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硬话软说,斗智不斗勇

有时,人难免因一时糊涂做一些不适当的事。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把握指责别人的分寸。既要指出对方的错误,又要保留对方的面子。这种情况下,如果分寸把握得不当,要么会使对方感到难堪,破坏了交往的气氛和基础,并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后果,要么让对方占“便宜”的愿望得逞,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一位外销员到广州出差,在街头小货摊上买了几件衣服,付款时发现刚刚还在身上的100多元外汇券不见了。货摊上只有他和姑娘两人,明知与姑娘有关,但他没有抓住把柄。如果他直接提及此事,姑娘定会翻脸说他诬陷人。

在这种情况下,这位外销员没有和她来“硬”的,而是压低声音,悄悄地说:“姑娘,我一下子照顾了你五六十元的生意,你怎么能这样对待我呢?你在这个热闹街道摆摊,一个月收入几百上千,我想你绝对看不上那几张外汇券的。再说,你们做生意的,信誉要紧啊!”他见姑娘似有所动,又恳求道:“人家托我买东西,好不容易换来百把块外汇券,丢了我真没法交待,你就替我仔细找找吧,或许忙乱中混到衣服里去了。我知道,你们个体户还是能体谅人的。”姑娘终于被说动了,她就坡下驴,在衣服堆里找出了外汇券,不好意思地交给对方。

说“软”话会让对方觉得自己是在吃糖,心里甜丝丝的。在上述案例中,这位外销员的一番至情至理的说辞,不但使钱失而复得,而且还可能挽救了一个几乎沦为小偷的青年。

现实生活中,人们普遍存在着吃软不吃硬的心态。特别是性格刚烈、很有主见的人,你如果说“硬”话,比如以命令的口吻,对方不但会不理睬,说不定比你更硬;你如果来“软”的,对方反倒产生同情心,纵使自己为难,也会顺从你的要求。

恳求就属于“软”话的一种。有很多时候,你要想说服人,说软话要比说硬话效果好得多。然而恳求并不是低三下四地哀求,而是一种“智斗”,是一种心理交锋。通过恳求的语言,启发、开导、暗示对方并使对方按你的意思行事。

生活中,要理解人们的合理需要,爱护人的自尊心,只有这样才能把话说到别人的心坎里去。如果不能根据交际对象的心理,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话一出口先挫伤他人的自尊心,必然会吃亏,甚至引起对方的不快而引发争吵。

不要以为绕弯子、兜圈子浪费时间,很多时候,最短的路未必就是最快的路。

有一天,一个小职员正在赶着上班,这天他的公司有一个很重要的会议,会议中的表现关乎他能否升职,所以不能迟到。无奈他的时钟却在关键时刻坏掉,最糟糕的是还有20分钟会议便要开始了。

小职员惟有改乘出租车,希望能赶得上参加会议。

好不容易他截到了一辆出租车,匆匆忙上了车,他便对司机说:“司机先生,我赶时间,拜托你走最短的路!”

司机问道:“先生,是走最短的路,还是走最快的路?”小职员好奇地问:“最短的路不是最快的吗?”“当然不是,现在是繁忙时间,最短的路都会交通堵塞。你要是赶时间的话便得绕道走,虽然多走一点路,却是最快的方法。”听了司机的话,小职员最后还是选择走了最快的路。途中他看见不远处有一条街道交通堵塞得水泄不通,司机解释说那条正是最短的路。

司机所言没差,多走一点路果然畅通无阻,虽然路程较远,却很快便到达目的地。

小职员最终也赶得上会议,还升了职,当上部门主任。

委婉的语言,是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的,是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和关系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