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这是说话的一个技巧,也是一个原则。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鬼谷子曾经精辟地总结与各种各样的人谈话的方法:“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言依于辩,与辩者言依于事;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豪,与贫者言依于利;与战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于敢,与愚者言依于锐。说人主者,必与之言奇;说人臣者,必与之言私。”因此,在与人交谈时,一定要对其情况做一个客观的了解。只有知己知彼才能针对不同的对手,采取不同的说话技巧。
有一条船航行至海上时,突然发生了意外。船长命令大副去叫乘客弃船。结果却是大副悻悻而回,他说:“乘客都不愿意弃船,对不起,我实在没办法了。”
船长只好亲自到甲板上去。不一会儿,他便微笑着回来了,然后对大副说:“他们都跳下去了,我们也走吧!”大副很惊讶,于是问船长是怎么做到的。
船长说:“我首先对那个英国人说:‘作为绅士,你应该做出表率。’然后他就跳下去了。接着,我对法国人说:‘那种样子是很浪漫而且潇洒的。’于是他也跳了下去。然后,我板着脸对德国人说:
‘这是命令,你必须跳下去。’于是德国人也跳了下去。我对伊拉克人说:‘这是将军和真主的旨意。’他马上起身,还没穿救生衣就跳了下去。”
大副听了十分佩服,说道:“太妙了,船长,那么美国人呢?”船长回答:“我说:‘您买了保险的,先生。’于是美国人夹着皮包跳下水去了。”
故事中讲述的可能并不是一件真实的事,但是却说明了一个道理——说话要因人而异。
正所谓“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生活中,每个人的身份、职业、经历、文化教养、思想、性格、处境、心情等都不相同,聪明的人要针对不同对象和对象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这样才能达到有效的说话的目的。
《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叫许允的人在吏部做官,他提拔了很多同乡人。魏明帝察觉之后便派人去抓他。他的妻子在他即将被带走时,赶出来告诫他说:“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让他向皇帝申明道理,而不要寄希望于哀情求饶。因为,依皇帝的身份和地位是不可能随便以情断事的,皇帝以国为大,以公为重,只有以理断事、以理说话,才能维护好国家利益和作为一国之主的身份地位。
于是,当魏明帝审讯许允的时候,许允直率地回答说:“陛下规定的用人原则是‘唯贤是举’,我的同乡我最了解,请陛下考察他们是否合格,如果不称职,臣愿受处罚。”于是魏明帝派人考察许允提拔的同乡,他们都很称职,于是将许允释放了,还赏了他一套新衣服。
说话要考虑对方的身份地位。许允提拔同乡,根据的是朝廷制定的荐举制度。不管此举妥不妥当,它都合乎皇帝在其身份地位上所认可的“理”。许允的妻子深知跟皇帝难于求情,却可以以“理”相争,于是叮嘱许允以“举尔所知”和用人称职之“理”,来规避提拔同乡、结党营私之嫌。这可以说是善于根据说话对象的身份地位选择说话方式的绝好例子。
生活中,人是各种各样的,他们的心理特点、脾气秉性、语言习惯也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他们对语言信息的要求是不同的。所以,在与人交谈时,聪明人不会用不变的说话方式来交流。与不同的对象谈话就要采用不同的谈话方式,“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
在日常说话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说话要根据文化知识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与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人说话,应尽量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让对方能够听得明白。而与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人谈话,说话时则需要讲究一点语言的修饰,可适当地使用较为正式的谈话方式。
(2)说话应根据说话人的身份地位而有所讲究。在一起谈话的人,往往有着身份、地位的差别,此时说话就不应太过随便,根据对方的身份、地位可适当地说出自己的见解。要三思后才开口,切忌直言不讳。
(3)说话要根据双方关系的不同而所有区别。一般来说,说话人与倾听者之间一般有平等、上下、疏密、亲朋等不同关系,所以话语的多少、话语的亲密程度都要所有区别,这样才能使得与谈话人之间有着轻松的谈话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