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子七不责”,对众不责排首位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批评犯错的孩子,这无可厚非,重点是你选择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批评孩子。如果是公共场合,建议还是收手为好,给孩子的自信自尊留条活路,行吗?

有不少家长可能都在大街上看到过这样的场景:一个在前面“暴走”的家长和一个在后面哭闹的孩子,家长不停地训斥,孩子不停地哭。这种“当面教导孩子”的情景总是出其不意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任谁看了都觉得心里不舒服。不过,最不舒服的恐怕就要数孩子了。

在美国,家长从不会在外人面前训斥孩子不争气。他们认为这样是一种犯罪,因为对孩子的当众指责会极大地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他们信奉英国教育家洛克的一句名言:“父母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越看重。孩子觉得自己是有名誉的人,因而会更小心地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若是当众宣布孩子的过失,使其无地自容,他们越会觉得自己的名誉已经受到了侵犯,设法维护别人对自己好评的心思也就越淡薄。”

确实,在公共场合教育孩子真不是一件妥当的事情。不但亲子之间的矛盾公开会招来周围人的侧目、围观,让孩子感觉很没面子,还可能会让孩子对父母心怀不满甚至心生怨恨,严重影响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我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没有人愿意别人看见自己的不足和缺点,这是人的本性,孩子也一样。对于那些自尊心极强的孩子来说,父母当众训斥自己,简直是一种莫大的侮辱,令他们难以接受,甚至可能会引发一些悲剧。

刘洋今年12岁,性格内向,不太爱说话,平时很少和同学交流,学习成绩在班里属于中等水平。

有一次,刘洋妈妈来学校开家长会,老师跟妈妈说,刘洋的成绩最近有些退步。老师的话还没说完,妈妈就大声呵斥起了刘洋:“怎么成绩又退步了,不是回到家一直在看书吗?你怎么就这么笨呢?”同学们迅速围到了老师的办公室前,窃窃私语。刘洋拉了一下妈妈的衣服。

“怎么,还怕别人笑话呀,怕人说你就好好学习呀!”妈妈还是一个劲地说着。刘洋没等妈妈说完,自己跑出去了。

从那以后,刘洋变得更加内向了,总觉得同学们在背地里讨论他,觉得同学们都瞧不起他,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最为可怕的是,刘洋心里开始对妈妈充满怨恨。

家长总觉得在众人面前训斥一下孩子,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是,对孩子来说,这却是天大的事情。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处于担心和害怕的状态中,害怕同学们从此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看自己,担心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等等。时间久了,孩子就容易变得敏感多疑。

有些家长因为孩子在公共场合哭闹、提要求,觉得很没面子,一时急躁就训斥了孩子。可是这样做基本上毫无效果可言,不仅没有维护好家长的面子,还会和孩子之间形成距离和怨恨。这种批评方式不是缺乏爱,而是缺乏尊重;不是缺乏才智,而是缺乏情商。

批评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更应该是一门艺术,一种智慧。为人父母,针对孩子的过失进行教育时,可参照明代思想家吕坤的“育子七不责”。这些老祖宗流传下来的经验与智慧,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1.对众不责: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要责备孩子,要在众人面前给孩子以尊严。

2.愧悔不责:如果孩子已经为自己的过失感到惭愧后悔了,大人就不要责备孩子了。

3.暮夜不责:晚上睡觉前不要责备孩子,此时责备他,孩子带着沮丧失落的情绪上床,要么夜不成寐,要么噩梦连连。

4.饮食不责:正吃饭的时候不要责备孩子,这个时候责备孩子,很容易导致孩子脾胃虚弱。

5.欢庆不责:孩子特别高兴的时候不要责备他。人高兴时,经脉处于畅通的状态,如果孩子忽然被责备,经脉就会立马憋住,对孩子的身体伤害很大。

6.悲忧不责:孩子哭的时候不要责备他。

7.疾病不责:孩子生病的时候不要责备他。生病是人最脆弱的时候,孩子更需要父母的关爱和温暖,这比任何药物都有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