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歌德有一次到公园散步,恰巧在一条仅容一人通过的小径上,碰见一位对他抱有成见并把他的作品批得一文不值的批评家。狭路相逢,四目相对。批评家傲慢地说:“对一个傻瓜,我决不让路。”歌德面对辱骂,微微一笑道:“我正好和你相反。”说完往路边一站。顿时,那位批评家的脸变得通红,进退不得。
显然,批评家的言行是粗野失礼的。然而,歌德既没有气极败坏地以谩骂反击,也不想吃哑巴亏,而是接过对方的话头,以礼貌的方式,给以巧妙反击,既教训了对方,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又体现了高雅风度。这就是一种成功的反击形式——反唇相讥。这种反讥往往能抓住对方污辱性话题、机智地加以改造,运用潜台词具体丰富的话语,回敬给对方,简练而精巧,文雅且有力。显然,这是一种具有一定交际价值的以防卫为主旨的表达方式。
首先,可以针对对方的讥讽攻击之词,运用点睛之语,点明事物的本质、问题的要害,“拨乱反正”,使真相大白,将对方陷入不利境地。
其次,有些人常常用不雅事物作比,讥讽、贬低别人的人格。遇到这种情况,你不妨采用同样的思路,以“作比”对“作比”给以反击。
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后,赫肯黎竭力支持和宣传进化论,与宗教势力展开了激烈的论战。教会诅咒他为“达尔文的斗犬”。在伦敦的一次辩论会上,宗教头目看到赫肯黎步入会场,便骂道:“当心,这只狗又来了!”赫肯黎轻蔑地答道:“是啊,盗贼最害怕嗅觉灵敏的猎犬。”短短一句话就有力地回击了对手。在这里,双方都“作比”,然而,赫胥黎巧妙地把两个作比物联系起来,运用“盗贼怕猎犬”这一人所共知的常理,暗示宗教头目与他的现实关系,从而戳穿了宗教头目的丑恶本质和害怕真理的面目。
用作比方式反讥,往往是利用事物间的“相克”关系,或相连关系,附会自己的思想感情,压倒这些不友好的人,达到批驳对方的目的。若用得恰当能产生强烈的讽刺意味和反驳效果。
另外,还有一种就是当对方蓄意制造出一种使人难堪窘迫的局面时,最好的解脱方法莫过于把对方也引入这一局面之中,让其自食其果,作茧自缚。
一天,英国戏剧家萧伯纳正坐在沙发上沉思,坐在他旁边的美国金融家对他说:“萧伯纳先生,如果您让我知道您正在思考什么的话,我愿意给您一美元。”“啊,我的思考一美元也不值,”萧伯纳说,“我所思考的正是你。”金融家想以一美元来取笑萧伯纳,萧伯纳“接过”这廉价的一美元,设计了一个圈套,把它与金融家串联起来,使金融家成为被戏弄的对象。
诗人海涅是犹太人,有一天,两位年轻学者对海涅说:“你知道在塔希提岛上最引起我注意的是什么?在那岛上,既没有犹太人,又没有驴子!”海涅听了,冷静地答道:“不过这种状况是可以改变的,要是我俩一起到塔希提岛上,那时情形将会怎样呢?”年轻学者面红耳赤,无言以对。这也是一种引入,把双方都引入其中,就会形成相反的局面。总之,不管哪种方式的引入,都要使自己从对方制造的窘境中脱身,而把对方置于其中,让其自食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