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封信:大多数痛苦,都来自关系

青辂:龙哥好。我想问一下我该怎么劝长辈不乱买东西。

妈妈自从疫情在家就经常在购物网站上买买买,一天下来能买20多个快递。短短一周下单的金额有5000多块,我倒不是心疼钱,只是家里东西越来越多,要是有能用的也行,但很多都是冲动消费买的,根本没什么用。这可怎么办呀?

李尚龙回信:

青辂,你好。每次我心情不好的时候都会反复读一本书,叫《被讨厌的勇气》。因为我发现成年人的世界,心情不好的主要原因几乎都与人际关系有关。其实人只要做到两点就能很开心,第一叫“关你屁事”,第二叫“关我屁事”。但当事人是妈妈时,“关我屁事”这句话好像很难说出口。实际上你真的可以说出口,而且说完之后,心情真的会好很多。因为一个人一旦跟另外一个人树立边界感,他的心情就会舒服很多。

我妈也喜欢买东西,还经常给我买东西,比方说我妈特别喜欢给我买一些腌制的牛肉跟鸡肉。有一天我回到家,发现我们家门口堆满了快递,我就知道我妈又给我买东西了。于是,我很认真地跟我妈说:“妈,你能不能帮我一个忙,不要再给我买东西了。下次再买,我直接拒收了啊。”一开始她还是坚持给我买,买一次我拒收一次,后来她就不买了。

也就是说,课题一旦分离,一切就简单很多。你的妈妈短短一周就花了5000块,这钱是她的还是你的,还是你们共有的?如果钱是她的,买的东西也多是她在用,那你不应该管她,因为这是她的事情。如果钱是你的,你可以直接跟她说不要再买了,也可以直接停掉她的亲人代付。这样做可能会导致你妈认为你不孝,那你就多请她吃一点好吃的,让她看两场她们那个年代的话剧或者电影不就行了。我就是这么哄我妈开心的,效果还不错,你不妨也试试。有段日子我跟我妈说:“反正我一个月就给您这么多钱,您随便买,但是超过这个费用,您得自己想办法,因为您儿子的能力就这么多。”这和我小时候父亲教育我的逻辑是一样的,做事要有总量控制,我觉得他说得很对。

你看,我就是这样完成了课题分离。其实越亲的人越不容易实现课题分离,总是把事情搅和在一起,最后搞得大家焦头烂额,烦恼不已。其实只要回到问题的原位,就能把很多事情想明白。大家都是成年人,永远不要扛着别人的课题跑,守好自己的位置就可以了。

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上课不听讲,回家不好好做作业,天天就知道打游戏,如果你是孩子的父母,你会怎么做?大多数情况下,你会想尽一切办法让他学习,让他上辅导班,给他请家教。有时候也免不了耳提面命,不做完作业就家法伺候,大巴掌给他扇沟里。但是,你想过没有,越是采用这种强制性的手段,越难让孩子真正发自内心地爱上学习。当然,有些家长把心思花在引导孩子的学习兴趣上,但从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的“课题分离”概念出发,这根本不重要。面对这种情况,你首先要考虑的是,孩子学习不好是谁的课题?不是思考怎么才能让孩子爱上学习,而是思考孩子学不学习到底跟谁有关。然后你发现,学习这件事是孩子自己的课题。与此相对,父母命令孩子学习,就是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双方自然免不了发生冲突。当然,你可能会想,让孩子学习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这怎么能是妄加干涉别人的课题呢?因为孩子选择不学习,由此导致的未来人生的后果最终要由他自己承担。

同理,你看看夫妻关系,你跟父母之间的关系,当你们发生矛盾时,是不是都是其中一方对另一方的课题妄加干涉?我们一定要明白,如果你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冲突是绝对不可能避免的。所以,我们必须学会把自己的课题和别人的课题区分开来。人际关系造成的烦恼,其实都源于要么别人对你的课题妄加干涉,要么你开始干涉别人的课题。

请注意,这并不意味着阿德勒的心理学是推崇放纵主义的,而是让你思考是谁的责任。父母要随时准备好给孩子提供充分的支持,在孩子没有向你求助的时候,不要去指手画脚,不要觉得自己帮他选的路就是最好的路。最好的亲子关系是父母负责带路,孩子负责走好每一步。

所以,与其整体被这些事情搞得烦闷不已,不如让问题简单化。做好你该做的,那些令人烦恼的事说不定自动迎刃而解。传说中,在希腊首都的街道中心,有供奉天空之神宙斯的圣殿,在圣殿中有一辆古老的战车,在这辆战车上,有非常著名的格尔迪奥斯绳结。据说能解开戈尔迪奥斯绳结的,就是亚洲的统治者。这时候来了一位皇帝,叫亚历山大。亚历山大造访了这座宫殿,解这个绳解了半天,解得痛不欲生。在一番努力仍然无法解开的时候,他拔出宝剑说:“用我亚历山大的方式吧。”一剑将绳结砍成了两段。后来,大家也知道了,亚历山大成为整个欧洲以及亚洲的统治者。

你看,很多课题都是这样子的,你只需要一刀砍断它,问题就简单了很多。所以,没必要那么着急和焦虑,一定有更好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