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生活中有许多人是善于隐匿自己真实想法的高手。无论是从他的谈话还是他的表情,我们都很难窥之端倪。但不知细心的你发觉没有,其内心情绪的变化往往会通过神态、举止而暴露出来。一位心理学家曾指出:无声语言所显示的意义要比有声语言多得多,而且深刻。他还对此列出了一个公式:
信息的传递=7%言语+38%语音+55%表情虽然人们是用语言交谈,用语言传播信息,但语言并不是说话的全部。无论是说话者还是听话者,信息的准确传播和接受,都还得借助双方的表情、姿态、动作等肢体语言。
真正会说话的人,不仅会用嘴说,还会用表情和肢体语言予表达。事实上,肢体语言本来就是人们用来传情达意的一种重要方式,只要通过眼神、表情、手势或姿态等,就能把自己的心意传达给对方。一个人讲与听的过程,是交替使用眼睛和耳朵的过程。
通过对方无意中显示出来的态度、姿态,了解他的心理,有时能捕捉到比语言表露更真实、更微妙的内心想法。
例如,对方抱着胳膊,表示在思考问题;抱着头,表明一筹莫展;低头走路、步履沉重,说明他心灰气馁;昂首挺胸,高声交谈,是自信的流露;女性一言不发,揉搓手帕,说明她心中有话,却不知从何说起;自信而有实力的人,会探身谦虚地听取别人讲话;抖动双腿,常常是内心不安、苦思对策的举动;若双腿轻微颤动,就可能是心情悠闲的表现。
懂得心理学的人常常通过人体的各种表现,揣摸对方的心理,以达到自己办事的目的。
推销员在星期天做家庭访问,必定会注意采访夫妇翘腿的顺序。如果是妻子先换腿,然后丈夫跟着换,可认为是妻子比较有权力,只要针对妻子进行进攻,90%可以成功;若情形相反,当然是丈夫比较有权力,这就需要针对丈夫进攻了。
办事之前,通过察言观色把握住对方的心理,理解他的微妙变化,有助于我们把握事态的进展。
因此,当我们与人交往时,必须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和表情,是否已经被对方所接受。
有的人一开口就滔滔不绝,但别人却不爱听、听不懂,或者根本不想听。究其原因,问题很可能就出在他的神态举止上。
神情倨傲,会伤害听者的自尊心;态度冷淡,会令听众失去听的兴趣;举止随便,会使听众对你不够重视;表情卑屈,会使听者产生怀疑;动作慌乱,会动摇听众对你的信任感;面容过于严肃,会使听众感到压抑和拘谨……可见,善于说话办事的人,其一举手、一投足,都将影响着信息传播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