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弗洛伊德:谁是你心中的最爱

……我所有的家人都坐着小船离开了,他们却不愿带上我,并不是因为船太小,坐不下其他人,更不是因为我年龄太小。但对于这些,我并不难过,因为爸爸会来安慰我、表扬我。这令我很开儿,而且比任何事都开心。

——安娜·弗洛伊德

她是精神分析运动中屈指可数的领军人物,她是儿童精神分析的创始人,她是精神分析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最钟爱的女儿,她拥有姣好的面容和超群的智慧,她拥有让人望尘莫及的荣誉,在她完美的人生中唯一缺失的就是婚姻。在她心中谁是她的最爱,谁又能让她终身未嫁,这个未解之谜一直给人带来了无限的猜测。

幼年安哪——可爱独特安娜·弗洛伊德(AnnaFreud,1895—1982)出生于1895年的12月3日,她出生的那一年,弗洛伊德与布洛伊尔合著的《歇斯底里研究》出版,标志着精神分析学的建立。因此,安娜从小就觉得精神分析和她同时在争夺着父亲的注意力。

安娜小时候十分顽皮,性格也略显古怪。她的母亲从小就不喜欢她,甚至拒绝母乳喂养她,她与兄弟姐妹的关系也不好,觉得和他们没有共同语言。在她的亲人中,她唯一信任和依赖的只有她的父亲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对于安娜而言,父亲的安慰和称赞比任何事情都美妙。记得在安娜幼年时期,有一次她的家人集体划船出游,唯独没有带上她,但是安娜却一点也不难过,因为她的父亲为此特地安慰了安娜,并且表扬了她乖巧听话,而对于当时的安娜而言,没有什么会比父亲的表扬更让她开心的了。

学生时期的安娜十分叛逆,对于学习也没有多大的兴趣,她的大部分知识,是父亲接诊的一些有名望的客人教给她的。后来,她对父亲的精神分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常对父亲描述自己的梦。当安娜14岁时,她就被允许旁听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的“星期三讨论会”。在安娜中学毕业时,她已经阅读了父亲的一些著作,此时安娜年仅17岁。但是安娜毕业后没能考上大学,此时的她开始为自己的未来发愁,甚至出现了一些情绪问题。于是在这年冬天,安娜被送到国外去休养。在休养期间,安娜每天都会写信给父亲,和父亲诉说心事。没多久,安娜的姐姐索菲亚决定和一个她刚认识不久的男子结婚。此时安娜仍在国外休养,而她的家人也未打算邀请她回国参加姐姐的婚礼。为此,安娜十分抑郁,弗洛伊德写了一封声情并茂的信安慰安娜,但是这次,对于安娜没有起太大的作用。弗洛伊德始终不放心安娜,复活节那天,他出国去看望了安娜。他和安娜聊了很久很久,但是安娜的情况依然不是很好。从国外回来,弗洛伊德开始变得忧郁,因为安娜,也因为他不知道该怎么帮助安娜。

时间终究是最好的良药,一年半后,也就是1914年的6月,安娜的情况已经完全好转,并且通过了小学助教的考试。在这一年,年轻的安娜再次离开家人,在她父亲的病人里昂·凯恩的陪伴下去了英国。

青年安哪——绽放的玫瑰

年轻的安娜踏上新旅途的同时,也开始了人生中的罗曼史,美丽的安娜迎来了她生命里第一个热情的追求者——欧内斯特·琼斯。

19岁的安娜在踏上英国领土的第一天,就收到欧内斯特·琼斯的鲜花。此人已年逾35.是位医生,他追求安娜的真正原因是因为喜欢这位年轻漂亮的女子呢,还是因为这位女子的父亲是鼎鼎有名的弗洛伊德,这就不得而知了。但无论从哪个角度而言,他都是配不上安娜的。于是弗洛伊德强烈要求安娜的陪护人里昂,要好好提防琼斯靠近安娜。而安娜本身对于琼斯也没多少好感。毕竟琼斯要比自己大16岁,而且父亲十分反感琼斯这个人。在弗洛伊德的一封来信后,安娜彻底拒绝了琼斯的一切邀请。

