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到女人那里去吗?不要忘了带着你的鞭子。
——尼采
无论你从什么视角看20世纪,尼采都是这个时代的焦点。这位勇敢、自由的思想巨人渴望理解,渴望交流,渴望爱,可是却在爱情的磨难中饱受挫折;他要拿着鞭子走向女人,可最终却带着女人鞭打他的伤痛孤独终老。他曾经说过:“处于爱恋之中的人都是真理的死敌……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思想家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驱赶那些他所爱恋的人。”这或许也预示了他在思想上成为“超人”的同时,必定要以牺牲自己的爱情为代价。就像他激荡的情感和不断燃烧的思想一样,尼采注定不会把他的人生命运拴在某个人身上。
尼采其人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WilhelmNietzsche,1844—1900)是个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人,他是在一群女人的呵护下成长起来的。1844年10月15日,尼采出生于莱比锡近郊,其父是一位路德教的牧师,其祖父和曾祖父都是神职人员。在尼采5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去世了,之后便由母亲、祖母和两个姑姑来抚养他,他儿时唯一的伙伴就是妹妹伊丽莎白。在这样一个纯洁的女性环境中生活,致使尼采的爱情观带有很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但同时,由于从小很少接触别的女性,尼采对女性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想象上,这使他特别容易对现实中的女性大失所望,也极其容易对女性产生偏见。这样一个纯粹的女性世界形成了尼采身上的某种女性化的气质:感情细腻而有时显得脆弱,思想敏锐而常常耽于想象,加上他从小就身体病弱;眼睛有些斜视,并且还有慢性头痛和视力衰弱的毛病。这些先天缺陷,使本来就内向的他更加自卑、敏感了。但另一方面,尼采的祖先里有位高贵的波兰伯爵,这令他对自己的贵族血统颇为骄傲,甚至有些自视清高,这又形成了他个性中自傲的一面。或许正是这种内心的自卑与外表的自傲,以及他对爱情的幻想与对女性的失望,使得尼采在爱情这条路上要比常人走得更加艰辛、坎坷。
不幸的爱情磨难
尼采在爱情上有过执著的追求,不过都失败了,一生过着孤独凄凉的独身生活。
初涉爱河
1863年9月,尼采19岁。他在朋友家做客时认识了一位年轻美丽的柏林姑娘安娜·莱德尔。安娜弹得一手好钢琴,尼采每次与她合奏都会有一种珠联璧合之感。年轻的心在不知不觉中激荡起来!他很快写信给妹妹伊丽莎白,向她索要一份音乐总谱,希望能与心上人一起合奏。不幸的是,这一举动引起了伊丽莎白的嫉妒,她回信义正辞严地指责哥哥,说他作为一名即将跨入大学校门的学生,竟想和女孩儿谈恋爱而荒废学业。妹妹的指责无疑给尼采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他自觉理亏,初恋就这么半途夭折了。这次爱情的夭折很大程度上是尼采的妹妹伊丽莎白所致,她对被哥哥爱慕的女人怀有极强的嫉妒心,并在后来尼采的爱情中始终扮演着从中阻挠的角色,或许伊丽莎白的存在也是尼采爱情不幸的根源之一吧!
