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也是邂逅爱情的一种方式

在这篇文章的一开始,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中国古代的情人节有几个?

肯定有很多人会想——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不就是中国的情人节吗?怎么还问有几个?在此呢,我就要给大家小小地普及一下历史文化知识。在古代,尽管饱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习俗影响,但能够让青年男女专享的情人节却不少,一般来说有三个:元宵、上巳、七夕。

元宵、七夕自不必赘言,可上巳到底是个什么节日?其实,上巳就是农历三月初三,也就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大会的日子。

古时候,在上巳这一天,平日深藏闺阁的女子们纷纷出游,她们在河畔嬉戏、赏花踏青,如杜甫在《丽人行》中所言,“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而青年男子们也分坐在河的两岸,在上游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以《兰亭集序》中所说的“流觞曲水”的方式吸引意中人。如果双方互有好感,则一起漫步,并以芍药定情。这种古代相亲的景象,就是现在想起来也觉得十分浪漫,充满诗情画意。

回忆性感,现实凄惨。现如今,各种相亲节目异常火爆,各种相亲活动受到高度追捧,都说明在这个男愁婚、女愁嫁的时代,相亲作为一种无奈却又直接的恋爱形式,已逐渐被大多数“单身汪”所接受。

那么,相亲中的男女到底是怎样的心理?相亲不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从相亲走到相爱呢?

相亲失败,可能是你心态不对

通常,人们去相亲,不是因为难违父母之命,难辞亲友好意,就是因为年纪增长,难堪心理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出现情绪急躁、目的性很强、欲速则不达的不良效果。

德国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在给细小的缝衣针穿线时,你越是全神贯注地努力,线越不容易穿入。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目的颤抖”或是“穿针心理”,指的是人都有这样一个弱点:当对某件事情过于重视的时候,心理就会紧张,而一紧张,往往就会出现心跳加速、精力分散、动作失调等不良反应,也就是说人的目的性越强,反而越不容易成功。

另外,还有一部分人认为相亲是一种落后的相识方式,在产生感情之前就急于了解对方的家庭背景、受教育程度、生活状况等,没有情调,也太过势利。因此,大多数年轻人在被“撮合”去相亲时,会抱着排斥的心理对相亲对象挑三拣四,不愿深交。这样做不仅浪费了彼此的时间和精力,还进一步滋生了对谈恋爱的抵触情绪,陷入了“找不到一不去找”的恶性循环。

有一位30多岁还单身的女学员就曾特别苦恼地跟我抱怨:“玲珑姐,我讨厌相亲,我的爱情不应该是这样。相亲让我感觉自己像是个货物,被人挑来挑去,太没尊严了。两个成年人,为了有目的的谈恋爱而凑在一起,讲一些言不由衷的话,简直太没有意思了。这让好不容易打破传统观念、追求婚恋自由的我,瞬间又有了一种被迫接受婚姻的感觉,我真是心有不甘。”看到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与其一股脑地盲目抵制相亲,不如尽早了解相亲过程中心理变化的几个阶段,更加客观地去看待相亲。正在经历或准备相亲的女孩子们,从心理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本能抗拒。认为相亲太封建,侵犯了爱情在自己心中的神圣地位。

第二阶段:勉强接受。迫于各种压力,屈服于事实,一开始相亲时会感觉低于预期,并在沮丧中不断地调整自己。

第三阶段:越挫越勇。在多次相亲失败的打击下,开始变得焦虑,凡是有与自己条件大致相当的,几乎来者不拒。

第四阶段:淡定自若。接受了相亲也是获得爱情的一种形式,心理进入平静状态,泰然对待相亲。

如果姑娘们能了解相亲的心理变化四阶段,是不是可以改变心态,更理智地去面对相亲呢?

相亲无数,那人却不在灯火阑珊处

有很多女孩会纳闷,我既不着急忙慌,也不抗拒相亲,为什么却相亲无数,还是孤身一人呢?

