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征南:龙哥好。请问在人生道路上应该选择倾向自我还是顾全大局,两者应该如何维持平衡?
李尚龙回信:
陆征南,你好。我很开心你能这么问,因为回答这个问题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我从佛学的一个理论开始说起吧,人生有三个阶段:
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重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本是佛教里形容人心智变化的三种状态,但这套逻辑特别适合回答你现在的问题。小的时候,我们总是很自私,倾向于自我意识。这并不怪我们,就像《自私的基因》里说的那样,自私是刻在我们基因里的东西。我的二外甥出生的时候,每次我姐拿起筷子,他就拼命地哭泣,好像全世界的食物都要塞进他嘴里才行。他一边哭,一边抓到什么就往嘴巴里放。他为什么不给别人呢?因为自私啊。可谁不是这么过来的呢?谁在懂事之前,不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先让自己吃饱再去管别人呢?可是等到我们懂事了,开始认字了,开始和父母能够同乐,开始了解谦让是美德了,于是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我曾经是一个特别忽略自我感受的人,我上军校的第一天,就被要求放弃自我。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因为你只有失去某些自我,才能为更大的集体牺牲。那段日子我过得很痛苦,一边读萨特的存在主义的书,一边在千篇一律的日子里被要求放弃自我,我感觉自己快要人格分裂了。后来,我患上双向情感障碍。这并不奇怪,因为那个环境要你放弃自我,以便更好地融入大众生活。
其实,走入社会就是一个逐渐忘却自我、融入大众的一个过程。后来我进入新东方当老师,依旧不太敢有很多自我表达,因为我觉得跟着大多数人总不会错,我想听听大家的想法。可是这回我错了,新东方的老师一个比一个有个性,他们每个人都不一样,每个人与其他人比起来都那么不同。也就是那段日子治好了我的双向情感障碍,因为在那个环境下,我什么都可以表达。当一个人可以自由表达并被人认可时,他的自信自然而然就提高了。而自信又促进他更好地表达,更自由地表达,从而回到以自我为中心的表达。但是,你会发现,到达这一层的表达已经不是小时候那种忘记别人纯纯的自私的表达,而是你看过世界,了解过集体社会的话语体系后,重新回归本真的自我表达。
一个没有经历过大局意识和集体意识的人,是不配谈自我表达的。一个没有为别人考虑过的人的表达,只是自私的自我表达。所以,当你经历过越来越多的大局意识的时候,你才会形成一种边界感。这种边界感从里从外地告诉大家,我有我的边界,你有你的大局。我尊重你的大局,也希望自己的边界不被侵犯。直到今天,每次公众发言时我会思考一个问题:这番言论会不会伤害大众?如果会,对不起,我收回。是不是委屈了我自己呢?如果是,我还是要继续说下去。
真正的社会精英,都有一种思维模式,他们顾全大局,同时注重自我精神的表达。也就是说,爱别人的时候,也不会忘记爱自己。所有的大爱都是从小爱开始的,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怎么去爱别人呢?
所以,不要委屈自己,做想做的人,做爱做的事情,只要不伤害别人就好。这就是我给你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