酒神隐恋
1866年夏天在莱比锡,尼采暗恋过一位金发碧眼、小巧玲珑的女演员。他第一次看演出时,就激动地跑上舞台,向这位迷人的演员献上了一束鲜花。随后立即跑回家,近乎疯狂地为她创作了许多诗歌,并亲自谱上曲,要作为礼物送给她。但是,当尼采再见到她时,却没有勇气亲手送上这份礼物,只能眼看着她说说笑笑地从自己身边走过。这是尼采的第一次暗恋,后来他又暗恋过瓦格纳的妻子——柯西玛。柯西玛的热情招待给了尼采极大的关怀与安慰,甚至使他在内心深处对柯西玛怀有爱意。尼采常以酒神自居,他暗暗赐给柯西玛“阿莉阿德涅”(酒神爱恋着的女人)的名字。在晚年精神开始失常时,尼采以为柯西玛曾经爱过他,于是给她寄去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阿莉阿德涅,我爱你!狄奥尼索斯。”从这两次暗恋中我们可以看出,尼采对爱情始终停留在想象的层面,他宁肯在心中对爱情作无限联想,也不敢冒险付诸实践。由于女演员与柯西玛都是那样遥不可及,使得她们能够在尼采心中经过反复玩味而被无限美化,最终成了他理想情人的最佳代言人。
求婚遭拒
1876年3月,尼采结识了23岁的荷兰女孩儿特兰贝达。特兰贝达对才华横溢的尼采教授充满了崇敬与仰慕,总是向他请教一些问题,尼采逐渐被这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妙龄女郎吸引了。爱情的力量如此强大,尼采仿佛不再是原来的自己,一旦姑娘离开他的视线,他就变得烦躁不安、心神不宁;但是当姑娘和他在一起的时候,他又一改常态,变得敏感、羞怯。尼采几次想向特兰贝达表达爱意,可是由于害怕遭到拒绝而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绝佳的表白机会。终于在临别的前一天晚上,尼采鼓起勇气给女孩儿写了第一封情书,并莽撞地向她求婚了。他的自傲使他盲目地自信,但万万没想到求婚遭到了特兰贝达的拒绝。这无疑是对尼采自尊的极大打击他原本就有点儿自卑,所以才以写信这种回避的方式来求婚-这个结果让他后来在爱情上变得更加敏感、更加退缩。一个月后,当好友要介绍一位倾慕他的慕尼黑女子给他时,他也谢绝了,并回信说:“我不要结婚,我讨厌束缚,更不愿意介入‘文明化’的整个秩序中。因此,任何妇女很难以自由之心来跟随我。近来,独身一辈子的希腊哲人们,时时清晰地浮现眼前,这是我应该学习的典范。”这段表白将尼采的自卑与自傲的矛盾心理表露无遗,他要以强大的假象来掩饰内心的脆弱;明明是自己感情受挫,非要归因于受到先哲感召;明明是自己无法赢得女孩儿的心,非要归罪于世间女子配不上他。受过爱情伤害的尼采从此很少在人前暴露自己的感情世界,这成了他走向彻底孤独的开端。
爱情动员
求婚遭拒后,尼采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他的情绪也处于极度消沉与不稳定的状态中。出于对尼采的关心和现实的危机感,尼采的母亲、妹妹和好友冯·迈森贝克小姐开始抓紧为尼采找对象,希望婚姻能使他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她们制订了一个计划,以“好而富”的标准为尼采挑选终身伴侣。在1877年的夏天,各种不同性格、家庭富裕的姑娘被介绍给了尼采,只是可惜他一个也没有选中,爱情动员的计划落空了。实际上,这个计划的落空早在意料之中——对爱情充满激情与幻想的尼采,怎么可能被“好而富”这样的物质条件所束缚,接受没有任何精神实质的婚姻呢?
狂爱之痛
1882年是尼采一生中最美好也最困难的一年那一年他认识了莎乐美,无论是在心智或感情上,从尼采遇见莎乐美的那一刻起,他的人生便出现了命运的转折。
