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好友铭铭,最近真的是比较烦,陪伴她两年有余的小柯基走丢了,至今未归。上个星期某次回家的路上,铭铭又遭遇了车祸,尽管只受了点皮外伤,但足以让她对驾驶产生心理阴影。与此同时,工作上,老板还频繁地给她安排各种脏活儿、累活儿,真的是令她心力交瘁。好不容易熬到周末,她又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跟一向被大家视作爱妻典范的丈夫狂吵一架,然后毅然离家出走,穿越大半个北京城,来向我哭诉和求助。
问及她与丈夫吵架的来由和经过,铭铭打开了话匣子。
她周六上午睡到自然醒,洗漱完毕,趴在沙发上加班写一份策划书,丈夫轻手轻脚地打扫着卫生,厨房客厅卫生间,一遍遍地拖着地。本来思路就难以集中,丈夫又在眼前晃来晃去,铭铭实在忍不住,瞬间参毛,对着呆若木鸡的丈夫一顿咆哮。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看着桌上,丈夫最擅长的几道菜居然被做得“面目全非”,尝了几口,也是“五味杂陈”,于是铭铭果断扔下筷子,宁可煮泡面也不愿吃丈夫做的饭。以此为导火索,两人从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发展成各种抱怨、指责,再然后局面失控,最后的结局是铭铭摔门而去。
现实生活中,像铭铭这样自己心有怨气,借题发挥,拿身边亲近的人当作出气筒泄愤,把坏情绪传递给他人,然后恶性循环,最后又自己吞下恶果的故事,可以说是不胜枚举。而这,就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亲密关系中的踢猫效应。
踢猫效应:别把你的坏情绪传给他
到底什么是踢猫效应呢?首先,请看下面这个有趣的小故事:一位父亲在公司里莫名其妙地受到了老板的批评,于是回到家跟妻子大吵了一架,愤怒的妻子又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中十分窝火,一脚将身边打滚儿卖萌的小猫踢出窗外,可怜的喵星人惊慌失措地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经过,司机为了避开突然出现的小猫,把路边的小孩给撞伤了。
这就是心理学上有名的踢猫效应,它描述的是坏情绪的传染过程:人的坏心情和不满情绪,一般会随着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地位高的传向地位低的,由强者传向弱者,无处发泄的最弱小群体便成了最终的牺牲品。
在爱情中,你和你的爱人就是踢猫效应链条上的两个环节。很多人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往往不是冷静下来想原因,而是千方百计地找周围人发泄心中的怨气。此时,自己身边最亲近的爱人,往往就会成为泄愤的直接对象。事实上,这么做不仅无法改变自己的坏心情,还是在用自己的错误去惩罚无辜的爱人,稍有不慎,就会激发更大的矛盾。
反思一下铭铭的案例,多件令人烦躁的事情累加在一起,铭铭早已负面情绪爆棚,虽然主动打扫卫生的丈夫温顺得像只绵羊,但他的举动还是打扰到了铭铭,就像压跨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铭铭的怒火瞬间被点燃。面对铭铭突如其来的愤怒和吼叫,丈夫很无奈,但压抑着怒火没有发作,殊不知负面情绪已悄然从铭铭传递到了丈夫那儿。临近中午,带着怨气的丈夫失常地将饭菜做得“乱七八糟”,加班之后饥肠辘辘的铭铭吃到色相难看、味道不佳的饭菜,再次被激怒,使得没有硝烟的战争进一步升级……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分析出以下几点:第一,负面情绪能够快速地传递给身边的爱人;第二,越是身边的爱人越容易成为泄愤的对象;第三,负面情绪引发的恶性循环最终还是会让你自食其果。
也就是说,发生踢猫效应时,人们更倾向于选择身边亲密的人作为发泄对象,因为人们潜意识中会觉得亲密的人不会把恶劣的情绪“回赠”给自己。可是,这并不代表他们对你的愤怒毫不在乎,只是他们选择了默默地承受,而且,这会让他们对你及你们的关系产生非常失望的情绪——这种不良的情感互动自然会导致你们产生疏离感和冷漠感,从而对你造成潜在的伤害。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踢猫效应还启示我们,有时你认为爱人与自己的期望相差甚远,其实不是因为爱人做得不到位或太差,而是因为你自身蓄积了太多恶劣的情绪,这种情绪无处发泄,你就会不自觉地将爱人视为泄愤对象,进而开始挑剔爱人的种种毛病。
那么,作为真正肇事者的负面情绪,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
负面情绪产生的根本原因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亲密关系中的一方出现负面情绪实属正常,但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些负面情绪的产生呢?我分析总结了一下,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生理反应引发情绪问题。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和丹麦生理学家兰格分别提出了内容相同的一种情绪理论,即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
