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加入一点自己的感情,这样会使语言更有亲和力。极富亲和力的语言是你与别人和谐相处的条件之一。言语亲和,别人才愿意接受你、服从你。
人们普遍渴望自己拥有亲和力,因为这也是渴望与他人亲近、和谐相处的一种心理状态,也可以说是人最基本的内心需求。就像儿童会依恋父母、老人会眷念儿女、兄弟姐妹都会相互帮助一样,人生的旅程也是靠这种相亲相依的关系走完的。
这种亲和力,既是使情感归依的起因,同时也是激发人际交往的动力,它对平衡人类心理,克服势单力薄之不足,起着非常好的调节作用。
人类凭借着亲和力,使自己如此坚强而有力地屹立在大自然的面前。
人的这种求生动机,也是语言亲和力的动力之一。
人都有七情六欲,在情感方面也有喜怒哀乐,正是因为有了丰富的感情世界所以才会使人产生一种归属动机。
当人遇到了喜悦或是悲伤的时候,往往会急欲找他人倾吐,因为这样可以得到理解与宽慰,也可以使人在情感方面有所寄托。所以亲和力的这一源泉就是“归属动机”。
那么如何建立语言亲和力呢?
孔子在周易《十翼》中这样写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古语也有句话如是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说的其实都是一样的道理:类似的人彼此之间比较容易相处与亲近。
因此,在提高自己亲和力的时候,可以尝试用一些方式与他人配合,让他感觉到我们是可以亲近与信赖的。
要培养这样的技巧最主要的就是要配合别人的感受方式。
就像下面这个小例子。
为了推行新政,一位首相在公众场合举行公开演说。演讲正在进行,一个鸡蛋从人群中飞出,正好打中这位首相的脸。安全人员马上搜寻滋事者,结果发现扔鸡蛋的是一个小男孩。
安全人员报告首相后,首相先是指示属下放走小孩,而后又马上叫住小孩,并当众叫助手记录下小孩的名字、家里的电话与地址。台下听众猜想首相可能要对小孩进行处罚,于是感到有些不安。
这时首相对大家说:“我的人生哲学是要在对方的错误中发现我的责任并找到对方的优点。刚才那位小朋友用鸡蛋打我,这种行为是很不礼貌的,但我不会责备他。因为作为首相,我有责任为国家储备人才。那位小朋友能够从那么远的地方,将鸡蛋扔得这么准,证明他是一个可以塑造的人才,所以我要将他的一些情况记下来,以便能更多地了解他,促使其将来能成为我国的棒球选手,为国效力,这就是我的最大愿望。”首相的一席话打消了观众的顾虑,演说继续进行。
一位成功人士是要有一个好口才的,而有一个好口才,关键是要掌握住了语言亲和力。所以,语言亲和力对是否有一个好口才也起着重要作用。要想提高自己的口才,必须提高自己的语言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