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劝将不如激将。”“激将法”就是利用人们的自尊心和逆反心理,从相反的角度“刺激”对方“不服气”的情绪,使其产生一种发奋进取的“内驱力”。如此一来,就能把对方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实现良好的预期,达到其他劝说方法不能奏效的结果。
三国时期,诸葛亮就是用激将法来说服周瑜和他们联合起来一起抗击曹操的。当时曹操正率领大军南下,刘备根本无法与曹军抗衡,于是派出诸葛亮去东吴游说,希望得到东吴的帮助。
周瑜掌管着东吴的兵马大权,诸葛亮深知要想得到东吴的帮助,首先要说服周瑜。但是周瑜和东吴方面都不想跟曹操发生战争,所以诸葛亮打算用计谋说服周瑜。
在鲁肃的陪同下,诸葛亮见到了周瑜。周瑜听鲁肃汇报完当前的军事情况后,说道:“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应该投降曹操。”周瑜如此回答,也是为了试探诸葛亮的反应,想摸清诸葛亮来东吴的真实意图。
诸葛亮十分清楚周瑜的目的,他笑了笑说:“东吴其实大可不必担心,你们只要把大乔、小乔两位美女献给曹操,曹操的百万军队自然就会无条件撤退。”接着,诸葛亮又高声朗诵起曹植写的《铜雀台赋》:“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朗诵完《铜雀台赋》之后,诸葛亮解释道:“这首赋是曹操在漳河修建铜雀台时,他的儿子曹植为了赞美父亲而作。
这首赋的意思是说:在漳河如此风景秀丽的地方,修建了这座金殿玉楼,可谓是美之至极,一定要将东吴的大乔、小乔两位美女藏于此地。我想,对吴国来说,牺牲大乔、小乔来换取国家平安,就像是将两片叶子从大树上摘下来一样。所以,你们不妨将大乔和小乔送到曹营,这样,根本不用将军操心就能将问题解决了。”周瑜听到诸葛亮的话后勃然大怒,他将酒杯狠狠地掷在地上,大声骂道:“曹操这老贼,实在是欺人太甚!”随后,诸葛亮趁机向周瑜分析了天下的形势,更加坚定了周瑜抗曹的决心。第二天,周瑜便向孙权请战说:“主公只要授予臣精兵数万来攻打夏口,臣必定能大破曹军。”由此,诸葛亮成功地联合了吴国。
人的行为不仅受理智的支配,也受感情的驱使,激将法就是利用某些语言使别人放弃理智,凭一时感情冲动行事。所以,激将法最适合在那些经验较少,容易感情用事的对象身上使用。
史密斯在担任美国纽约州州长的时候,当时的辛辛监狱管理混乱,臭名昭著,那里缺了一名看守长,急需一位铁腕人物去管理监狱。一番选择后,史密斯觉得劳斯是最合适的人选,便召见了他说:“去辛辛监狱做看守长如何?”
劳斯大吃一惊,他知道这是苦差事,谁都不愿意去,他考虑着这个险值不值得冒。史密斯见他犹豫不决,便说道:“害怕了?年轻人,我不怪你,这么重要的岗位,需要一个重量级人物才能挑得起这副担子。”
劳斯被史密斯一激,一下来了劲头,欣然接受了这副担子。他上任后,对监狱进行大胆改革,尽力做好罪犯的帮教转化工作。后来,他成了美国最具有影响力的看守长。
人们往往都有逆反心理,你越不让他干什么,他偏干什么,尤其是在气氛激烈的情况下,对于那些好胜心强并且脾气暴躁的人,用“激将法”来达到用他的目的是最好的办法。
孟子说:“一怒而天下定。”将激将法用到沟通中,如果运用得巧妙,往往可以让人改变原来的立场,化解分歧,达到目的。
小王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年轻人,但平时工作却不怎么认真。老板就对他说:“小王,这项工作只能交给你了,我知道你平时工作记录不是很出色,但是没办法,公司现在实在没人手,我希望你能尽心尽力地完成它。”听完这话后,小王很不舒服,甚至有不服气的感觉,心里想:凭什么说我工作不出色?我要让你看看!就这样他把怒气转化为工作的力量,全心全意地去工作。
某公司改革用人制度,决定对中层干部张榜招贤。榜贴出后,大家都看好能力技术俱佳的技术员小陶。然而,由于某种原因,小陶正在犹豫。公司总经理找到他,直言相激:“小陶,你不是大学的高才生吗?我以为你挺有出息的,没有想到你连个部门经理的位子都不敢接,我以前高看你了!你就是个庸才!”
“我是庸才?”话音未落小陶就跳了起来,说:“我非干出个样儿来不可。”他当场揭榜出任了部门经理。
这是使用“激将法”的两个典型的例子,抓住被激励者的心理,狠狠地泼他一盆冷水,打击一下他的情绪,这样他会在愤怒之下迸发出更多的力量。
“劝将不如激将”,意在说明在某些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若需激起某人的斗志,与其苦口婆心地正面劝说,不如故意给其刺激和贬低,从而激发其自尊心、自信心,获得重新振作的可能。需要注意的是,激将法并不是简单的讽刺或者挖苦对方,而是要“别有用心”地使用刺激性语言来激发对方的斗志和勇气,从而达到激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