所以,脑洞大开的网友开玩笑式地总结了女人心情不好的三个原因:“大姨妈要来了你别惹我”“大姨妈来了你别惹我”“大姨妈刚走你别惹我”。不可否认,女人在生理期期间,伴随着小腹胀痛、内分泌失调等症状,会感觉心情压抑、急躁紧张,容易冲动,情绪不够稳定。还有的女性在受伤病困扰,较为劳累,心力不支时,或是在阴雨连绵、严重的雾霾天气等外部因素刺激下,也容易将身体和感官上的不悦转变为情绪上的不悦。就像前面的例子里,铭铭因车祸受的小伤还未痊愈,这也是激起负面情绪的原因之一。
二是心理压力难以排解。学员芳婧是一个典型的悲观主义者,尽管她有一份令人艳羡的工作、一位爱她的男友,但她还是时常会因为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而焦虑、抱怨,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跟男友哭闹一番,“我不想待在北京了,真没劲”“生活太没意思了”“一天到晚什么也没干,可为什么这么累啊”等等。一次两次,男友还能好言相劝,可日复一日地闹腾,最终把男友也感染得负能量满满,分分钟想散伙走人。
像芳婧一样习惯性地悲观,就是因为心中有顾虑、忧心难解之事,而且不善于自我调整和排解,日积月累就导致了心理压力过大,滋生出负面情绪。
三是生活压力不堪重负。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每天都遭受着“花式蹂躏”,背负着经济压力、工作压力、家庭压力等各种负荷,长期处于高度紧张、承压过载的状态,这让我们更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如果这些压力得不到正确的处理,就会让我们产生负面情绪并将其带到亲密关系中。
如同踢猫效应的故事中那个男人,被老板批评后气急败坏地回到家,不分青红皂白就跟妻子吵起来,尽管妻子还没有搞清楚丈夫到底因为什么而生气。实际上,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压力也是导致人们心理负重过大的主要原因,所以第三点原因要与第二点结合起来看。
管控情绪,将争吵消除在萌芽里
怎样才能使触发踢猫效应的负面情绪得到控制和化解,将伤害亲密关系的争吵消除在萌芽状态呢?以下几条建议与大家分享。
第一,通过训练生理反应来控制情绪。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费尔德曼提出了一种较为有效的控制情绪的方法,称为数颜色法。当你感到怒不可遏即将大发雷霆时,最好暂停手边的事,环顾四周的景物,然后在心中默念“这个杯子是粉色的,那条裙子是蓝色的,我的袜子是黑色的”,诸如此类,大约花三十秒,去辨识自己周遭物体的颜色。
数颜色法可以让因发怒而导致肾上腺素快速分泌的自己恢复灵敏的视觉功能,使大脑回归理性思考。经过这短暂的缓冲,当你数完颜色后,心情就会平静一些,以理智的态度去对待人事物。
第二,通过心理调节来控制情绪。我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家庭主妇在自家门前挂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进门前,请脱去烦恼;回家时,带快乐回来”。她的家充满了和谐和幸福。问及木牌,女主人笑着说:“有一次我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疲惫的脸、紧锁的眉头、忧怨的眼睛,自己都吓了一跳。于是,我就开始反思,孩子和丈夫看到我这副愁眉苦脸的样子时会有什么感觉,并由此想到了孩子的沉默和丈夫的冷淡。我原以为,做出这种表现是他们不对,直到那一刻我才明白,原来背后隐藏的真实原因其实来源于自己!”当晚女人和丈夫长谈一番,第二天就做了一块木牌钉在门上提醒自己。结果,被提醒的不只是她自己,而是一家人……
这位睿智的主妇不经意间的发现,让原本死气沉沉的家庭焕发了生机。家是温暖的港湾,回到家中,和爱人相处时,就应该将烦心事抛之脑后,即使心有不悦,也要用合适的方式向爱人倾诉,用积极乐观、充满爱意的心去斩断“踢猫”的传递链,不让负面情绪变成恶性“传染病”。
第三,通过转换方式来控制情绪。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美国总统林肯见到陆军部长,得知陆军部长因为某位同僚的不屑言语而气愤不已,就建议部长给惹他生气的人写一封回击信,并告诉部长可以在心中肆意痛骂那位同僚。很快,部长就写好了一封言辞犀利的信,林肯看完后,给予了高度评价,随后就把信扔进了火炉。部长先生不知所措,总统却解释说:“难道你没有觉得写完这封信心情舒畅多了吗?如果还觉得不解气,那就再写第二封吧。”
林肯处理情绪的办法告诉我们,寻找合适的途径消除心中的愤怒,或者将它转化成另一种力量,可能更为合适。所以,如果想要化解亲密关系中的负面情绪,你可以通过写日记、听音乐、做运动等方式来转移视线,冷却一触即发的怒火,待情绪稳定后,再与爱人进行友好沟通。
孔子曾告诉他的弟子颜回,“克己复礼为仁”。将这句话放到亲密关系中,我的理解就是,努力战胜自己任性不羁、为所欲为的心魔,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才能达到恋爱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