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打圆场,帮他人夺回面子

所谓打圆场,就是要我们在他人说话陷入僵局或困境时主动地提供帮助,让其在众人面前顺利说话,摆脱尴尬的境地。“打圆场”运用得好,可以融洽气氛、联络感情、消除误会、缓和矛盾、平息争端,还有利于打破僵局,解决问题。因此,“打圆场”是人们交际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理发师傅带了个徒弟。徒弟学艺三个月后,这天正式上岗。他给第一位顾客理完发,顾客照照镜子说:“头发还是太长。”徒弟不语。师傅在一旁笑着解释:“头发长使您显得含蓄,这叫藏而不露,很符合您的身份。”顾客听罢,高兴而去。

徒弟给第二位顾客理完发,顾客照照镜子说:“头发留得太短。”徒弟不语。师傅笑着解释:“头发短使您显得精神、朴实、厚道,让人感到亲切。”顾客听了,欣喜而去。

徒弟给第三位顾客理完发,顾客边交钱边嘟囔:“剪个头花这么长的时间。”徒弟无语。师傅马上笑着解释:“为‘首脑’多花点时间很有必要。您没听说:进门苍头秀士,出门白面书生!”顾客听罢,大笑而去。

徒弟给第四位顾客理完发,顾客边付款边埋怨:“用的时间太短了,20分钟就完事了。”徒弟心中慌张,不知所措。师傅马上笑着抢答:“如今时间就是金钱,‘顶上功夫’速战速决,为您赢得了时间,您何乐而不为?”顾客听了,欢笑告辞。

故事中的这位师傅真是能说会道,他机智灵活,巧妙地“打圆场”,每次得体的解说都使徒弟摆脱了尴尬,让顾客转怨为喜,高兴而去。他成功地“打圆场”的经验,给了我们诸多启示。

“打圆场”,是一门说话的艺术,也能展示一个人的智慧。只有应变能力强、处事灵活的人,才能成功地化干戈为玉帛。

1.帮助圆场

圆场,就是在谈话双方争吵十分激烈时,由中间人将争论双方的观点表达出来,从而使双方心甘情愿地接受彼此的观点,以达到解围的目的。

清末的陈树屏口才极佳,善于调解纷争。他在江夏当知县时,张之洞在湖北担任督抚,谭继洵担任抚军。张、谭两人素来不和。

一天,陈树屏宴请张之洞、谭继洵等人。聊天过程中,当谈到长江江面宽窄时,谭继洵说江面宽是五里三分,张之洞却说江面宽是七里三分。双方争得面红耳赤,本来轻松的聊天也一下子变得尴尬起来。

陈树屏见状,知道两位上司都在借题发挥,故意争吵。为了缓和气氛,又不能得罪两位上司,他说:“其实两位说得都对。江面在水涨时宽到七里三分,而落潮时便是五里三分。张督抚是指涨潮而言,而谭抚军是指落潮而言的。”陈树屏巧妙地将江宽分解为两种情况,一宽一窄,让张、谭两人的观点都在各自情况下显得正确。他们二人听了如此高明的圆场话,也不好意思再争论下去了。

2.融洽气氛

俗话说:马有失蹄,人有失手。在交谈中,有时候会因为当事人不慎而造成应酬气氛的不顺畅,处于尴尬局面,但又无法摆脱,那就需要局外人随机应变,帮其解决。

一次老同学聚会,大家见面分外亲热,聊得十分高兴。这时,一位男士对一位女士说道:“你当初可是主动追求我的,现在还想我吗?”按理说,在老友重逢迎的气氛中,这些话虽然有些不妥,但也无伤大雅。但这位女士由于某种原因心情不好,竟然脸色一变,气呼呼地说:“你神经病!谁会追求你这种心理龌龊的人。”她的声音很大,在场的人惊讶地看着她,都觉得很尴尬,场面一下子冷下来。这时,另一位女士站了起来,笑着说:“我们小妹的脾气还没变啊,她喜欢谁,就说谁是神经病,说得越厉害越让人受不了,就表明她越喜欢。小妹我说得对吧?”一番话,让大家都想起了大学时的美好生活,不由得七嘴八舌,互相开起玩笑来,一场风波也就平息了。

3.给别人找台阶下

有时候对方陷入谈话困境后,并不是想硬撑下去,而是苦于没有可下的台阶。如果我们能及时巧妙地给对方一个可撤的话题,让对方顺着这个话题撤出去,对方就会顺势而走的。

慈禧是个京戏迷,每次看完京戏后常赏赐艺人一点东西。一次,着名演员杨小楼唱完戏后,慈禧很满意,便将桌子上的糕点赏赐给他。

杨小楼叩头谢恩,但他不想要糕点,便壮着胆子说:“叩谢老佛爷,这些宫廷美食,奴才无福消受,能否另外思赐点……”“要什么?”慈禧心情高兴,并未发怒。

杨小楼又叩头说:“老佛爷可否赐幅墨宝给奴才?”慈禧听了,一时高兴,便让太监捧来笔墨纸砚。慈禧举笔一挥,写了一个“福”字。

站在一旁的小王爷,看了慈禧写的字,悄悄地说:“福字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的呀!”

字写错了,这让杨小楼左右为难。若拿回去被人看到,会说他有欺君之罪。若不拿回去,慈禧一怒之下就会要自己的命。要也不是,不要也不是,他一时急得直冒冷汗。

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慈禧也觉得挺不好意思,既不想让杨小楼拿去错字,又不好意思再要过来。

这时,旁边的李莲英赶紧上说道:“老佛爷之福,比世上任何人都要多出一‘点’呀!”

杨小楼一听,也随声附和道:“老佛爷福多,这万人之上之福,奴才怎么敢领呢!”

慈禧正为下不了台而发愁,听他们这么一说,急忙顺水推舟,笑着说:“好吧,隔天再赐给你吧!”就这样,李莲英为二人解脱了窘境。

就这样,简简单单一句话,成功化解了慈禧的“面子危机”。原本给别人题字,却把“福”字多写了一个点,在众目睽睽下是件挺下不了台的事。幸亏李莲英反应快,找了个说法把这个错误给“补圆”了。这样,既成功化解了慈禧的危机,也为自己赢得了一份“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