相亲和不期而遇的爱情有所不同。相亲是在了解对方的一些“硬条件”后才开始的,先由“红娘”介绍彼此的基本情况,而这些不外乎收入、学历、外貌、工作、物质条件等。跟购物似的,让相亲男女进入到一种追求最高性价比的模式。然而,对于相亲对象是什么性格、有什么爱好、原生家庭如何等“软信息”,却少有人关注。不期而遇的爱情往往是你先喜欢上一个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就产生了爱意,进而想要去更多地了解他。

你可能听过这样的故事,一个家境富裕的海归女硕士喜欢上一位一穷二白的农村小伙儿。假如是相亲,他们可能连相识的机会都没有,然而,他们在生活中相遇了,情况就变了,也许她被小伙子的真诚憨厚和朴实勤劳深深吸引,而毅然决定要和他在一起。所以,面对同样的一个人,相遇的方式不一样,随之而来的情感体验是完全不同的。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以色列心理学和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内曼用实验证明了人类的决策行为通常会偏离标准经济理论所预测的结果,习惯依靠无意识的偏见和经验法则行事。这大概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女孩子在第一次相亲时会直接把对方Pass,有时甚至都说不出一个理由。

学员小小就是这样,过惯了单身生活的她,对恋爱一直是随遇而安的态度。有一次,小小实在耐不住朋友的软磨硬泡,硬着头皮去见所谓的优质靠谱男。回来之后,朋友兴奋地问她感觉如何,小小眉头一皱,说:“不咋样。”朋友好奇地问:“哪里感觉不对?”小小耸了耸肩,一脸迷茫地说:“不知道。”其实,小小的认知机制还停留于自己满意的单身状态中,恋爱对她来说或者可有可无,或者没那么着急。在这种情况下,相亲对象再好也无济于事。

变着花样去相亲

客观地评价,相亲优劣势共存,具有两面性。相亲如同吃快餐般能快速果腹,却难以顾及营养均衡;相亲能够快速地匹配男女双方的“硬条件”,却难以让人在短时间内认识和发现彼此的“软内涵”;相亲不乏两人相见恨晚和一见钟情的情况,却也难以摆脱两颗陌生的心之间的“傲慢与偏见”。

其实,相亲只是一种打开心扉的方式,一个追求爱情的开始。相亲未必成功,但拒绝相亲,也会失去很多机会,甚至还可能会错过属于你的白马王子。所以,渴望恋爱和婚姻的姑娘们,面对相亲时,你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以积极端正的态度去面对相亲,可以挑剔,不可逃避,可以不积极,但不能完全放弃。要保持乐观,坚信相亲能够能让你在“阅人”的时候“阅己”,不断从相亲的失败中总结反思,有过则改,无过加勉,让每一次相亲都成为你追求完美的垫脚石。有心人,天不负,满怀期待、迎风飞翔的你也许在下一次就能遇到真爱。

其次,不要过于看重细节。在短暂的时间内,经过简单的了解,两个单身已久的人想要快速碰撞出火花简直难上加难。所以,要多一点耐心宽容,少一丝吹毛求疵。

不要因为一句不经意却令你反感的话瞬间对对方失去任何好感;不要因为偶然的一次迟到就判定对方习惯不守时;更不要因为对方不了解你的过往,无意中刺痛你柔弱敏感的神经,而将他拉入黑名单。没人能随时随地保持完美,何况是刚刚相识、互相并不了解的两位“新人”。

只有平心静气地从多个角度、由外至内去了解,才能不断地发现对方的优缺点,才能准确判断对方与自己的匹配程度,以及两人牵手的可能性。要记住,往往一辈子的错过,就源于一次小小的过错。

再次,掌握必要的相亲技巧。讲究方式方法、步步为营,才能提高相亲的成功率。见面前要做足功课,尽可能多地了解对方的信息,这样,既便于你判断两人之间的相似性,也能为见面聊天时找到共同话题做好铺垫。同时,梳妆打扮也很重要,根据不同的相亲对象、不同的约会地点搭配不同的衣服、鞋子和饰品,精心做好准备。见面时,要保持心情愉悦和注意力集中,饶有兴趣的倾听态度、优雅得体的谈吐和举手投足间透露的涵养,也会让你的印象分不断提升。

最后,学会“变着花样”去相亲。相亲是一种形式而非捷径,是一种过程而非目的。不要拘泥于形式,也不要目的性太强地专注于结果。

学员柠檬在屡次相亲失败之后,不再相信一对一的约会相亲,而是经常和一群志趣相投的人去旅行,久而久之,在行万里路的过程中,她结识了越来越多的人。在轻松的环境中,她能够更加自然地表达自己,在感兴趣的事情面前又能展现出自己闪光的一面。最终,在一次登山时她遇到了自己的Mr.Right。

“没有憋死的牛,只有愚死的汉”,如同柠檬一样,若常规的相亲方式不奏效,你完全可以换条路走,通过参加各类朋友的聚会、各种体育运动俱乐部、各种形式的兴趣小组等,扩大自己的社交面和朋友圈,将“相亲”蕴含于日常交际和生活之中,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条条道路通罗马”,我相信,只要你在相亲的路上不忘初心、勇敢前行,就一定能够找到属于你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