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陌生人,我们往往可以时时提醒自己要注意谈吐礼仪,因此失礼的时候也不会很多。反倒是面对熟悉的人,我们往往会忽略这点。
丈夫下班后刚进家门,就对妻子叫嚷:“喂,饭菜做好了没有?我快饿死了。”妻子刚做完家务,非常劳累,丈夫没有丝毫关切之语,却还用这种口气对自己说话,妻子感到十分生气,说:“我不是你的保姆,没义务给你做饭。”
结果丈夫听了,也窝了一肚子气。到了晚上,两个人躺在床上的时候,妻子感觉家里好像有小偷进来,她踢了丈夫一脚,说:“喂,好像有人进来了,你下楼去看看。”这时,丈夫没好气地答道:“我不是你的私人保镖,没义务给你巡逻。”关系越亲密,人们就越不喜欢客气,讲话比较直接,有时甚至很难听,比如这些问候:“你还没死啊?”“喂,要死的,你跟我出来一下!”
然而,因关系亲密而不太讲究说话方式,说话太直白,会直接导致与亲人或朋友间的关系出现问题。
小文、小柳和小陈是从小到大一直非常要好的姐妹。为了延续彼此的情谊,她们都未远嫁,在同一个城市生活,在同一个小区居住,经常聚会聊天,过着开心的日子。三家人甚至还定了“娃娃亲”——小文生了闺女,小柳和小陈生的都是儿子,于是小柳和小陈都争着和小文做“亲家”。
然而,就是这样一段深厚的闺密之谊,在那年的夏天却遭遇了挫折。
这一年的7月,小文的女儿得了手足口病。因为3个孩子总是一天到晚在一起玩儿,一听说小文的女儿得了手足口病,小柳和小陈就开始担心了,生怕自己的孩子在一起玩儿时被传染。
那么,如何避免被传染呢?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隔离”,也就是不和小文的孩子一起玩儿。如何做呢?小柳和小陈采用了不同的办法。
小柳的脾气很直,再加上年龄最大,平时她都以大姐自居,一听小文的女儿得了手足口病,她吓得大惊失色,抓起电话就打给小文:“小文啊,听说你家冰冰得手足口病了?那你可千万别带着她到处跑了,这半个月就先别来我家啦!”
其实,小文也是自觉的人,她准备把孩子放在家里进行隔离治疗,原本就没打算带孩子出去。听了小柳的一番话,她直接就把电话挂了,气得晚饭都没吃,她对老公说:“知人知面不知心,真没想到她是这种人。”
小文说:“作为好姐妹,如果说我哪里不好,我都能接受,但她不但不关心我家孩子的病情,还歧视我的孩子,更直接提醒我别去她家,这我没办法接受。”事后,虽然小柳对小文解释说:“我不是那个意思。”但仍然驱散不掉小文心里的阴影,俩人的友情出现了裂痕……
与小柳相比,小陈却是一个会说话、会办事的人。听说小文的女儿病了,作为一个母亲,小陈当然也担心自己的孩子在一起玩儿的时候会被传染,但是她没有直说,而是酝酿好情绪,拨通了小文的电话,慢条斯理地讲起来。
小陈说:“文啊,听说咱宝贝闺女病了?情况怎么样啊?”小文说:“嗯,到医院看了,情况算是稳定下来了。”小陈说:“那就好,又要打针又要吃药的,孩子可真受罪。你也别太担心啊,只有你强大了,才可以保护好宝宝啊!”小文听到这些话,心情好了许多,说:“谢谢,谢谢!只是孩子这些天也不方便出门了,医生说要隔离治疗。”小陈说:“唉,我也愁,我家的宝贝得多难受啊,天天嚷嚷着找冰冰妹妹。我看着都心疼,可是没办法呢。我告诉他,等冰冰妹妹病好了,我带他们一起去游乐园,这才把儿子打发了。”挂了小陈的电话,小文就感叹:“陈姐姐做人,真的没话说。”许多人都认为只需要对陌生人、客人客套,而对那些关系亲密的人则不需要太客气。其实不是这样的,不论什么关系,要想维持下去,前提与基础就是相互尊重。
小雨是一个很有礼貌的人,一次,一位朋友帮他做了点小事,他马上说了声“谢谢”,朋友很奇怪地问:“大家都这么熟悉了,还用得着这么客气吗?”
小雨说:“再熟悉你也没义务对我好,你帮了我,我应该感激你。”
后来,朋友逢人就说小雨的好话。
朋友之间也离不开客套话,因为朋友也有情绪,也有好恶。虽然朋友之间因为相互了解会多担待一些,但有些东西也冒犯不得。
说话做事,要注意别伤了朋友的心。
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关系,适度的客气是维持友好关系的润滑剂。到朋友的家里做客,朋友通常会很客气地对你说:“咱们都是哥们儿,你就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千万不要客气。”若是你把这话当真,那么很可能会惹人讨厌。记住,进入朋友的房间和动朋友的东西之前,应获得别人的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