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幽默要把握好尺度

培养起一定的幽默感并不是很难,但是要做到能够恰当地把握好幽默的尺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过分的幽默往往会使人产生古怪的感觉,尤其面对刚开始交往的人,你滔滔不绝,笑话连篇,表现出很风趣、很有才华的样子,只会让人反感,使人觉得你过于油嘴滑舌、轻飘虚伪,喜好卖弄自己。

凡事均要讲适度,幽默亦如此。在生活中,适时适地运用幽默,才能使相互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亲密。这在那些旨在纠正他人的幽默技巧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这里就幽默的使用提出三个忠告。

首先是:幽默勿以讥刺他人为乐事。

苛刻的幽默很容易陷入残忍,使他人受到伤害、陷于焦虑之中。通常,讥讽、攻击、责怪他人的幽默,也能引人发笑,但是它却常常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使本应欢乐的场面变得十分难堪。

一位中学教师到某地出差时,拎了一兜香蕉去看望一个多年未见、新近升为副处长的老同学。老同学心宽体胖,雍容富态,开门见是同窗好友,一边让进屋,一边指着他手中的提兜戏谑道:“你何时落魄到走门子了?本处长清正廉明,拒绝歪风邪气腐蚀贿赂。”一句讥讽的调侃,使这位中学教师的自尊心受了伤,他顿生反感,扭头就走了。

显而易见,幽默既不等同于一般的嘲笑、讥讽,也不是为笑而笑、轻佻造作地贫嘴耍滑。幽默是修养的体现,它与中伤截然不同。幽默笑谈是美德,恶语中伤是丑行。真正的幽默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是严肃和趣味间的平衡,它以一种古怪的方式激发出来,却经常表现出心灵的慷慨仁慈。

带有嘲讽意味的幽默极易冒攻击他人的危险,而有所斩获的机会又很小,下面就有一个例子:

某饭店服务员小王不爱刮胡子,多次被批评,但积习难改,于是主管找他谈话。这位主管劈头就问道:“小王,想一想,你身上最锋利的是什么呀?”小王愣了一下,掏出水果刀说:“就这把水果刀了。”经理摇头:“不见得,我看倒是你的胡子。”小王不解:“为什么?”“因为它的穿透力特别强。”(潜台词:你的脸皮特别厚。)小王反应过来以后,气得满脸通红。

由于讥讽幽默的严重负效应,我们在使用幽默对别人进行批评时就要进行严格的推敲,以免使接受者产生被嘲笑、被捉弄的感觉。

其次是:恶作剧有时可以产生幽默效果,但使用时要注意分寸。

恶作剧在乍见之下,似乎并不是什么犯罪的事,但只要分析其潜在意识,就可以发现其中包含着憎恶及攻击性的心理,有时回想自己所做过的恶作剧难免冷汗直流。

有一次,一个男士在某位女同事的抽屉内悄悄地放进了一只死耗子。

或许他只是想跟她开开玩笑,但结果那位女同事受到这突然的惊吓后,从此精神变得过度紧张,心情也变得长期抑郁。

过火的恶作剧很伤人。所以,恶作剧一定要限于天真无邪的玩笑才行,也只有如此才不会伤害到他人的自尊。善意的恶作剧,幽默情趣很浓,自然能给平淡的生活带来清新的空气,让人开心;但捉弄人的不怀好意的恶作剧,不但令人生厌,而且影响人际关系。

好莱坞有一批专爱捉弄人的演员,开起玩笑来无所顾忌,令人瞠目结舌。时常有人用装有火药的雪茄请朋友抽,吓得对方魂飞魄散,这样的恶作剧虽然能让他们在紧张繁乱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放肆地大笑一场,却使被戏弄的对象十分不快。

笑有愉悦功能,也有惩罚功能。嘲讽的笑是典型的惩罚的笑,而恶作剧的笑正是惩罚的笑的一种形态。用弗洛伊德的话来说,恶作剧就是平时压抑的情感与欲望得到了发泄。

第三个忠告是:幽默可能会产生良好的效果,但前提是要把握好幽默的投施量。一句幽默的妙语可以为沟通带来契机和轻松的气氛,但是川流不息的妙语、笑语、警句、讽喻,却只能阻塞沟通。因为“幽默轰炸”通常都会导致思维紧张,使人不知如何是好。试问有谁能不间断地承受强烈的幽默呢?

幽默其实是一柄双刃剑,如果运用的时机、地点乃至言词不当,就可能伤害别人的自尊与情感。如果幽默不能为人酿出欢娱,却强加给人怨愤、痛苦,这是令人遗憾惋惜的事情。我们应该学会怎样避开幽默的禁区。

幽默的社会心理价值并不意味着它的普遍随意性,幽默的文化功用也不说明它具备了万能的效应。这是一朵带刺的玫瑰,是一片风光旖旎的雷区。任何轻率、莽撞的行为都将饱尝苦果,使潇洒轻松走向它的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