那年春天,尼采经由朋友保罗·雷的介绍认识了莎乐美。他对莎乐美是一见钟情,两人相识后经常在一起讨论哲学问题,莎乐美的智性深深地吸引了尼采,一种高尚的爱充溢着他的心灵这是他一生唯一真正的、充满激情的恋爱!在这个春天,尼采第一次向莎乐美求婚,但是遭到了拒绝。夏天,尼采和莎乐美、保罗·雷三人一起到阿尔卑斯山旅行,尼采不失时机地向莎乐美大献殷勤,年轻的莎乐美对他的激情告白显得如痴如醉,两人作出了一些暖昧的举动。尼采以为莎乐美爱他,于是在这个夏天第二次向她求婚,没想到再次被拒绝。尼采这时终于发现,莎乐美与保罗·雷早已互生好感,正因为保罗·雷的关系,莎乐美才一次次拒绝他的求婚。表面上,尼采的情绪似乎没有受到影响,他还提议与莎乐美、保罗·雷三人一起拍了一张作为友谊见证的合影:莎乐美坐在车上,手持鞭子驱赶着两匹忠实的马儿——尼采与保罗·雷。但实际上,尼采容忍不了这种三角关系,他要的是对爱情的绝对占有!这张照片真切地体现了尼采的热恋心理:他渴望为自己的爱人做牛、做马,甚至甘愿将鞭子交给她,让自己在爱人鞭打的疼痛中体验爱的激情。尼采的独占欲和激情令莎乐美感到害怕,爱情的危机就此埋下。秋天,尼采和莎乐美在图腾堡共同生活了近一个月。尼采显然已沉醉在不能自拔的疯狂热恋中,他有时手舞足蹈地给莎乐美朗诵自己新创作的情诗,有时又含情脉脉、不无伤感地乞求莎乐美的垂爱,莎乐美激发了他所有的思想光辉。但是,莎乐美却已经意识到他们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差异,她不能接受尼采痛苦的人生观和他对人的不信任!这个不祥的预感在这年的冬天变成了现实。莎乐美越来越无法忍受尼采在思想上不允许别人与之相悖的褊狭、苛求,而他强烈的独占欲也令莎乐美倍感压力。为了挽回莎乐美的心,尼采不惜中伤保罗·雷,这一举动令莎乐美极度厌恶,加上尼采母亲的反对以及妹妹伊丽莎白对莎乐美的四处中伤,一个多月后,莎乐美同保罗·雷一起离开去了柏林。尼采知道一切都已无可挽回了,孤独像巨浪一样袭来,他陷入绝望之中,开始精神恍惚,痛苦万分,失去了莎乐美,就好像失去了自我,失去了理智。他怨恨地指责莎乐美妄图玩弄世界上最伟大天才的感情,一封封充满仇恨和恶意的信,彻底地摧毁了他们的友谊,莎乐美从他的生活中彻底消失了。被抛弃的尼采逃回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在那里孤独地创作出了这场爱情的精神产儿——《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他在书中第一次喊出:“你到女人那里去吗?不要忘了带着你的鞭子。”尼采以自己的方式向伤害他的女人进行了报复!从此,尼采坠入了孤独的深渊,他再也没爱上任何女人,直到他发疯。
尼采走完了他的悲伤爱情之旅,他似乎总在犯同样的错误他多情的联想和单相思总是给他带来痛苦和自我折磨,他在感情上莽撞的前进和自卑的退却又总是让人觉得他在玩一种危险的爱情游戏。他的感情像潮水,来得快去得也快,缺乏持久的耐力。尼采有的只是燃烧自己的烈火,他使自己在炙烤的痛苦中获得一种快感;一旦恋爱不成,他又会马上戴上高傲的面具,以此来掩饰自己内心的虚弱。或许,尼采仅仅适合在远处向女性抒发自己的无限情怀,并在想象中将爱情升华到理想的高度吧?
独特的爱情思想
尼采,这位高傲的思想者,他在自己的思想里呐喊着要带着鞭子去女人那里,可是现实中的他又是那么脆弱、敏感,十个女人中至少有八个可以夺去他手中的鞭子。在这段悲伤的爱情之旅中,尼采独特的爱情思想也渐渐成型。
爱的本质
尼采认为爱情不过是两性间的战争。他曾说过:“人们听见我给爱情下的定义了吗?这是唯一值得哲学家来下的定义。爱情之法就是战争,基础就是两性之间不共戴天的仇恨。”对尼采而言,不论想象中的爱情有多么浪漫,现实的爱情却始终像一场危险而诱人的战争,而他恰恰不得其法,屡战屡败,在这场战争中输得一败涂地。但是,尼采的自傲也不容许他怀疑自己的实力,于是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归罪于女人,因此在他的爱情观里充满了对女人的偏见。
尼采认为在爱情中根本没有男女平等这回事。女人的爱情观就是彻底的灵与肉的奉献男人就是女人的一切!男人的爱情观则是:女人应该完全归他所有。因此,男女的幸福感是不同的:男人从满足了“我”的需要中得到幸福,女人则从满足了“他”的需要中得到幸福。女人就是要献身,她们的爱中必有贞洁-贞洁却不是男人必备的操守。女人的爱情中还包括忠诚,它是从爱情定义中派生出来的;而在男人,忠诚很容易被当做爱情的后果,比如是谢意或情趣,但从来不属于男人之爱的本质,因为男人的爱情即为占有的愿望,而不是奉献和放弃。很明显,尼采为自己构想了一个自己理想中的爱情,他只是想为自己爱情的失败找一个理由。尼采就象是在告诉自己:真正的爱情应该是“这样”的,他对别人的苛求和令人无法忍受的独占欲,都是合理的,只是现实中的女人不合乎要求而已。因此,即使爱情受挫也不是他尼采的失败,完全是现实中女人自身的缺陷造成的。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啊!尼采靠他“强大”的思想捍卫了自己的尊严,但是欲盖弥彰,他内心的自卑与虚弱反而更加清晰地显露在我们面前了。
