们婚姻生活稳定的那段时间,华生暴躁的脾气确实有很大的改观,而且酗酒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厉害。笔者相信,性的缺失也应该是日后两人关系紧张的原因之一。虽然这段婚姻最后没有童话里的完美的结局,但至少在当时,他们是幸福的、知足的。玛丽强烈的爱抚慰了华生曾遭受过爱情创伤的心灵,使他顺利走出灰色初恋的阴影,也使他能够依靠婚姻进入了上流社会。
然而,玛丽的爱并没有将华生完完全全地俘虏,就在两人秘密结婚的那段时间,华生还是经常与以前的旧情人私会。旺盛的性需要,驱使华生在某种程度上背叛了自己的妻子,而且这种背叛是从两个人感情的初始就已经出现了,或者说,这种背叛(性的叛逆)是华生骨子里就有的。
放弃所有,只为生命的至爱
我不顾一切疯狂地与你相爱
然而相对稳定的婚姻生活在15年后开始趋于瓦解。
当时,华生在事业上正春风得意,可是与妻子之间却出现了裂痕。1917年,华生越来越频繁地在外面拈花惹草,玛丽感觉到了他的不忠,但她仍然在等待丈夫的回心转意。然而情况不容乐观,他们的婚姻开始紧张,随时有破裂的危险。尤其是玛丽接受子宫手术后,性欲降低,并且急躁、焦虑。华生断定玛丽的青春年华已经逝去,他自己的性欲却正处于高峰期。而“性”在华生眼里是维系夫妻感情的纽带,所以妻子性欲的减弱势必影响他与妻子的感情。另外一方面,玛丽十分担心失去丈夫,变得更加焦虑、紧张、烦躁,家庭生活对于华生来说已经根本不可能像以前那样和谐幸福了。
但有一点,两人从不在孩子面前争吵。玛丽的女儿波莉曾回忆道:华生夫妇只有在两个人独处时才会争吵,因为玛丽害怕失去华生,而华生深刻明了夫妻吵架对孩子的影响,他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重复自己幼时的恐怖经历。
1919年,著名的“小阿尔伯特情绪实验”中的助手-聪明伶俐、无忧无虑、轻盈快乐的罗索莉·雷纳,踏入华生的生命里。
罗索莉来自一个声名显赫的富庶家族,父亲是当地的首富,叔叔曾导演过巨片《泰坦尼克》。罗索莉碧蓝色的眼睛,棕色的秀发,全身洋溢着青春的华美与靓丽,与烦躁、紧张、多疑的玛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虽然预计到不顾一切地选择新的爱情可能招致可怕的后果,但华生再次义无反顾地坚持自己的选择。而罗索莉也被这位著名教授的人格魅力和学术声望深深吸引。他们疯狂地相爱,在医学院的每一个角落里留下了他们欢愉的笑声和幸福的剪影。这一年,华生42岁,而罗索莉年方19.只比华生的大女儿波莉大5岁。
我失去了所有,但是还有你
然而该发生的最终还是发生了。迫于华生的学术地位和罗索莉家的权势,玛丽不敢贸然行动。但她还是利用华生和罗索莉两家的友好关系,特意安排去罗索莉家中做客。其间,玛丽借故不舒服需要休息,直奔罗索莉房间肆意翻找,终于找出14封情书并赴纽约交给哥哥复制。玛丽希冀夫妻能够破镜重圆,力图劝说华生回头是岸;而华生基于三人名声的考虑,提出玛丽带孩子们到瑞士居住两年躲避流言,然后顺理成章离婚,这一建议也被拒绝。玛丽的哥哥,一个声名狼藉的小丑,为了金钱敲诈罗索莉的父亲高价买下这些情书;罗索莉的父亲以为这些情书公布后,华生就会身败名裂,女儿就自然会放弃华生,因此拒绝了用金钱交换情书这个提议。
1920年9月,其中一封情书被送到霍布金斯大学校长手里,虽然华生几个月前刚被提升,他最后还是被解雇了。为了保护罗索莉,避免她的名字被媒体曝光,华生答应了玛丽离婚的一切条件。玛丽拿走了一切,只给华生留下了沉重的离婚债务。出于报复,玛丽并没有遵守诺言,离婚三天后,也就是1920年10月27日,罗索莉的名字还是出现在报纸头条上,并且紧接着,玛丽就接受了一家报纸的专访。