1915年的夏天,安娜到英国已经一年了。此时她通过了小学老师的考试,正式成为了一名小学教师。她成了三个年级的老师,她所任教学校的校长称赞她是一个天生的老师。与此同时,安娜开始把弗洛伊德的书籍翻译成英文,并且经常把自己的梦告诉父亲,让父亲为她分析。在这期间,安娜和父亲频繁地交流着。这段时间的经历,对于安娜后来对于儿童精神分析的兴趣有着重要影响。

安娜一直从事着教师的职业,并且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但是1920年11月,安娜一家经历了一场流感,这场流感十分严重,不仅夺去了她姐姐索菲亚的生命,也让安娜放弃了教师的职业。虽然很遗憾,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无疑给了安娜专心从事精神分析的机会。

在1920年这一年,安娜不仅在维也纳的南方享受着温暖气候,同时还邂逅了哥哥马丁的朋友——汉斯·莱普。汉斯是位内科医生,那年他31岁,比安娜大6岁,汉斯一直有意跟随弗洛伊德。安娜对汉斯印象非常好,常常主动去拜访汉斯,与汉斯聊天。而弗洛伊德对汉斯印象也很好,还为他支付大部分学费以及假期时的费用。表面看来,汉斯极有可能成为弗洛伊德的乘龙快婿,但是弗洛伊德怎么可能舍得让安娜就此离开他呢?也许甚至他自己都没意识到自己很想把安娜一直留在身边。在汉斯无意中向弗洛伊德透露自己很喜欢安娜之后,弗洛伊德就开始渐渐讨厌汉斯,也许称其为无意识嫉妒更合适吧!虽然弗洛伊德的内心对于汉斯起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周围的人都没有察觉到这一点。直到他们三人一起参加了在荷兰召开的某个重要会议后,弗洛伊德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向安娜表示出对汉斯的蔑视和厌恶。安娜对此没有说什么,后来她写信告诉父亲,在他和汉斯相处的期间,她也不断观察着汉斯的为人,她清楚汉斯是什么样的人。但最后,安娜依然选择了她的父亲,没有和汉斯共结连理。

终身的“伴侣”——约罗茜

在告别汉斯·莱普之后,安娜一直致力于精神分析,终于在父亲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下,于1922年获得了精神分析师的资格证。

在安娜拿到资格证之后,她开始了她的精神分析的生涯。她最擅长的是儿童精神分析。在1925年,30岁的安娜遇到了她终身的“伴侣”——约罗茜(DorothyT.Burlingham)。她是安娜一位小病人的母亲。约罗茜在安娜开始为她的儿子接受精神分析之后,从美国搬到了维也纳,并在安娜的楼下安了家。约罗茜还带来了她的另外两个孩子。由于和安娜住的比较近,于是两家频繁地接触着,有段时间约罗茜所有的孩子都由安娜照料,而安娜也十分乐意照料他们,甚至安娜曾经期望自己可以成为这些孩子的母亲。在那之后,安娜和约罗茜的接触更加亲密,从某种程度上,安娜对于约罗茜有一种前所未有的信赖,甚至对于她有一定的依赖性。不知当时的安娜,是否意识到自己对于约罗茜的感情已经超越了一般女伴的感情,但是后来的资料显示她们的感情已经超越了普通的朋友关系。但是安娜与约罗茜之间从未有过性关系,安娜是位禁欲者,她与约罗茜是纯粹精神上的恋爱。也许对于某些人而言,同性之恋称不上爱情,但是对于安娜和约罗茜而言,笔者觉得这就是爱情,因为她们的确白头偕老了,试问世间有多少恋人能够白头偕老呢?

在安娜与约罗茜交往期间,曾经发生过一段插曲。插曲的主角是一位名叫爱娃·罗森佛德的女子。这位女子也是安娜一位病人的母亲。在安娜给她儿子治疗期间,两人的感情十分好。安娜曾经对她说:“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任何属于我的东西你都可以使用都可以拿走,因为这是你理所应当的。”但是爱娃始终无法忍受安娜和约罗茜的亲昵。安娜对于约罗茜的过度依赖和信任,使她们的关系变得紧张。最终两人还是以分手告终。安娜还是回到了约罗茜的身边,两人甜蜜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终其一生。

