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o是我在工作中认识的一个女孩,她性情温和、认真干练,我认识她两年多,几乎听不到她对生活的抱怨。
前两天,为了沟通工作,我们约在一家西餐厅喝下午茶。其间,她一改往日的活泼,看着可口的慕斯甜点毫无反应,只是埋着头忧郁地喝着最苦的黑咖啡,一言不发、闷闷不乐,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良久,她才终于开口跟我说:“你说,我应该继续等他吗?”Coco口中的他,是那个和她在一起四年,目前还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留学的男友。
我说:“怎么,他又让你等他?”
Coco无奈地点了点头,喃喃地说:“一周前我们又聊到结婚的事,他突然说想今年年底毕业后,工作两年再结婚,绝口不提之前承诺的毕业就跟我领证的事儿。当初在一起的时候,他跟我说,两年后就结婚,那时我觉得经受得住时间考验的爱情才是真爱,于是就答应了,可两年后他却让我再等两年。你说今年结婚和两年后结婚有区别吗?他是真的想和我在一起吗?难道说他已经不再爱我了,不然为什么都没有要娶我的冲动呢?”听着Coco一连串的问题,看着她沮丧的神情,我无奈地叹了口气。我知道,换作两年前,她肯定会满心欢喜地答应,并认真地鼓励男友。为男友加油,但现在她已经28岁了,这个两年的承诺在现在的她看来是如此不靠谱。
生活中,很多女孩都会遇到与Coco类似的情感问题。她们总是抱怨男友不愿意兑现承诺,两个人关系稍微前进一点,他就开始后撤。尽管两人感情不错,但一说到承诺这件事,男友就开始沉默或回避。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情侣相爱多年,走到结婚这一步却崩了呢?为什么男友明明很爱你却不愿意给你一个承诺呢?
每个人都需要承诺
无论是父辈还是我们这一代,大都认为一段恋爱成功的标志就是婚姻。理所当然,对渴望婚姻的女孩来说,男友对婚姻的承诺就象是一颗定心丸,让她们可以踏踏实实地享受恋爱的幸福,憧憬美好的未来。反观那些男友没有给出承诺的女孩,她们好像总是在患得患失,不知道这段感情是否该继续,不知道自己会不会被耽误。
那姑娘们想要的承诺到底是什么呢?真的仅仅是婚姻吗?
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认为爱情承诺是指将自己投入一份感情的决定及维持感情的努力。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社会和组织心理学教授鲁斯布尔特长期致力于亲密关系的动机和行为研究,她曾提出承诺是对关系依靠的内在表现,包括长期的倾向和与关系连接的意识。
尽管承诺没有一个广为认可的定义,但这并不影响姑娘们对承诺表现出强烈的需求感。她们对承诺的渴望就像小孩子对父爱和母爱的渴望一样,与其说她们需要爱的承诺,还不如说这就是人的本性使然。
很多人一生都在寻找自我的价值感和被爱的确定感,当我们拥有更多的价值感和被爱的体验时,就会拥有更强的幸福感。换句话说,每个人都需要承诺,而不是爱需要承诺。人们内心深处对孤独的恐惧,会让人类渴望爱与被爱一直存在着,永恒不灭。
相互依赖理论:他在寻找最佳关系
既然我们如此渴望“他”的承诺,为何“他”却对此熟视无睹呢?
在正常的恋爱关系中,双方就如同一个共同体,相互依靠,相互付出,相互交换有价值的回报。处在恋爱中的两个人都希望得到最好的关系,这是人的本能。因此,当步入恋爱承诺这个阶段时,两人就开始考虑到付出和回报,进行比较,衡量两者是否平衡,并考虑替代选择的可能。这其实就是心理学上的“相互依赖理论”。
这个理论假设人们对恋爱关系的追求就像在人际超级市场中购物一般,在不断地寻找着最佳的关系,追求回报最高、成本最低的交往模式,并只愿与能够让自己获得足够“利润”的伴侣保持亲密关系。因此,必须让恋爱中的情侣得到自己满意的利益,否则他们将不再继续这段感情。
当他们想要对这段感情做出承诺的时候,内心会有两个评判标准:第一个标准是,他们能否从这段感情里获得自己想要的;第二个标准是,如果没有现在的伴侣,自己是否会过得更好。
除了这两个评判标准,他们还会想着用替代比较的方法来衡量。也就是说,如果此时遇到了其他更好的,能给他们带来更大收益的对象,即使对目前的感情比较满意,他们也会选择离开现在的伴侣,转而寻求更大的收益,这就是所谓的人往高处走。
相反,如果他们对现在的关系感到不满,却没有更好的替代选择出现,他们也不会轻易脱离现有的恋爱关系。之所以有的人明知不爱对方,却不选择离开,是因为尽管现状并没有让他们感到真正的快乐,但他们害怕自己离开后处境会更糟。
简单地讲,就是当你对目前的感情很满意,并对这段感情和这个人投入了很多的时间、精力和情感时,你环顾四周,觉得遇到和目前伴侣一样好的人的概率也比较小,在这种情况下,你是不是更容易认定这个人,从而对感情做出承诺呢?
修炼自己,让承诺来追你
小心翼翼经营着一段恋爱关系的你,就像初学骑自行车的人一样,如果相信后座上一直有人扶着,你便会内心踏实,骑得更远;而当你心生恐惧,不再相信有人扶着,心慌意乱回头的那一刹那,就注定了你要摔倒。同理,过度需要承诺的你,会因恐惧而无法放松地体验和享受亲密关系,会因过度关注自己的需要而无法更好地关注对方的需要。
新弗洛伊德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家、心理学家埃里希·弗洛姆在《健全的社会》里对爱情作了定义,即“爱情通常只不过是两个人之间的一种交换,在人格市场上权衡自己的价值之后,得到他们期望中最好的东西”。
所以,亲爱的姑娘们,与其被动地向男人要承诺,还不如把自己修炼得更强大,冷眼旁观男人们在经过一番衡量、一系列复杂的价值对比后,最终下定决心与你牵手,这个时候你还可以骄傲地摆摆架子说,“这个,我还需要慎重考虑一下”。
其实在我眼里,必要的承诺也是应该有的。
我记得小时候和哥哥一起去爬山,每次我累得不行的时候,哥哥就会说“你快看,那个山坡上有个小亭子,咱们赶紧爬到那儿,就可以休息了”,看着就在眼前的目标,想着能坐在亭子里沐风而息,我立马劲头十足,快步向前。等到在小亭子里休息片刻之后,我又恢复几成体力,就又能继续向前。
一路上,哥哥就是不断地为我设定目标,一次次给我休息的承诺,我才能不断地挖掘自己的潜能,不断地克服困难,战胜自己,最终登上山巅,饱览秀丽风景。
正如以上所言,爱如跋涉,两人一路同行,总会遇到挫折阻挠,总会有些磕磕绊绊,也总有时会心生倦意、失去走到婚姻殿堂的信心和勇气。而承诺让我们充满动力,让我们有勇气为实现目标努力地去奋斗,让我们有信心与爱人一起去打拼出一个属于两个人的光明未来。
没能兑现承诺的他,也许是还没有奠定较为坚实的经济基础,也许是还没有为进入婚姻做好准备,所以,请你给他一些时间和空间,陪他一起奋斗,和他一起成长,在做好自己的同时,充满信心地积极地生活、学习和工作。我坚信,两颗彼此赤诚而勇敢奋进的心,一起紧握患难与共的双手,不离不弃、相依相伴,一定能够走向幸福的终点——待到承诺兑现时,你在怀中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