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人或事物的感觉,主要是由情绪决定的,而不是理智。这一点,相信每个人都深有体会。
比如说,你身边可能存在这样一个人:他有很多优点,人人都夸赞他好,但你却偏偏不喜欢他;而另一个人呢,可能有很多缺点,一数一箩筐,但你却偏偏喜欢亲近他。
再比如,某件物品可能很实用,设计也很新颖,但你却完全不想要;而另一件物品呢,几乎没什么用处,也不见得有多好看,却偏偏入了你的眼,心甘情愿地掏钱包。
像这样理智和情感背道而驰的情况并不少见。很多时候,喜欢或讨厌并不需要多么严谨的理由,哪怕只有一个触发情绪的小火星,也可能造成一场情感的大爆炸。
可见,在与人交往时,如果你想让对方喜欢你,愿意亲近你,你需要考虑的不是如何成为一个完美的人,而是如何调动对方的情绪,触动对方的情感。
有句古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意思就是说,两个人走的路不同,是不能长久在一起共事的。
这里说的“道”,所指的其实就是价值观和世界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不同的人之所以很难进行沟通,说到底,其实是因为缺少情感共鸣。
比如,你认为友情比爱情更重要,那么,对于那些为了爱情而放弃友情的人,你可能会义愤填膺。而另一个人认为,爱情比友情更重要,那么,对于为了爱情而放弃友情的人,他就会感同身受。
由于价值取向的不同,你们俩是很难产生情感共鸣的,因此,也就很难对彼此产生好感。
情感的触动,最直接的刺激就是情绪。
比如,你每次见到某个人的时候,都会因为某些原因,或者某些事情让你觉得心情很好,那么久而久之,即便这个人什么都不做,你对他也会萌生出一种好感——因为在你的潜意识里,这个人的出现和你的好情绪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关联。
反之,如果你每次见到一个人的时候,都会因为某些原因,或者发生了某些事情让你变得情绪低落,那么久而久之,即便对方没有得罪你,恐怕你也不想再见到他了。
可见,情绪的好坏对于情感的好恶有着直接的影响。
有趣的是,情绪这种东西往往具有“传染性”:当你看到一个人哭得很伤心的时候,你的心情自然而然也会随之变得沉重;而当你看到一个人笑得很灿烂的时候,你的心情也会随之变得明媚。
所以说,在一场谈话中,情绪“热”往往比话题“热”更重要——不管多么热门的谈资、多么有趣的话题,如果不能调动起对方的情绪,让对方产生积极的回应,那么,这些谈资和话题对于这场谈话的意义都是非常淡薄的。
反之,哪怕这些谈资或话题都很平淡,但只要能入得对方的眼,让对方情绪高涨,这场谈话就同样是成功的。
几年前,我认识了一位非常有名的理财指导师,他在给每个学员上培训课之前,都会让他们思考一个问题:你所从事的工作的意义何在?
这个问题乍一看,颇有些假大空——不外乎就是一些“给自己提高生活质量”“为社会做贡献”等之类的标准答案。
我很奇怪,为什么这样一个毫无技术含量的问题,会成为这位理财指导师每次培训的固定题目。
面对我的疑惑,理财指导师给我讲了一件他亲身经历的事,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那是他刚从事理财行业的时候,他是培训班里最优秀的学员,不管是辩论还是演讲,没有任何人是他的对手——他掌握了所学到的一切语言技巧,瞬间就能在脑海中想出十几个不同的句子来表达同一个意思。
可问题是,在和客户接触的过程中,他发现,不管他有多么会说话都没有用,因为根本没人愿意去听他说这些——有时候,他甚至还没来得及把所学的语言技巧运用起来,客户就已经掉头走开了。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感到非常苦恼,甚至怀疑自己是否适合这个职业。
当时,他的导师知道了这个情况后,就布置了一道题目给他,就是“你所从事的工作的意义何在”这个问题。导师是这么对他说的:“如果你的语言没有一丝温度,无法让我感受到丝毫热情,你又怎能奢望我回报给你热情呢?”
最后,理财指导师告诉我,正是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拯救了他的职业生涯。他给学员布置这样一道题目,要的不是一个标准答案,而是希望每个人都能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找到一个理由,来激发自己对这份工作的热情。
我和这位理财指导师谈论过关于理财的一些事情,不得不说,我对理财的兴趣正是由此开始的。
在和他的交谈中,他并没有说出任何关于“人必须得学会理财”之类的至理名言,也没有用任何大道理来让我哑口无言。事实上,我之所以对理财开始感兴趣,完全是因为我很好奇,为什么他对理财这件事充满了兴趣和热情。这让我感觉到,理财似乎是件非常有意思的事,让我忍不住想去探究一番。
情绪是语言的温度,同样一句话用不同的情绪表达出来,整个意思也可能会完全不同。在和别人交流、沟通的时候,我们不能仅仅只做一个事实的陈述者——在谈话中,如果你无法调动谈话对象的情绪,那么,无论你的语言多么有技巧,也很难引起对方的情感共鸣。
你必须将自己的情绪感染给对方,或者接纳对方所传达的情绪——只有充分调动起谈话的情绪,这场谈话才可能升温,你与谈话对象之间才可能产生良好的“化学反应”。
试想一下,如果你和一个人聊天,不管说到什么事情,对方都面无表情,毫无情感波动,你会觉得这场谈话有意思吗?所谓的“知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能同仇敌忾,共同愤怒所愤怒的、高兴所高兴的。
当谈话双方在情绪上达成统一后,情绪的相互感染会让彼此的情绪体验更加强烈,那么,这场谈话也就更加会让人觉得畅快淋漓了。
这就是为什么在生活中,有时你会感觉到,和朋友凑在一起说一堆无意义的废话,似乎比和一位智者在一起探讨生活的真理更有意思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