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蜗:龙哥,你好。朋友总是生活得很小心,在短短二十年里他似乎每天都在忧心忡忡中度过。他怕错过某些机会,他怕伤害到身边的任何人。事实是,他果然错过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拐点,也总是伤害身边对他最好的人。他像一个没长大的宝宝,不成熟,不理性,还爱做梦。他该怎么办啊?
李尚龙回信:
匆蜗,你好。其实你的朋友一点儿也不孤单,一点儿也不特别,因为很多人和你朋友一样,不成熟,不理性,爱做梦。
这样的人实在太多太多了。这种人因为不太清楚生活的残忍性,没有经历太多的风浪,所以显得像个孩子。他们得过且过,害怕自己说的某句话或是做的某件事无意间影响到别人,所以总是活得谨小慎微。请你相信,他真的不是故意的。他的本质就是不想经历社会的复杂性,不想经历生活的磨难。他待在自己的圈子里非常舒服,完全不想出来。对这种人来说,他一辈子可能也做不成什么大事,但也不会太痛苦。
这样的人有个特点,就是害怕和恐惧。他们因为害怕,所以总是错过。他们惧怕改变,于是错过最好的时机。在害怕这个领域里,有一个法则叫:你越害怕什么,就会越来什么。这其实就是心理学所说的“自证预言”。这种自证预言我们前面说过,就是自己证明自己是对的,用实际行动来告诉别人自己有多不幸。
恐惧是一种刻在我们骨子里的东西。原始社会的人看到野兽会分泌出大量的内啡肽和多巴胺,这种状态一直保留到今天。人们在开心的时候,会停下来享受当下的生活。一旦心怀恐惧,马上采取行动,避免危险。结果,因为恐惧做出的决定往往是错的。之所以出现糟糕的结果,是人一旦恐惧,判断力就会出问题。你没有独立且安静的思考,你也没想过这件事你到底是需要还是不需要。因为恐惧,你有了激发自己生命的力量的可能,但这未必是你想要的。
比如别人都在考研,你不考研好像就落伍了,于是你也开始考研。可是考来考去,你发现自己根本不适合考研,你更适合去工作,更适合出国留学,甚至更适合去创业。但是,你为考研所蹉跎的岁月,算是白费了。再比如你看别人都在创业,一刷短视频全是年薪百万,全是富豪,全是创业成功的人。于是你也可以学着别人创业,然后有人告诉你,跟我学吧,只要交几百块或是几千块就可以拿到他的成功秘籍。结果你还没成功呢,先被别人当作“韭菜”收割了。
其实,面对恐惧最好的方式就是直面它。你告诉自己你为什么担心,你害怕什么发生。你要把这些信息释放出来,如把它写下来,看到白纸上的黑字的时候,你自身的情绪得到了释放,你能更好地找出焦虑背后的原因,最重要的是,你终于可以做点儿什么了。
就我个人来说,每次我遇到不知道该如何抉择的时候,我就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拿一张A4纸在上面画思维导图、写利弊。直到我弄清楚自己真的喜欢什么为止,然后我再做决定。
这样,我既不容易焦虑,也不容易跟风。我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才能走得更远。
然后,我们说说梦想。我一直是一个愿意为爱和梦想付出一切的人。但仔细想来,这个“一切”是不确定的,未知的。
比方说,你愿意付出的一切,包括父母对你的期待吗?包括放弃你现在舒适的生活吗?包括你对未来的期待吗?人在年轻时总喜欢说一切,总想付出一切去赢得世界。可是,那个时候仅仅是因为你的一切太少了。当你的一切真的变成了一点点,或者变成了很多的时候,你就开始计算划得来,还是划不来了。
有个电影桥段,给观众展现了很有趣的心理状态。
“你有500万,你捐吗?”
“我捐啊。”
“你有300万,你捐吗?”
“我捐啊。”
“你有1万块,你捐吗?”
“我不捐。”
“为什么?”
“因为我只有1万块。”
人都是在开始拥有了一些基础财富的时候才会意识到所有的任性开始有了成本。那时候,你不会动不动就什么都不在乎了,也不会动不动就在那里拍胸脯大喊“我可以付出一切”。
人都是在绝对放松的时候才会感受到有好事发生,因为你能更好地思考未来。
我经常跟学生讲,保持青春并不代表不改变,不进步,而是时刻记住自己的初心。《小王子》的确让人感觉到年轻,可如果你身边真有这样一个小王子,你多半会烦死他。因为他不停地让你每天画羊,你画了之后,他告诉你这个不对,那个也不对。然后,你问他为什么不对?他还不说,他让你猜。这种感情你不烦吗?那时你可能就要崩溃了。别说小王子是你的父母、孩子了,假设他是你的丈夫或妻子,你肯定会非常崩溃地喊:“你说,你倒是说啊!你给我说明白呀!干吗老让我猜你那个羊到底是什么羊?你想的是什么样的东西能不能说清楚?
不要再让我猜了。”而小王子只会淡淡地回你一句:“你根本就不懂我,怎么跟我在一起啊?”你看,他果然遵循着青春的梦想,但他也不会进步了。
我所理解的长大最好的状态其实就是这么一句话:你遵循成年人的社会规则,但同时记得回家的路。这才是真正的永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