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言之有物,表达有的放矢,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周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不管是听别人作讲座,领导做报告,还是和周围的人聊天,都会碰到言之无物、空洞乏味的时候,上面讲得很热闹,下面听众却觉得困顿乏味,嫌内容假大空,虚无缥缈,不知所云。听众最怕听到的讲话是言之无物,不知所云。
为什么会出现言之无物的情况呢?究其根本,问题在于谈话者、演讲者没有很好地理解自己的讲话内容。自己都不明白为什么要说话,怎么能期待给听众一个内容充实、言之有物的表达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困难,简单地说就是要很充分地精心准备自己的讲话内容,在开口讲话之前比较透彻地理解问题,才能在表达时做到言之有物,有的放矢。
有一天,林肯律师事务所来了一位行走蹒跚的年老寡妇,她是一位阵亡士兵的妻室。她向林肯泣诉,说她应该领取的400元抚恤金,被一位发放抚恤金的官吏强索去200元的手续费。林肯听了勃然大怒,立刻为她向法庭对那位官吏提起了诉讼。
开庭的时候,林肯用愤怒的目光看着被告,他所说的话,差不多每个字都是十分中肯且言之有物,那种严正的态度、热烈的情感,几乎使他要跳起来剥掉那位被告的皮:“时间一直向前迈进,在1776年的英雄,已经成为过去了,他们是被安置在另一个世界中了。但是,那位英雄已经长眠地下,他的年老衰颓而且又跛的遗孀,此刻来到我们的前面,请求替她申冤。在过去,她也是体态轻盈、声音曼妙的美丽少女,现在她贫无所依了,没有办法,只好来向享受革命先烈所争取到的自由的我们,请求给予同情的帮助和人道的保护。我现在所要问的是,我们是不是应该援助她?”当林肯这样一段中肯的话说完了,居然有人感慨得流下眼泪,大家一致认为那老妇人的抚恤金是分文不能少给的。法庭最后分文不少地追回了士兵遗孀的抚恤金,严肃审判了那个官吏。
不论对谁说话,都要避免空洞的内容,去除那些泛泛而谈、不着边际的言论。言之有物,表达的内容就会充实,就能吸引听者关注,激发听者的兴趣,进而增进交流,达到预期沟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