爱的心理
尼采所说的爱情实际上是一种占有式的爱情。他认为,爱情和贪婪不过是一种欲望的不同说法,一代代人的爱情最明显地表现为对占有的追求-男人总想绝对占有自己渴望得到的女人,企盼对她的灵魂和肉体拥有绝对的权力。这一点或许正是尼采爱情心理的真实写照。他对身边关系亲密的人总是显得过分苛求,充满了独占欲,这一点在他与莎乐美的那段三角恋爱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对所爱之人投入极其强烈的感情,并希望对方以同样的方式回应,具有强烈的占有欲;一旦发现莎乐美稍有怠慢,或者与保罗·雷表现亲密,则心存猜疑妒忌,不惜暗中挑拨离间。或许正是基于自己的心理,尼采才得出结论:男人的爱情就是占有。但是,人们总会对已占有的东西感到厌倦,因此爱情是短促的,它会慢慢消失并转向新的对象。为了保持男人的兴趣,尼采告诫女人,女人吸引男人的是她的脸面而不是灵魂,女人应有一张多变的脸,让男人对她产生永无止境的欲望和迷恋,让男人为她寻找灵魂且一直寻找下去。
由此看来,男人似乎总会被女人的外表所迷惑:女人可以感觉到男人对她的感觉,于是努力迎合男人的理想化要求,浓妆艳抹、顾盼生辉;同时她们又知道:诱惑男人最稳健的办法是柔情,于是她们又表现得羞怯、矜持,促使男人过高地评价女人。可见爱情是盲目的!
于是尼采说,爱情使男人变得近视,使女人变得偏颇。恋爱中的男女都只能看到对方身上好的一面,以致高估了对方的本性-这是因为爱情中包含了一种隐秘的冲动,爱人总是希望在被爱的他人身上看到尽可能多的美,或者把他放在一个尽可能高的位置:在此欺骗自己是有利而快乐的,因此人们就这样做了。在尼采看来,爱情实际上就是一种冠冕堂皇地把自己理想化的狂热!于是,尼采告诫人们:我们应该禁止恋爱中的人作出关于他们生活的任何重要决定,尤其是不允许他们妄图在爱情中决定自己的婚姻大事。
爱与性
在爱情与性这个问题上,尼采显然是一个爱情的理想主义者。他认为真正的爱情在于灵魂,肉体完全处于精神的包裹下。因此,当一个男人爱着一个女人时,他就很容易对女人的自然本性产生一种恨意,因为自然本性用它那亵渎的手干涉了我们的爱情。这点如果要深究起来,只能归结于尼采的自卑了。尼采从小身体就有缺陷,长年的病痛又使他的身体非常虚弱,可想而知,他在生理方面有着先天不足与自卑。据说,莎乐美不愿意与尼采进一步发展恋情,部分原因也在于她认为身体孱弱的尼采不可能满足她的需要。既然身体缺陷无法改变,尼采就只好继续为他的自傲找出合理的理由,因此他说爱情脱离了性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爱与婚姻
尼采的爱情屡战屡败,最后终身未娶,于是深受爱情拖累的他对婚姻便有了自己的独特见解。他强烈要求把爱情与婚姻区分开来,反对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因为爱情是基于幻想和冲动的,短促的热恋足以使人在昏眩中作出一个匆促的选择,因而爱情婚姻的结局往往是不幸的。因此尼采说,我们应该禁止一个处于热恋中的人作出婚姻的决定!他主张婚姻以优生和培育后代为基础-婚姻中两个精神完备的人以共同的意志,创造出一个比他们更卓越、更具有创造性的生命来——因此,在婚姻中真正持久的是友谊,其他一切都是短暂的,包括性与爱。同时,尼采认为人们有寻找婚外爱情的自由,与其保持一段名不副实的婚姻,不如结束它为好。实际上尼采是渴望步入婚姻殿堂的他曾多次在给友人的信中表达过对成家之人的羡慕之情-但他最终意识到,对他而言,在现实中成家已经是遥不可及的事了。
尼采的这套爱情理论极具个人特色,不幸的爱情经历使他对爱情基本持否定态度。他的思想中随处可见的是对女性的偏见,或许他在构筑自己的爱情思想时,就是在对女人进行精神报复吧!他扬言要带着鞭子去女人那里,却反过来被女人夺去鞭子,还留下满身伤痛……但是,尼采毕竟在自己的思想世界里成功地夺回了那根鞭子,他在爱情失败后创作的精神产品也成为人类思想史上的瑰宝,或许正是他的不幸铸就了他思想上的伟大吧!
