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希望张嘴说的第一句话让人觉得妙不可言,睿智又有内涵。我们也希望听的人会立刻赞赏我们的机智。但是,即便你非常有见解,如果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就算你说得天花乱坠,也会适得其反。
开口之前,先注意一下对方的表情和语气,以便了解其情绪状态是很愉快、很郁闷,还是很烦躁。如果你能注意到对方当时的情绪,并且配合他的情绪和语调,你们的聊天就会合拍了。
另外,还有一些能让对方开口说话的简单技巧,列举如下:
1.用平常的内容来促进友谊
你担心自己的话不够酷而失去吸引力吗?别怕,80%的人对你的第一印象都和你说话的内容关系不大,而和你的态度关系更大。
也许你很羡慕说话机智的同学,可是你要知道,人不会总喜欢脑筋紧绷,一疏忽就会在别人哄堂大笑时,自己却像傻子一样无所适从。这时候,你大概就会知道真诚而平常的话是多么可爱可亲了吧。
无论你说的内容多么平常,只要你以积极的心态,热情地把话说出来,就可以引人入胜。其中的窍门就是:要让对方感到轻松,而且听起来真诚。不过要注意,就算是真诚和平常的话,也不要抱怨和说粗话。
如果你一开口就抱怨,人家就会把你贴上爱抱怨的标签。就算你是全天下最乐观的人,那又怎样?别人根本不知道。如果一开口就粗话连篇,却很可能使他人感到讨厌。
要想说些知心话,最好让你们的对话在和风细雨中进行。
2.偷听目标对象与他人的对话
如果你下定决心要和某人搭话,而你没有发现她(他)身上任何可以成为话题的特征,而且也找不到愿意为你介绍的人,更糟糕的是,她(他)似乎和一群朋友谈得很投入,看来她(他)
根本没把你放在眼里。
别担心,任何障碍都阻挡不了下定决心的你,这时可以使出“偷听”这招。当然,偷听总给人“偷偷摸摸”的坏印象,但你的偷听显然不是为了阴暗的目的,你只是想和他交朋友。这时,走近你想接触的那群人,等待一些关键字眼,听到稍微值得利用的借口就赶快加入谈话。
“对不起,我恰好听到你说……”然后接上一些与当时有关的话题。比方说,“我刚好听到你们在说建公众号,我也想建一个,能不能给我一些建议?”
他们会不会吓一跳?会,但只有一下子吧。
他们会不会很快就恢复过来?当然。也是一下子吧。
他们会不会让你加入他们的谈话?当然没问题。
这样不就打进这个圈子了吗?现在,你可以把话题转到你所希望的方向了。
3.仔细体味话里的话
沟通高手都知道,每个念头一定自有来历。
你对一位同事说:“××同事真是个怪人,每次我和他说话,他都爱答不理的。”这位同事这样说道:“很多同事都这么看他。”
注意!这位同事的言下之意很可能是他有不同的看法。你如果忽略这个不寻常的细节,继续按你的思路说下去,你很可能错过一个了解××的机会,尤其是让你面前的这位同事觉得你没什么见解,因而让接下来的谈话显得敷衍。
仔细注意对方提及的不寻常字眼,如一切偏离主题的地点、时间、人名等。朝这个方向进行发问就对了,因为这些才是对方喜欢谈的。
现在你想休息一下,不想说很多话。但你又不想打消朋友的热情,这时该怎么办?你可以像鹦鹉学舌一样,重复别人说过的话,就足够让人着迷了。比如:
“我看了陈坤演的《寻龙诀》。”
“《寻龙诀》?”
“对呀,是天下霸唱的小说改编的,编剧也是天下霸唱。
里面的胡一八是陈坤演的。”
“胡一八是陈坤演的?”
“嗯!还有黄渤和舒淇……”
在交谈过程中,似乎有颗球在不停地来回弹跳。先是你说,接着对方说,然后你再说……就这么交替进行着。轮到你说话时,也许你头脑里会一片空白。
别急,你不必绞尽脑汁对付对方打来的“球”,而只要重复她(他)说的最后三四个字,像鹦鹉学舌一样就足够了。不过,你一定得说得有感情,像在问问题,让对方觉得你很好奇,希望听他继续讲下去。
5.不轻易讲自己的小瑕疵
很多人认为,如果和一个刚认识的人聊天,为了让对方觉得自己亲切可人,应该跟他分享一些小秘密——谈谈自己的隐私事,或坦白过去的缺陷,比如小时候尿床、磨牙、吮大拇指,或现在的一些健康小问题,以便拉近双方间的距离。其实,这要视情况而定,有时候的确可以。
研究显示,如果某人的身份地位较高,他透露小小的弱点,可以让人觉得他较有亲和力。比如说,超级歌星想跟歌迷交朋友,可以透露自己当年抱着吉他挤火车的事。如果你在单位表现很好,可以透露自己在以前犯的一些低级错误。
但假如你不是上述类型的人,最好采取保守策略,慢一点再把自己的缺陷展示出来。等你和新朋友的关系更深入以后再搬出你的“丑事”,好好地自嘲一番。那时,你的自嘲就可以成为温暖的亲近感了。
说教、刻板、傲慢是聊天三大恶症。如果谁患了这三个症状,哪怕只是其中一个,都有可能成为聊天终结者,从此难以和别人的心联结。
6.别心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有一个女孩对自己的老师说:“我不知道为什么和你就能说心里话,和妈妈就说不了。”其实问题的答案,在此之前她已经告诉老师了,她的妈妈听她说不想去上学,心急火燎地问她“你说你到底为什么不想去上学啊?你说啊!”面对妈妈这么急促地提问,女孩感到手足无措。她说:“本来想说什么来着,可是又突然觉得不知从何说起,到最后,脑袋里一片空白。”其实每个人心底一些柔软而细密的感受,是需要一个氛围才能说出来的。越急越说不出口,这大概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另一种注脚吧。
有的家长常常抱怨孩子不和自己说心里话,一般人们会说,这是缺乏沟通造成的。但是怎样才能沟通?沟通以什么形式为最好?两个人正襟危坐,面容严肃地说“让我们说说心里话吧。”这样能沟通吗?
