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对方,对方才会喜欢你

我常听到许多人埋怨“我性情过于羞怯,很难引起别人注意”、“没有人会对我感兴趣”,或是“别人并不想认识我”等。不错,别人为什么要喜欢你呢?这世界并没有义务非要喜欢你或我,或任何一个人。有什么特别理由别人会特别选中你(无论是工作或社交的理由)?除非我们具有他们所要的特质,否则,他们没有必要特别注意到你。

玛丽安·安德逊曾经很生动地描述她早期的生活,她那时事业失败,整个人很不得志,几乎就要放弃歌唱生涯。后来,凭借祈告和心灵的追求,她才逐渐恢复勇气和信心,准备继续为自己的事业奋斗下去。有一天,她兴致勃勃地向母亲说道:“我要再唱下去!我要每个人都喜欢我!我要继续追求完美!”

母亲回答道:“很好啊!这是很好的志向,但是,要知道,人在成就伟大的事业之前,必须先学会谦卑。”玛丽安听了深受感动,因此决心在音乐造诣上“力求”完美,而不是“想要”完美。“谦卑先于伟大”,这是母亲给她的最好赠言。

著名作家荷马·克洛维是我的好朋友,十分懂得交友之道。凡是碰到他的人,无论是清道夫、百万富翁、妇孺老幼,都会在与他相处15分钟之内对他产生好感。小孩会爬到他的膝上,朋友家的仆人会特别用心为他准备餐点,而且假如有人宣布:“今晚荷马·克洛维会到这里来!”则当天的宴会一定没有人缺席。除朋友间深厚的感情之外,荷马·克洛维的家人也都十分敬爱他。他的妻子、女儿,还有好几个孙儿女,全都对他称赞不已。

究竟这位作家是如何赢得这种幸福的?他既不年轻,又不英俊,更不是百万富翁,他有什么魅力可以吸引人呢?说来也很简单,就是待人诚恳、热爱他人而已。他一点也不矫揉造作,并且能让别人感觉到他真的喜欢、关心他们。对他来说,对方是什么人,或做什么事,他都不会在意。只要是身为一个人,对他便意义重大,值得付出关爱。每次他遇见陌生人,很快就能像老朋友一样交谈起来,并不是专谈自己的事,而是尽量谈对方的事。他借由问问题,可以知道对方是从哪里来、做什么事、有没有什么家人等。他也不会唠叨个不停,只是向对方表示自己的兴趣和关心,借以建立起友谊。

当然,为了要得到友谊和情爱,我们必须先认清“施与比受用更有福”,然后把这种认知用实际行为表现出来。我们不能只是把金矿藏在内心,黄金必须使用才能显示其价值,像《圣经》所说的:“由所结的果子,便可认出他们来。”这种方法,连最爱嘲笑人生的人,都会像阳光下的花朵一样吐露芬芳。正像约瑟夫·格鲁大使所说的:“外交的秘诀仅在5个字——我要喜欢你。”

由此我们知道了得到友谊的最佳方法是必须注重施与,而不是获得,但应该是亲自赢取得来的,而不是靠一时的吸引或哄骗。所谓赢取友谊的能力,并不是指勾肩搭背、与人攀谈、动作滑稽或讲些逗趣的笑话等。那应该指的是一种心境、一种处世的态度或是一种愿意把自己的爱、兴趣、注意力及服务精神献给他人的愿望。

好几年前,我准备发表演讲,当时的听众据说相当难缠。我事前与一位好朋友共餐,免不了流露出紧张的情绪。“假如听众不同意我讲的话怎么办?”我神经兮兮地问这位朋友,“假如他们不喜欢我,该怎么办?”

“不错,”朋友回答道,“他们为什么要喜欢你呢?你能给他们干什么?你认为自己要讲的话很重要吗?”

“我承认那些东西对我来说,的确意义十分重大。”我说道。

“很好,”她继续说道,“我倒不觉得听众喜不喜欢你有什么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把要讲的信息传达出去。至于他们喜欢或讨厌你,又有什么关系呢?至少,你已完成了任务。”

朋友的这番话,改变了我对演讲的整个看法。现在,每当我准备发表演讲的时候,都会在事前先静心祷告“传达出对这些听众有益的信息来,让他们有所收获,满心欢喜地回家”。这样的祷告对我十分有用,而我也的确希望能对听众有帮助。这样的祷告使我谦卑地体会到自己只不过是个传达某些信息的演讲员,而不是要显露自己的学问或者风采。我的目的是要带给听众一些鼓舞性的思想,以期对他们的生活有助益。

同理,我们总希望别人先来喜欢我们,却不曾想到要如何才能让别人喜欢。现在就让我们着手去做所有能激发爱和友情的事吧。在这方面,威廉·奥斯勒爵士的话很值得我们思索,他说:“我们应该做的不是张望缥缈的未来,而是脚踏实地做好眼前的事。”

卡耐基提醒

我们如果想要赢得更多人的喜欢,营造更广的人际关系,那么我们就应当认清这条真理:“真心地喜欢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