人类爱情心理学史上的瑰宝
尼采的爱情经历就是一部丰富而又坎坷的磨难史,他暗恋过、热恋过、也失恋过,体验了丰富的爱情心理。作为一名哲学心理学家,他从一个饱尝爱情伤痛的男人的视角,对这些心理作了详细刻画与深入剖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爱情心理学理论,为后人留下了重要启示。一方面,他让我们更加了解爱情,了解爱情的本质,了解爱情中必然存在的两性差异,了解爱情中奇妙的心理现象;另一方面,他让我们能更好地把握爱情,启发着我们从一些意想不到的角度更好地经营自己的爱情,尤其是在婚姻问题上。尼采向现在的年轻人发出了警告:不要妄图在爱情中一劳永逸地决定自己一生的伴侣,婚姻是负有神圣使命的——创造出更卓越、更有创造力的生命。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多的男女出于一时冲动而结婚,他们并没有准备好过有孩子的三人生活,可是这个孩子却总是不期而至,由于他们不能为自己的子女塑造高超的灵魂和体魄,孩子就成了这场错误婚姻的牺牲品。从这点看,尼采的观点至今仍有着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他深刻地启示了当今青年,婚姻是一件需要严肃对待的事,每个人在婚姻中都应该负起更多责任,特别是对自己的孩子。这是尼采·作为一个饱尝爱情苦果的男人,送给每个渴望赢得爱情战争的人的珍贵礼物。
尼采爱情思想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他为我们把握爱情的心理学提供了支持,更在于他对我们现在推崇的一些爱情至上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和挑战。当众人都在冠冕堂皇地说爱情是无私奉献之时,尼采却嘲讽道,爱情恰恰是货真价实的自私的代名词,爱情与贪婪不过是同一种欲望的不同说法;我们现在都对“基于爱情的婚姻”推崇备至,可是尼采警告我们,爱情是“短暂的疯狂”,而在爱情中决定的婚姻则是一个“长期的愚蠢”,因此我们应该禁止一个处于热恋中的人决定他的婚姻大事;我们今天在呐喊着“爱情中男女平等”,可是尼采理直气壮地说,爱情中根本没有什么男女平等的事……我们在说了这么多爱情至上的话之后猛然发现,原来这些不过是我们简单而美好的理想,它们早已受到了尼采来势汹汹的威胁。虽然尼采的很多观点今天看来过于极端,但他的质疑我们的确不能简单地一一予以否认。这是一场观念的较量、一场思想的较量,我们在受到威胁的同时更多地是在受着启发,启发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尼采的爱情思想无疑是人类爱情心理学史上的一块瑰宝!
尼采,这位在爱情苦海中挣扎、沉浮的流浪者,他孤独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但是我们都知道伟人注定孤独!听,尼采仍在他的著作里呐喊着:“你到女人那里去吗?不要忘了带着你的鞭子。”这句话在提倡“男女平等”的今天肯定会遭到众多女性朋友的抗议,但是,还是让我们原谅他吧,原谅这个曾经轻易地被女人夺去鞭子反遭鞭打而受伤的男人吧!也许我们现在会觉得,这么有气势的一句话由他喊出来是多么的可笑,但是别忘了,尼采正是以自己的不幸为代价,才为后人留下了一座巨大的爱情宝藏!尼采启示了现世更多的人去避免同样的不幸,让我们今天或许可以不用带着鞭子,也能赢得爱情这场战争,抓住属于自己的那份美丽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