说教的语气和体态会给人与人的沟通制造障碍。当然,最根本的障碍还是说教的思想。有说教思想的人,常常会强行叫别人实现他的愿望或想法,甚至于连沟通方式也不讲,思路粗率,言语乏味。
聊天是沟通心灵的最好的形式之一。因为聊天没有强烈的目的性,能够营造轻松、闲适、愉悦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心灵是开放的,就像花朵在和煦的春风中开放,而在暴风骤雨中却只能萎谢凋零一样。
7.不做刻板的书呆子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好本职工作,这样的工作精神诚然可贵。不过,如果因此而缺乏生活的趣味,也是一种损失。想一想,有多少同事愿意在业余时间总谈论工作?如果你给同事们一个呆板的印象,那很可能不会有多少同事喜欢和你聊天了。
最好不要做一个只关心工作的人,要对大家关心的事有所了解,尽管有些你并不真的关心。比如听听时事新闻,打听“奔跑吧兄弟”的进展,到网上论坛里看看热帖,等等,都可以找到大家关心的事。毕竟你是生活在一个集体里,毕竟我们的生活不能总是工作。聊天也许无益于业绩,却可以成为放松情绪的体操。
现在,人们普遍看重工作业绩,对与工作无关的事,尤其是对可能会对工作产生干扰的事,都尽力杜绝。很多职场人士都是这样的态度。虽然没有人愿意成为工作机器,却无力抗拒,只有感到无奈。唯工作论,是一种机械化的思想。这种思想过分重视人的工作能力,却忽视人的内心生活和情感表达。
人生若要出彩,光是有学识还不够,还要多关心世事,懂得些生活常识,重视自己的郁闷和眼泪。作家沈从文说:“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他说的大书,也是指世事、常识和人情。而这些,怎样去体验和获知呢?与人聊天不是唯一的方式,但肯定是比较重要的方式之一。
聊天,作为一种日常的交谈形式,能够卸下套在身上的盔甲,让人生活在一种自在的状态当中。这大概是“聊天”给人带来的乐趣和意义吧。
8.不做傲慢的井底之蛙
在和别人聊天时,假想你们之间有个巨型的旋转式聚光灯。你讲话的时候,聚光灯就照着你,朋友一开口,灯光就照着他。一般来说,聚光灯照你的时间越短,对方就会越觉得你有趣。
这是为什么呢?
“每次我认识别人,问问他们的生活,总是能有所得,所以我总把聚光灯转到别人身上。”真正有自信的人,都是这种作风。有时候,“听”比“说”更有风度。虚心聆听别人,表达了自己的敬人之意,才能俘获说话人的心。
傲慢的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和这样的人聊天,你只会被他滔滔不绝的言辞遮蔽。这时,聊天已成为他一个人的表演,和聊天的真正意义相去甚远。
真正的聊天,应该为每个聊天参与者提供足够的空间,让每个人都受到尊重。傲慢的聊天者就像呱呱自鸣的井底之蛙,他们的表演只会让聊天以光速终结,无奈的人们只好丢下他,自己一溜烟逃跑。
我们都希望张口说的第一句话就让人觉得字字玑珠,睿智又有内涵。我们也希望听的人会马上赏识我们说话的机智。然而,聊天的重点不在于详述事实或措辞,而在于它能让对方感到舒服。
聊天的目的是让人放松,我们嘴里发出的声音要给人轻松的感觉,像小猫的“喵呜”、孩子的“哼哦”,或者是圣歌一般。
所以谈天说地的首要之务,就是配合对方的情绪。
有些话题是女人拒绝不了的,只要抓住那些绝妙的话题搭话便会轻而易举地成功。我们可以将搭话的开场白定位为“相亲式”,第一次见面,就好比相亲,成不成就看这一遭了,小心谨慎地把你的开场白说到位,对方一定乐意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