弗洛伊德是……

弗洛伊德=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安娜·弗洛伊德安娜·弗洛伊德是弗洛伊德最小的女儿,在弗洛伊德的六个孩子中只有安娜继承了父亲的事业,也只有安娜一直陪伴在弗洛伊德的身边,照顾其生活起居,帮助其整理论文资料,代理弗洛伊德参加一些会议等工作。可以说弗洛伊德晚年的作品都有安娜的功劳。我们甚至可以这么说,晚年的弗洛伊德是安娜·弗洛伊德和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结合体。安娜就这样终其一生地陪伴着她的父亲。

安娜从小就对父亲有着很深的感情。小时候的安娜觉得父亲的夸奖是世上最美妙的东西,长大后的安娜会因为父亲的不喜欢而拒绝了琼斯和汉斯。安娜对父亲的感情不言而喻,那弗洛伊德对于自己的女儿是什么样的感情呢?

据资料显示,在1918至1922年期间,弗洛伊德曾不惜违反精神分析的禁令——不为自己的朋友或家人作精神分析,为安娜作了长达4年的精神分析。对于弗洛伊德的明知故犯,我们无法说清到底是什么原因。但我们知道的是,在这之后,安娜提交了《一个孩子对父亲的白日梦》,这篇论文使她通过了维也纳精神分析协会的测试,成为了一名正式的精神分析师,自此以后和父亲并肩作战。而弗洛伊德在给安娜作完精神分析之后,则正式提出了著名的伊底普斯情结(恋母情结)。笔者认为这很大程度上与给安娜的精神分析有关,安娜极有可能是恋父情结的典范。

1923年,弗洛伊德被确诊患有癌症。从此,27岁的安娜开始了她漫长而幸福的护理工作。自此以后,安娜和父亲更加亲密无间。安娜不仅在生活上照顾弗洛伊德,而且还为父亲整理资料、写一些日常信件、递送论文、代父亲与世界各地的精神分析协会联系。在世界大战期间,对父亲不离不弃,相依相伴,和父亲一起“出生入死”,1938年安娜和父亲逃亡至英国伦敦定居。除此以外,安娜还经常和父亲一起交流精神分析的观点和内容,在这段漫长而美好的时间里,安娜和弗洛伊德更加密不可分了。

1936年,在弗洛伊德80岁生日的那天,安娜把自己的作品——《自我与防御机制》作为礼物送给了父亲。自我防御机制是弗洛伊德提出的,但是弗洛伊德并未对其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而安娜则填补了父亲的空白,在弗洛伊德的基础上,完善了自我防御机制,并将其运用于实践。这本书让年迈的、受着病痛折磨的弗洛伊德深感欣慰,而此时的安娜,也成为精神分析学界举足轻重的人物。

1939年,弗洛伊德再也忍受不了癌症所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他决定选择死亡。在他临死前,他没有把他的妻子叫到身边,而是通知了安娜,这位一生陪伴着他的女儿,静静地向安娜告别之后,弗洛伊德走向了另一个世界。而安娜,也开始了她在精神分析道路上的单身旅行。

丰收的季节——安哪的辉煌成就

安娜·弗洛伊德的一生是辉煌的。她开创了儿童精神分析的治疗法。她一生发表的著作有:《儿童分析技术导论》(1928)、《自我与防御机制》(1936)、《战时的幼儿》(1942)、《无家可归的婴儿》(1943)、《战争与儿童》(1943)。授予安娜荣誉博士学位的大学有:美国的克拉克大学(1950年),杰佛森医学院(1964年),芝加哥大学(1966年),耶鲁大学(1968年),奥地利的维也纳大学(1972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978年),英国剑桥大学(1980年)等。除此之外,安娜还被美国政府授予“麦迪逊奖”,英国政府授予她大英帝国骑士爵位。1982年10月9日,87岁的安娜·弗洛伊德于英国伦敦逝世。

安娜·弗洛伊德一生没有结婚,对于父亲弗洛伊德,她始终不离不弃,对其敬之爱之。我们可以这么说,她想伴随一生的是她的父亲——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但是伴随她一生的还有一位名叫约罗茜的女子,她和约罗茜的感情也是情真意切。究竟谁是安娜心中的最爱,还是留给读者自己思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