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会问: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拒绝他人?应该怎样拒绝他人呢?怎样做才能使自己不做违心的事,而又不影响友谊呢?这的确是人际交往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拒绝他人时说话的艺术所在。
对于一个会说话的人来说,拒绝他人的技巧也不难掌握,谚语内容丰富,意义深厚,所以人们有时运用话语中的歧义便能委婉、巧妙地拒绝他人,而且不会带来尴尬的局面。
林肯任总统期间,一位朋友向他引荐某人为阁员。由于早就了解到该人品行不好,林肯一直没有同意这件事。
后来,朋友生气地问他:“很久之前就向你提了这件事,怎么到现在还没有结果呢?”
林肯回答说:“我不喜欢他的那副‘长相’。”朋友惊道:“什么!你未免太严厉了吧。长相是父母给的,也怨不得他呀!”
林肯说:“不,一个人一旦超过40岁,就应该为他那副‘长相’负责了。”
朋友当即明白了林肯的意思,再也没有说什么。很显然,林肯所说的“长相”和朋友所说的“长相”根本不是一回事。林肯巧妙地利用词语的歧义性,道出了“这个人品行道德差,我不同意他做阁员”这句实话,既维护了朋友的面子,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歧义”有时是一个词,有时是一句话。
一位著名作家生病了,人们争先恐后地来看望她,重复了千百次的安慰话,于是在病房门口挂起了“谢绝探访”的禁令。不仅如此,她还主动给一位要来看望她的朋友打电话:“听说你要来看‘病’?”“是,是,今晚就来看你。”朋友说。
“可是……我动手术的那个部位实在不方便让你看到呀!”朋友哑然失笑,放弃了前去看望的念头。
像这样用歧义拒绝他人的方法,不单单是领袖、作家的专利,普通人也同样能够使用,而且会有极佳的效果。
一对青年男女在一起工作,男孩对女孩产生了爱慕之情。女孩虽然能够感受到男孩对她的依恋,但不想与他向男女朋友的方向发展,希望与他仍然保持纯真的友情。
一天,男孩准备向女孩表白。女孩从他的表情中已经看了出来,提早做好了思想准备。
男孩:“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你,你是不是喜欢……”女孩:“哦!我喜欢你借给我的那本书,我已经看了两遍了,还是意犹未尽。”
男孩:“你难道看不出来我喜欢……”
女孩:“我知道你也喜欢这类书,以后咱们交换一下学习心得吧。这样可以互相促进。”
男孩:“你有没有……”
女孩:“这么巧呀,我早就有这个想法了。”男孩:“……”
这位女孩运用有歧义的话,三次截断男孩的问话,使得男孩明白了她的想法,于是,不再问了。这比让他直接问出来,而女孩当面予以拒绝,效果自然要好得多。
用歧义拒绝他人最关键的一步就是了解对方的心理,能够“未闻全言而尽知其意”,然后再及时地应付,用对方话语中的歧义搪塞对方的要求,这样不但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还不会破坏到彼此之间的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