这时,他们的恋情曝光了,妻子与他离婚了,职务被撤消了,心理学界没有立足之地了,华生曾经拥有的一切都没有了。剩下的只有沉重的离婚债务、声名狼藉的处境……
可以说,这一次的爱情选择,这一次的叛逆的代价是沉重的。幸好,还有一个深爱他的人始终不渝地留在身边。就在华生离婚后的第10天,他们结婚了,没有受到任何人的祝福。罗索莉的父亲大怒,也宣布与女儿脱离关系。等待这对新人的将是无比艰难的旅途。
进入广告界,走出人生低谷
在华生山穷水尽之时,曾经的恩师铁钦纳不计师门反叛的前嫌,雪中送炭,为他提供了一封至关重要的推荐信,使他顺利进入广告界。对此,1922年,华生写道:“在我心里,我非常明了,我欠你(铁钦纳)的,超出我亏欠其他所有人的总和。”凭借着自己良好的口才、丰富的学识、聪慧的头脑,最重要的是,行为主义思想的实践,华生在广告界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再一次有力地证明了行为主义的独特魅力。华生在4年间成为汤普生公司的副总经理,年薪7万美元,是整个广告公司所有员工工资的1/50.
虽然他在广告界的成就是瞩目的,但他最大的爱好始终是心理学。然而遗憾的是,他的余生始终不能亲自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尤其是在儿童方面的研究。
幸福家庭的幼儿教育
在家庭生活里,华生和他的第二任妻子罗索莉不时将自己的心理学理论运用到对孩子的教育中。他们非常重视孩子的性教育,在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刚会说话时,罗索莉就开始教他们的孩子“生殖器”这个词的正确读音,以后又向他讲解生殖器的功能。华生极力主张教给孩子真实的客观的性知识,他和罗索莉甚至亲自示范,让孩子们看他们亲热的动作。但同时,华生认为母亲之所以沉溺于对孩子的爱中,也是因为性,因此,华生反对孩子与异性家长的过度亲密。他自己也是这样对女儿进行教育的,在女儿成长过程中,唯一吻过女儿一次,是吻她的前额,而这次是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华生参军的前夕,在此行生死未卜之时,才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与女儿的亲密接触。
华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关于儿童行为教育和性教育的理论,并着有《婴儿和儿童的心理护理》一书,首开科学抚养孩子和性教育的先河。这本书也成为当时最畅销的书籍。
华生告诫父母们:“……完全客观地、同时要友好地对待你的孩子……当你很想去宠爱你的孩子时,难道你不愿意记住,母爱就是一种很危险的手段吗?这种手段可能会使你的孩子遭受一种永远难以愈合的创伤,这种创伤可能使他的幼年期不幸福,使他的青春期成为一种噩梦;还有,这种手段有破坏子女成年后的职业前景和婚姻幸福的可能性……”在书中,华生还写道:儿童应该早晨6:30起床喝橙汁,解小便;玩耍到7:30吃早饭;8点整,应该把他们放到厕所20分钟左右使肠胃彻底运动,接着口头陈述(口头报告);10点之前室内玩耍;10点之后到室外玩耍;午饭后小憩;然后和其他儿童一起玩耍;晚上洗澡,然后安静地玩儿到8点睡觉。
他把儿童的作息进行严格的时间界定,进行行为主义模式的养育。在科技发达的当代,也许大家都不以为然,但在当时那个技术落后的年代,在行为主义风靡美洲大陆的年代,有许多州都实行了这一种教养策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影响了好几代美国人。用华生的外孙女的话来说:“外祖父的理论影响了我的妈妈,影响了我,也影响了成千上万的美国人。”你永远在我心里
