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我18岁的时候,开始在报纸杂志上发表一些情感散文。有一篇叫《爱情不需要条件》,大致内容是:一个男生爱上一个女生,但是男生觉得自己没有事业、没有钱,于是外出打工,想有朝一日成功之后再回来找那个女生。结果等他功成名就回来的时候,发现女生已经嫁人了,于是非常后悔。

虽然我从18岁时就开始发表这些情感散文,但那时候的我还没有开始初恋。细想起来,也会觉得奇特:虽然我没有恋爱但居然已经了解爱情的规则。比如,男生在没钱的时候,会觉得不好意思追女生,会选择通过奋斗来得到女生的芳心;女方比男方更早迈入婚姻等等。

这初看起来很正常,细想起来不由得骇然:作为一个从未谈过恋爱的女生,为什么我已经对两性的规律有着基本的了解?为什么我知道男生需要去奋斗,男生需要去追女生,而不是相反?

大学毕业以后,我开始撰写专栏,其中大多数文章和情感相关。现在回头来看,虽然我并没有得到理论的指引,但大多数直觉和灵感竟然是正确的。

也许你和我一样幸运,能够自然而然地从周边的事物中总结出规律;但也许更多的女孩,正在被各种炫酷狂霸的总裁文,或者时空穿越的言情小说,或者灰姑娘嫁入豪门的肥皂剧所误导,导致恋爱碰壁。心碎哭泣和不知所措成了当代女孩子们感情的主旋律。

当闺蜜一脸憔悴地哭诉说失恋了好痛苦,当朋友焦急地告诉我怀孕了要去堕胎……那时候,我开始想要借由笔头让她们明白两性的相处法则。

落笔的时候,我一直在思索:如果今天的我遇到18岁的我,或者面对我的女儿,我应该如何向她们描述爱情,才会既不挫伤爱情的美好,又能让她们明白爱是什么,学会如何保护自己。

怀着这样的心情,我开始写这本书。

写着写着,我开始非常忐忑。因为如果和读者交换一下位置,很可能会觉得:“哇,作者脑子有毛病!——竟然说爱情的本质是繁殖。这个作者疯了!”

这也许就像在“地心说”的年代传播“日心说”一样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吧!

其实,无论你还是我,每个人都相信爱情,就像每个小孩都曾经相信有圣诞老人一样。但是我们迟早会知道:我们曾经深信的圣诞老人,其实并非我们想象中的样子。就像我们曾经深信的爱情,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爱情一样。

尽管我们曾深信童话故事里的爱情,可这些美好在现实世界里并不会无缘无故地存在。

幸运的是,爱的本质从来没有改变过,改变的仅仅是爱情游戏的细则和通往婚姻之路的方法。尽管困难,但我们依然能摸索出规律来。

人类的文化一直在歌颂各种因为爱而打破桎梏、翻越藩篱、冲破阻碍的行为,但很遗憾,现实生活中大部分时候并非如此。我们常言的爱,只是一种精神快感,它的力量如此单薄,以至于并不能让男人自发自愿地向你求婚,也不能解决意外怀孕。

对于爱情,人们异常地憧憬,但对于性,又全然无知。人们往往在这个巨大的“落差”里迷惘。很多人完全不知道:我们定义的爱情其实是建立在性的基础上,我们爱的对象就是我们性的对象。我们性欲所指的对象,才会令我们产生爱意。而婚姻,则是另一码事。男女对婚姻的理解和到达路径截然不同。

爱情,并不总是美好的。如果我们能早一点儿知道爱、性、婚姻以及繁衍的真相,就能更早成为两性关系的赢家,轻而易举地得到我们想要的爱情与美满的婚姻。

爱情并不是无根之水、凭空而落,它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诞生,它就像一朵花,需要阳光、空气和水,只有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下才会盛开。而且,有一些方法可以让你更快捷地得到爱情。这种说法也许和你之前受到的教育截然不同。但很遗憾,事实会向你证明这种说法的合理性。

这是一本帮助你掌握爱情的书。

总而言之,如果你曾经觉得很难成功把握住一段感情,无论怎么做都好像没有效果;如果你曾经羡慕过有那么一些人好像生来就知道如何与异性相处;如果你曾经怀疑过此前知道的与异性相处的方式有问题;如果你曾经憧憬过有快捷的爱情指导可以让你迅速通关——那么,你需要这本书。

这本书将手把手教会你,如何走向完美的两性关系。

本书以进化心理学为基础,以亲职投资和亲子确定性为线索,用大量场景实战操作和数据作为补充,主讲伴侣价值、亲子不确定性和长、短择偶策略三部分内容,勾勒预埋在人类大脑里的情感蓝图,从中寻觅最优化的女性择偶策略。

感谢参与本书内部封读会的陈聪、张秋菊、尤美萱、巩欣、冯路。感谢中信出版社编辑李玫,感谢我的家人特别是我的先生王鹏。感谢我的各位助理:徐克、王阳、高婕元、潘梦觉、蔡雯静,还有在本书出版之际当上新娘的张程程。以上所有人在本书出版过程中的帮助、指导和大力支持。谢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