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对象就是我们性的对象

我曾经和一个朋友分享过两张非常有意思的图片:

第一张是年轻时候的某台湾男星(当年27岁)和大陆女童星的剧照(两人相差17岁),另一张则是近期该男星(51岁)和现任太太的合照(两人相差21岁)。

我问我朋友,你觉得这两张图片,哪一张图片里的两人可能产生爱情?对方毫不犹豫地指向第二张图片,即男星与他的太太。我询问对方原因,他说,女童星的年龄太小了。

当时我就说:“女童星的年龄并不小呀,他的妻子年龄比女童星还小呢。”对方愣住了。

我又问朋友,如果是男星和小狗或者男星和老奶奶,你更愿意相信哪两者会产生爱情呢?

对方想了想,给我的答案是男星和老奶奶。

举了这样一个奇怪的例子,不知大家是否能理解。

其实从朋友的第一次选择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朋友认为男星与现任太太之间更容易产生爱情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我们所爱的对象一定是我们性的对象,一定是我们理论上可以繁衍后代的对象。

因为在第一张图片中,当时10岁的女童星并不处于繁衍期,反之,图片中处于繁衍期的现任太太和同处于繁衍期的男星显现出更容易产生爱情的可能。两个同处于繁衍期的男女在我们看来,产生爱情的概率更大一些。

在我们的本能里,对于繁殖的难易程度是有排序的,我们对性的对象也是有排序的。我们爱的对象,就是我们性所指的对象,我们的爱会随性而动。如果一个人与一条狗、一只猫之间产生爱情,我们会觉得匪夷所思。

在这里,如果结合恋童癖和同性恋,我们可以对爱与性的关系再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在这个社会中,存在一些有恋童癖的人,他们性的对象是小孩,所以他们爱的对象也是小孩。普通的异性并不能引起他们的冲动,只有在他们看到他们喜欢的小孩时才会产生性的冲动。

这就是我想要说的:我们爱的对象,同时也是性的对象。

我们性的对象和爱的对象在多数时候是一致的,偶尔也会有出入。就好比西瓜在大多数时候是圆形的,但如果在后天的不同环境下,它也可以长成方形。但无论如何,我们面对的是性选择预先深埋的浪漫情怀而非理性盘算,就像我们口渴的时候,只是本能地想喝水,喝到觉得自己不渴为止。而不是大脑里升腾起一个语言信号——血液黏度过高,需要补充水分200毫升。

我们的爱情也一样。

当一个异性处于利于繁衍的时期,身上携带更多易于繁衍的特征时,其他人便有更大的可能爱上他,因为他的特征会激发起其他人本能的爱欲和冲动。反之,则更难爱上他。打比方说,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和一个风华正茂的少女,男人更多会爱上后者。一个贫穷的老爷爷和一个年轻高富帅,女人更多会爱上后者。这恰恰证明了:繁衍操控着我们的性欲,而性欲操控我们的爱情。即使我们无法意识到自己所表现出的一切言行和好感源自何处,但它依然让我们产生冲动。

在这里男性和女性不同。女性有一个特有的功能就是生育,那么她的最大价值在于实现繁衍。因此,一个女性携带越多的繁衍价值,她就会被越多人爱上。她只要貌美或身材姣好,哪怕其他条件不太好,也瑕不掩瑜,她也特别容易被男人爱上。正如前文所述,这是因为我们所谓的爱情隶属于人类的本能冲动,是人类择偶的适应器,基于性欲而诞生。而性欲是基于繁衍而产生,爱情它不是婚姻的必经之路。此外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被爱,人越优秀被爱的可能性就越大(不优秀的人如何才能更多地被爱,这点会在后面的章节讲到)。

对于一个男性而言,他的价值不仅在于生育,还有养育。假设一个长得特别帅的男人和一个资产过亿但相貌平平的男人,相信大多数的女人都会更倾向于后者。为什么呢?因为在第一节里面讲过,男人的精子并不具有任何意义,一个女人只要愿意,她是可以非常容易地找到性伴侣;但是对女人而言,她需要的不仅仅是性,她更需要一个人来帮助她抚养下一代。她要为孩子所需要的物质生活、社会地位、优良品质等寻找一个保障,所以有一个男人在她的身边,可以让她的孩子不会容易受到天敌的攻击或是其他同龄孩子的欺负,甚至在以后选择伴侣时拥有更大的优势。这就是为什么女人会倾向有资源的男性更胜过只是相貌俊美的男性,世界上大多数地方都有女性的选美比赛而罕有男性的选美比赛,因为女性更重要的价值在于生育,而男性的价值更多在于养育。

这里,要说到美。其实,我们眼里的美就类似于一台精密的仪器,要运转需要多方面配合,但只要发生任何不良改变,比如掉进去一把螺丝刀,就会马上不美。故美的标准其实可以定义为:当前状况下最难保持,最易产生变化,最不可逆的状态。比如白皮肤、低腰臀比、苗条、年轻,这些都是非常容易流逝,甚至不可逆的。

美,就意味着健康、基因优良。

当然,我们不会每看到一位异性都去想对方能不能给自己带来生殖利益。一般情况下,看到动人的异性,我们不会想“他适合照顾和抚育我们的孩子”,而是“哇,他真不错。”性选择把受异性欢迎和适应生存的特性通通定义为美,再用美感触发性欲,来挑选我们的伴侣。因为性选择是情绪的主机,情绪是性选择的终端。

最终决定受欢迎与否的是什么呢?用细节去考量未免太琐碎复杂了。最简洁的方式则是看他的受欢迎程度。再说得达尔文一点儿:你看起来有多受异性欢迎,你就有多受异性欢迎。女人买花送给自己到办公室,会让自己更抢手;男生参加聚会如果有两个美女陪着,接近其他美女的机会会更大。我们用马太效应来挑选异性,就像雌鸟挑选雄鸟一样。

此外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注意到一点,只要提到“老少配”或者“老少恋”这三个字,浮现在大家脑海里的一定是一个少女和一个老头,而不是一个少男和一个老婆婆。为什么会是这样?这就回到了我们刚才所讨论的:男人哪怕老一点儿,只要能播种,他就一直具有生育价值,而且随着年龄增长,他的社会地位、名望以及金钱和权力更可能有所提升,没准他比年轻男人更容易择偶。但女性在35岁以后能自然生育孩子的都比较少,所以老婆婆已经脱离我们觉得可以恋爱的范畴了。

因此,我们所指的老少配就是老年男性配年轻女性,而不是老年女性配年轻男性,至少在地球上,相信大多数的地区都是如此。

在大卫·M·巴斯的书中曾提到,通过对37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进行调查显示,所有地区的男人都更加倾向于年轻貌美的女性,而女性则更倾向于年长且拥有地位和金钱的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