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批评加点“调料”

苏联教育家米哈依尔·斯维特洛夫教子的故事一直在教育界广为流传。

某一天,斯维特洛夫回到家,发现儿子坐在沙发上得意地吐着黑黑的舌头,而家里人则慌作一团,他们一人拿一部电话,都在向医院请求急救。原来是小儿子舒拉别出心裁地喝了半瓶墨水!

看到父亲回来,儿子舒拉还冲父亲做了个鬼脸。斯维特洛夫明白:舒拉一定是想以此成为全家关注的中心。喝下的那种墨水不至于让孩子中毒,所以用不着惊慌。而现在正是教育舒拉的好时机!

于是,他问舒拉:“你真的喝了墨水?”

舒拉没回答,他仍旧得意地坐在那里继续伸出黑黑的舌头。

父亲一点也不恼火,而是从屋里拿出一沓吸墨纸,对小儿子说:“我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请你把这些吸墨纸吞下去,让它们把墨水吸出来!”舒拉看父亲似乎识破了自己的阴谋,便红着脸,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一场虚惊就这样被教育家一句幽默的话冲淡了,“危机”在家人的嬉笑声中结束。此后,舒拉再没犯过类似出风头的错误。

孩子,尤其是男孩子,有时会故意打破常规做出异常的举动。通常,他们是想证明自己勇敢,并希望以此引起别人的注意。

此时,如果父母采用“硬碰硬”的简单方式,孩子很可能会变得更加蛮不讲理。遇到这种情况,做父母的最好借助幽默,用轻松的口吻指出他不通情理之处,使他明白自己的错误所在,从而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女儿在写作文时总是会出现好多错别字,我给她指出来,她还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我就给她讲了一个小笑话:“有个人很爱写错别字,常把‘歇’写成‘喝’。他在一篇日记里这样写道:班长指挥我们抬大粪,大伙干得很起劲,谁都不敢喝一喝。后来我们实在有些累,就背着班长偷偷喝了喝……”

女儿听完,哈哈大笑的同时,也马上明白她就像故事中的那个错别字大王一样,她下决心,一定要把写错别字这个坏习惯改过来。

孩子的想法可能会跟父母不一样。很多时候孩子在学校或伙伴那儿出了洋相,对成年人来说,可能一笑置之;可对孩子来说,那是世界末日:他的脸丢大了,也许他整天都在考虑该转学了。

这时候,父母在安慰时加入幽默或自嘲的“调料”,跟孩子回忆自己童年时代出丑的事,告诉他们当时自己的心情和别人的评论,让孩子意识到:类似的事情也曾让身为父母的我们觉得痛不欲生,犹如世界末日,可是,现在我们还不是过得好好的?父母的自嘲和幽默既能让孩子放松了心情,也会让孩子对未来抱有信心。

父母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适当运用幽默感,不仅可以缓解父母和子女之间发生冲突时的紧张气氛,还可以将幽默感渐渐传染给孩子,让孩子学会幽默轻松地面对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