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责备加层“糖”,“但是”来帮忙

刚吃完饭,爸妈都在电视机前看电视,8岁的阿雅拿着小凳子,走进厨房。她把凳子放在地上,自己站在凳子上开始洗碗。可是,刚拿起第一个碗准备洗,阿雅由于没有站好,就从凳子上摔了下来,碗也摔碎了。妈妈闻声赶来,看到碎了的碗划破了阿雅的手。

“不是说了,让你不要去洗碗吗?你怎么还去洗呢?看吧,这下划破手指了吧!”妈妈因为心疼阿雅,略带生气地责备起了她。结果阿雅听到妈妈的责备后哭了起来。妈妈也开始意识到自己可能说错话了。“阿雅不哭了,妈妈很高兴你能帮忙,但是你也得注意安全,对不对?”阿雅哭着点了点头。

有人说,孩子是天生的创造者,也是天生的破坏者。这话一点儿也不假。很多时候,孩子总是急切地想去做好一件事情。可是,孩子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经常是好心办了坏事情。这时候,父母该怎么办呢?

父母都是爱孩子的,这点毋庸置疑。父母责备孩子也是出于对孩子的爱,可是孩子对于爱的接受却是选择性的。那么,怎么样才能让孩子在好心办了坏事情接受批评的时候,也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呢?很明显,阿雅妈妈第二次的话就做到了这点:先肯定孩子的好意,再用“但是”作为转折,说出自己的担心和叮嘱。

父母在责备孩子的时候,真的不必非要吹胡子、瞪眼睛,不发脾气、不动肝火,给责备裹上一层“糖”,让孩子先尝到甜头,然后再指出孩子的错误,这样孩子更容易接受,亲子关系也更和谐。

大多数孩子努力去表现都是为了能得到父母的夸奖。虽然,有时候的努力并没有得到相应的结果,甚至还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坏结果,但孩子的出发点还是好的。如果父母只是一味地责备孩子,就会让孩子觉得很委屈,觉得父母是不爱自己的。相反,如果在责备孩子的同时,能看到孩子是出于好心,表扬一下孩子的好心,孩子就会很高兴,而且下次再去做同样事情的时候,一定会小心翼翼不再犯错误。

有一天,我下班回到家,桐桐就乖乖地给我准备好了拖鞋,还将我的文件包接过去,给我放好。我不知道这小丫头脑子里在搞什么鬼,露出了微笑。

见我露出笑容,桐桐才小声地对我说:“爸爸,咱家的小鱼好像撑着了,肚子都胀了。”说完,就低下了头。

我去鱼缸那边看,发现里面的金鱼都翻肚皮了,鱼缸里的水变得又白又稠,鱼缸旁边还有几个牛奶盒子。我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桐桐肯定是将牛奶倒进鱼缸,导致这些鱼全部“遇难”。

说实话,当时我很生气,笑容也被我收起来了,吓得桐桐直往沙发角落里躲。

这时候妻子正好回来,桐桐跑到妻子怀里,说:“妈妈,你不是说牛奶有营养,我喝了可以长高吗?我就是想让小鱼长得快些。”

我这才知道桐桐是这样想的,立即就原谅了她。但是,我必须让她知道她的行为是错误的。我对桐桐说:“桐桐,你真有想象力,为了让金鱼长得快,你都舍得将自己喜欢喝的牛奶给金鱼喝。爸爸要表扬你。但是,你之前都不知道金鱼是不是爱喝牛奶,就自作主张给金鱼喂牛奶。看,这些金鱼都死了,多可惜,你说呢?”

桐桐对我说:“爸爸,我错了。”我摸了摸桐桐的头,给桐桐讲了为什么金鱼不能喝牛奶。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幼小的心灵对每件事都充满了好奇,想要尝试,想承担一点责任,想帮你分担家务,也难免会出现好心办坏事的情况。如果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得当,只是一味地责备,就会打击到孩子积极探索的兴趣,慢慢地就变得不敢去尝试了。

不可否认,此时的你心里肯定是有些怒气的,但你一定要将心里即刻想到的恶狠狠的话吞进肚里,先对孩子的行为加以肯定,再给责备裹上一层薄薄的“糖衣”,恰如其分地指出坏事的后果,最后教他怎样好心办好事,孩子就不会重蹈覆辙了。

最后你会发现,孩子依然是一个充满爱心、懂得孝顺、爱劳动、爱探索的好孩子,可能还会因此变得越来越符合你的心意了,变得越来越优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