一向喜欢寻花问柳的华生对罗索莉却是绝对的忠诚。与罗索莉确定关系以后,华生再也没有和以前的老情人约会,没有拈新花惹新草,一直与罗索莉长相厮守。然而15年的幸福婚姻生活在1936年戛然而止,罗索莉突然死于肺炎,正当青春年华离开了人世。白发人送黑发人,痛失爱妻的华生泪雨滂沱。但在罗索莉的葬礼上,他没有一滴眼泪,只是告诉他的孩子:“以后不要再提起妈妈了。”也许当痛苦无法用言语和行动来宣泄时,痛苦已经到了极致。只有记忆才能使他重拾片刻的欢乐时光。
罗索莉的离去,使华生变得郁郁寡欢,毫无生气。欢乐、微笑、爱随之而去,自信和创造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他“几乎从社交生活中消失了”。华生只能在沉迷于烈性威士忌中追忆温馨时光。他后来又买了越来越多的动物,企图在动物身上寻求生命的活力。
1936年以后,华生再也没有写过任何文章,退休以后更是很少与外界往来。
华生的性格养成及爱情心理学思想
叛逆一生
华生的父母在性格和孩子的教养方式上都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母亲艾玛勤恳、虔诚、有责任感、擅长社交,是当地浸礼会的组织者。父亲皮克斯的兴趣却只在酗酒、骂人和寻花问柳上,并且常与附近的印第安女人们寻欢作乐,以满足其强烈的淫欲;华生刚生下来不久,他就跑到小丛林里幽会女人,和几个少数民族女人生活在一起,常常一去就是几个星期不回来;在华生13岁的时候,皮克斯抛妻弃子和一个印第安女人私奔。母亲希望华生进入教会学校学习,成为虔诚的牧师;而父亲则教他骑马、钉鞋、木匠活等实用的技能。华生就在这样一种矛盾中生存,在矛盾中成长。尤其父亲出走后,华生变得非常叛逆,像父亲一样非常懒惰、不服从,几次濒临降级。
其实,在笔者看来,年幼时的华生是比较赞同父亲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可以说,幼年的华生把父亲当做偶像来敬仰。他像父亲一样不喜欢或者说是厌恶“没有人性的”、严厉的宗教,讨厌教会枯燥无味的教化;和父亲一样喜欢乡村的那种自然风光,喜欢饲养动物,喜欢木工、骑马一类实用的技能。
父亲的出走和背叛,生活偶像的缺失和幻灭,给幼时的华生造成了严重的打击。父亲粗犷冲动、脏话连篇和嗜好烈性威士忌的劣根性在他身上一览无遗。华生在学校的表现也日益恶劣,他越来越叛逆,越来越倾向于暴力。老师一离开教室,他就和其中一个朋友开始打架,直到有一人见血为止。放学路上,他和一群伙伴玩暴力的“黑人游戏”,即抽选一个人扮演黑人,其余人对其进行围攻。就因为这个暴力游戏,华生第一次被捕入狱。另外一次入狱是因为年轻的时候在城区开枪。
这些过激的叛逆、暴力行为无一不彰显了年轻的华生对父亲出走这件事情的高度应激,及其不适应的强烈的情绪反应。华生对父亲的感情也由敬仰逐渐转变为愤恨,而且这种感情一直持续到华生的不惑之年。当时,年老的皮克斯想见一见已经享誉全美的儿子,却遭到了拒绝,可见父亲的背叛给儿子造成的伤害之大。但后来华生还是考虑到父亲的生养之恩,托人给皮克斯送去了一笔生活费。
父亲的离去对华生和母亲艾玛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于艾玛来说,她开始溺爱华生,即使华生也酗酒、也脾气倔强、不顺从他人,艾玛也不允许华生离开自己。母子间的关系日益亲密,华生也习得了母亲的善于社交、全力以赴、忘我工作的品质。
性与爱情
“一般爱情”
