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抗争,要么逃离

当我们受到攻击或是感觉生命受到威胁时,为了自我保护,就会产生“要么抗争,要么逃离”的本能反应。这种反应是我们大脑内部根深蒂固的生理机制。我们处于危险状态时,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就会被激活。此时,肾上腺素、皮质醇和其他类型的激素都会被释放出来进入我们的血液,而接下来,我们就会心跳加速、血压上升、呼吸急促。我们的血液也会改变路径,从消化系统流向肌肉和四肢,为我们提供额外的能量和养料,以用于逃离或抗争。这时候,我们变得高度紧张,更容易产生心理冲动。在这种过分警惕的状态下,任何事物都可能被我们视为生存的敌人和障碍。身体出现这种反应,是我们的生命在受到威胁时产生的一种强大的自我保护的本能。

由于有些“威胁”只是我们头脑中的想象物,所以我们既不可能选择逃离,也不能够与那些被我们视为“敌人”的压力进行抗争。譬如在公司里,当我们被顶头上司呵斥和批评时,我们只能保持冷静;当一个项目的截止日期迫在眉睫时,我们只能一边不停地给客户打电话,一边焦急地等待技术人员抓紧时间,帮助我们把突然出了问题的电脑修好;当我们遇到交通堵塞时,虽然很想发泄不满之情,但顶多只能在心里暗暗咒骂——仅此而已!

我们每天都要与人或事打交道,因此总会经历某些足以让我们产生压力的事情,它们不仅激起我们“要么抗争,要么逃离”的反应,也会使我们变得焦躁易怒,富有攻击性,而且很容易反应过激。这些压力因素甚至会对我们的精神和心理状态产生致命的影响,因为我们觉得不管怎样努力都无法摆脱接踵而来的危机感。压力激素的积聚会导致身体产生各种病症,包括头痛、过敏性胃炎、高血压、慢性疲劳、抑郁症和过敏症。

曾任职于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的汉斯·H.B.塞尔耶博士,是出生于匈牙利的压力研究的先驱者,他从生理、心理和行为层次上把我们对压力的反应进行了“阶段划分”。在生理层次上,我们的身体首先进入“警戒期”,然后是“抵抗期”(这时,我们的身体需要彻底放松下来),随即进入“疲劳期”。我们对压力产生的心理层次的反应,容易导致焦虑、恐惧、愤怒、紧张、沮丧、无助和抑郁。在行为层次上,我们习惯于通过某些途径把压力导致的负面情绪释放出去——我们可能吃得很多,也可能吃得很少;我们会大量饮酒或吸烟,甚至需要服下更多的药物;我们要么喜欢和别人争执,要么不声不响地把自己封闭起来。这种行为模式也就是我们在此所说的“要么抗争,要么逃离”。

当男人产生“要么抗争,要么逃离”的反应时,身体就会释放出后叶加压素和大量的睾丸素。后叶加压素和睾丸素一旦结合,就会抑制催产素的生成。由于催产素的生成过程被抑制,男人就会丧失这种内在的“镇静剂”,因而很难保持冷静状态。而女人通常借助大量催产素对付压力。在日常生活中,女人常因压力过大产生激烈的情感反应,不过,当男人准备“抗争”,致使气氛变得异常紧张,甚至可能对女人的安全造成威胁时,女人通常都会选择退让,及时打开“安全阀”,让对方冷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