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与其自作聪明,不如加点“愚钝”

我有一位学员A,在某公司担任部门经理。有一阵子,他发现,他的部门有一个员工工作表现比较差,缺乏积极性。

在A看来,这是很多职场新人都会出现的情况,毕竟是年轻人嘛,刚进入社会,都免不了有些浮躁的毛病。于是,他决定要鞭策一下这个小伙子。

一天中午,趁着午休的时间,A把那名员工叫到办公室,开始和他谈话。他语重心长地对那小伙子说:“你们这些年轻人,什么都好,就是不踏实,好高骛远,又不想拼搏,世上哪有这么好的事情啊?又能闲,还有钱,可能吗?

“你们现在正是吃苦、拼搏的时候,工作不积极,怎么可能有晋升的空间呢?我很了解你们这些新人,老是觉得自己挺能耐的,干这些事情大材小用了。这种想法完全是错误的,不可取的。以前我年轻的时候,也这么想过,后来……”

A滔滔不绝地说了一大通,试图“点醒”这位新员工,激励他摆正工作态度,努力工作。

但这次谈话显然并没有达到他的目的。事实上,他在说了一大通之后,并没有从这个年轻人脸上看到他有丝毫的触动,反而似乎还透出了淡淡的不快。

结果,没想到的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A和另一个员工聊天时这才知道,原来那名新员工那阵子工作状态不好,是因为他的母亲生病去世了。

其实,很多人都会犯下与A相似的错误,那就是自以为很聪明,自以为很了解别人,把自己的主观臆测强加到别人头上。但实际上,却往往是自作聪明——臆测也与真相背道而驰。

大家或许都从自己的父母口中听到过这样的话:“你一撅屁股,我就知道你想干什么……”父母之所以会说出这样的话,主要是基于对子女的了解,毕竟对于每个人而言,与自己关系最为亲密、相伴最为长久的人,正是自己的父母。但即便如此,父母对我们的了解和“预测”也总会有出错的时候。

人性是非常复杂的,哪怕你与一个人朝夕相处数十年,也不意味着你就能完全看透这个人。因为社会一直是在发展变化的,每天的所见所闻,都会对我们的思想及行为造成影响。

因此,不要试图去给一个人下定论——很多时候,当你以为自己了解了一切的时候,或许正在远离真相。

何安明是一家汽车综合店的推销员,这天,一位老客户来到店里,打算买一辆新车。何安明与这位老客户打过多次交道,自诩对这位客户非常了解——毕竟,如果不是确实对服务感到满意,这位老客户也不会成为何安明的回头客。

因此,在得知这位老客户想要买车之后,何安明甚至没有询问他的任何需求,就直接把自己认为合适的车型推荐给了客户。最后,在经过一番选择之后,这位客户订购了一款新出的大众车,并约定一个月后提车。

一个月后,这位客户如约来提车时,正巧看到店里新摆出来的一辆奔驰。客户惊讶地问何安明:“你们店里原来也卖奔驰啊?”

何安明点点头,回答道:“是啊,这款是今年最新的型号,您有兴趣看看吗?”

客户摇摇头,有些惋惜地说道:“这辆车我上个月就已经买了,就是在你们店里订大众车的那天。那辆大众车是买给我女儿开的,我自己一直打算换辆奔驰,那时候也不知道你们店里有卖,就去了对面那家店订了。早知道你们这里有,我就不用跑两趟了,跟你买过这么多次车,交给你我也放心……”

听到这话,何安明真是恨不得抽自己几个耳光。

自作聪明,让何安明和一笔大生意失之交臂,再怎么后悔也都来不及了。

每个人都希望别人眼里的自己是聪明的、有能力的、优秀的,因此常常会为了塑造这样的形象而特意做出一些事情来“表现”自己。但其实,很多人都不明白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聪明,以至于聪明反被聪明误,反而做出了不少适得其反的事情。

其实,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适当地表现出一点愚钝,往往比一味地追求聪明更能给人留下好印象——要知道,人天生就拥有表达欲,渴望得到表现的机会,获得他人的认同和赞美。

你有这样的需求,别人同样也有。

因此,懂得留一些聪明的机会给别人,反而会为你赢得更多的好感度,同时也规避了自作聪明的风险。

我的朋友肖总,最近在公司提拔了一个年轻人W做自己的助理。这个年轻人原本是一名收发员,进公司还不到三个月,以这等速度升职,快赶上坐直升机了。

W非常聪明,最大的特长就是记忆力极佳,进公司不到一个星期,就把公司上下每一位领导的头衔和姓名、每一位同事的姓名和岗位,都记得清清楚楚。

办公地点是上下两层楼,出于工作原因,W常常需要到各个部门收发邮件,也经常会在走廊里遇到领导。而每次遇到领导的时候,他都会先问一句,领导需要到哪一个部门。

肖总也常常会碰到W。有一次,肖总刚办完事回公司,又和W在电梯里巧遇了。W照例问了一句:“肖总您好,请问是要到八楼吗?”

肖总觉得很奇怪,便反问道:“你天天跑我办公室,怎么每次都要问我到几楼,难道你还不清楚我的办公室在几楼吗?”

W笑着回答:“我知道您的办公室在八楼,但我并不知道您是打算回办公室,还是要去别的部门交代工作任务,因此我不能自作主张。”

就因为这句话,W得到了令人羡慕的升职机会。

聪明人是讨人喜欢的,但自作聪明的人,就极其令人讨厌了。但凡领导,都不会喜欢手下猜度自己的心思,更别说替自己做决定了。

W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懂得严防死守自己与领导之间的那条“界线”——哪怕只是像乘坐电梯这样一件看似无足轻重的小事,他也充分表现出了对领导的尊重和敬畏。

这样做,乍一看,可能让人觉得他过于愚钝死板、不懂变通,但实际上,这正是他最为聪明的地方。

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是懂得收敛锋芒、审时度势的。

因此,在与人打交道的时候,想要赢得对方的好感,与其总想着表现自己,担负“自作聪明”的风险,倒不如加点“愚钝”,把精彩留给对方——要知道,有时候懂得装笨才是真正的聪明。

大智若愚,这也算是一门技术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