遗传于父亲的英俊外貌,使华生一生从不缺乏追慕者,也使他获得“最英俊的心理学家”的美称。他很喜欢与女性调情,也可以说是风流倜傥,放荡不羁。在他看来,男性与女性间的两情相悦,即“一般爱情”,本身就是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情感中最生动、最美妙、最令人愉悦的事情。这种爱情不是情感一生的归宿,而是不同的巴士停靠站点。一个人在一个站点停车的时段内,被一种风景所吸引,受一束鲜花的诱惑,为一个女人所倾倒,而收起这份风景,拿起这束鲜花,抱起这个女人,共同乘车经历接下来的一段历程。这段历程或长或短,也许只有一站路,也许五站路。但它总会在生命的某个时刻,在巴士到达某个站点,在遇到真正地根植于自己内心这片土壤的花儿之时,停止。
华生结了两次婚,但第一次婚姻,实质上只是华生内心孤独、社会地位低微、感情无以寄托这种心理状态的弥补与替代,并非他的真爱。虽然华生信奉“性使人安静”,直言不讳地指出妻子性生活能力的减弱严重影响自己的婚姻幸福,认为无性的婚姻是不可能幸福的,但这仍不能很好地解释二人婚姻走到尽头的最根本的原因。首先,华生在与第一任妻子玛丽私订终身时,他仍然与以前的情人频繁地幽会。其次,来自上流社会的玛丽有着显赫的家世,因此与玛丽的结合,能够让出身卑微的华生迅速攀升进入主流社会,而这些是仅仅依靠学术成就所不能获得的;何况,与玛丽前几年稳定的婚姻生活,华生自己的学术成就与人格魅力,也巩固了华生作为一个“有修养的上层人”的地位。这时,玛丽的家庭背景对他来说,已经不再具有初识玛丽时的诱惑力了,而这时玛丽一再卖弄自己的家世,势必导致华生的强烈反感,这也是华生骨子里的叛逆性格所决定的。还有一个证据就是,华生的第二任妻子罗索莉,在她患病的一段日子里,她也不能满足华生旺盛的性需要,但华生从来没有埋怨过,而总是悉心照料她,不离不弃,反而爱意更浓……
“真爱”
爱情是一种激情,它会使沐浴在爱河中的人发自内心地微笑,耳鬓厮磨,轻声细语。这是华生的理解,是华生对真爱的切身的体会。真爱是一种永恒,是最弥足珍贵的爱情,人的一生中不会多于一次。它是一种切实的存在,是一组心灵的悸动的旋律,动人心魄。真爱是各种情感经过热炼而悴取出的精华,它到来的历程充满坎坷,经过层层的煎熬,次次的磨砺。真爱是摒弃其他恋情,但又包容所有的情感。
华生与罗索莉的爱便是一种真爱。一向喜在蜂蝶丛中盘旋的华生,自爱上了面前这个充满灵性的小姑娘时,心中再也没有其他女人的“痕迹”了,寻花问柳再也与他无缘。他对她的爱也包容了一切。他为了她,可以放弃自己的事业,放弃自己的地位,放弃自己的财产,失去一切,只有一个罗索莉就已足够,从不后悔;同样,她为了他,与父母恩断义绝,与荣华富贵失之交臂,远离酷爱的社交生活,只为一个已经身败名裂的华生,从不后悔。所以当真爱逝去的时候,一向坚强的华生流泪了,酗酒了,一度迷失了,只能靠酒精唤起对真爱的点滴回忆。痛失真爱的痛苦弥漫了他整个余生,到死仍然不能释怀——他希望死去的是自己……
历史没有忘记
1957年,美国心理学会授予华生最高荣誉,授予他终生卓越成就金质奖章,纪念他对心理学领域的杰出贡献。或许这就是对他一生最大的肯定吧。
但是,西装革履准备接受颁奖的华生,在进入会场之前极度兴奋,剧烈抽搐,不得不回宾馆休息,而由儿子比利代为出席受奖。
1958年9月25日,华生由于严重酗酒,在纽约与世长辞,享年80岁。
这样,一颗巨星就此陨落,跌宕起伏的一生就此画上一个句号。但他成就卓著,华美的人生永远令后世钦佩,并将华生这个名字永远留在了心理学界和广告学界的史册,并对人类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就像《美国心理学杂志》指出的一样:“华生的影响不仅是行为主义学说,他对广告业的贡献也令人瞩目。历史没有忘记,心理学界更不会忘记华生及其学说的贡献和影响。”历史的沉淀,使华生不仅没有在心理学界消失,反而成了一座永远矗立在人们心中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