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交谈的重点在于“说”。所以,我们在讲“交谈”“聊天”的技巧时,也都会不断强调谈资有多重要,强调如何表达意见,如何让你说的话引起别人的兴趣,获得别人的认同,等等。
但事实上,一个好的谈话对象,最重要的一点不是要会“说”,而是得会“听”。
回想一下,在你认识的人中,或者交谈过的对象里,有没有那种一直喋喋不休、丝毫不给你说话机会的人?
回想一下你们交流的过程,他不断地说、不断地说,不管你赞同还是反对——事实上,他根本不在乎你的反应是什么,他只是不停地冲着你说话。这样的情形,很令人沮丧吧?
如果你确实有过这样的体会,我想你一定明白,在一场成功的交谈中,倾听到底有多么重要了。
我有一位女性朋友S,很多人都喜欢和她聊天,基本上认识她的人,都会习惯性地把她当作“知心姐姐”,什么事都愿意和她聊,跟她说。
但事实上,S并不是那种善于言辞的人,客观来说,她甚至并不是一个很爱说话的人。那么,大家到底为什么喜欢和她聊天呢?她的魅力体现在何处呢?
现在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吧。
有一年,S的一个同学去非洲旅行回来,带了不少礼物,便约了一些朋友出来聚会,顺便分发礼物,其中就有她。
S曾经是一名旅游编辑,去过很多地方旅行。在她转行之前,她的专栏一直很受欢迎,也曾连载过几期关于非洲的游记,写得非常有意思,于是她们便聊起了这方面的话题。
同学对S说:“你还记得以前你的专栏连载过几篇文章,是关于非洲游记的吗?我就是看了你的那些文章觉得特别有意思,所以这次才去非洲的。说真的,的确不虚此行。你当时都去了哪些地方?你那趟旅行,一定比你写的游记还有意思吧?”
“非洲确实很有意思。我是两年前去的,现在一定跟那时候有很多的不同吧?”S冲同学笑着,突然话锋一转,“你和我们说说呗,你这趟旅行怎么样,都去了哪些地方,看了些什么风景,让我们也感受一下现在非洲那边的风情!”
接下来的时间里,几乎都是同学在讲述自己这一趟非洲旅行的见闻,S不时附和几句,或感叹一番。
说实话,那场聚会很开心,大家听得很专心,S的同学当然说得更激情——每个人都喜欢有人愿意听自己说话,并且还是那种津津有味地听,这让S的同学感到很满足。
我相信,如果由我这位朋友S来分享她的非洲故事,一定会比她同学说得更加精彩——这一点,我深信不疑,毕竟,她写的游记非常吸引人。
但S把这个机会让给了同学,自愿成了一名倾听者,让同学从中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所以,我们要明白,在一场谈话中,会倾听有时能给说者带来更多的满足感和愉悦感。
每个人都是有表现欲的,都渴望能获得别人的认可。而在一场谈话中,说的人显然就是谈话的主角,拥有更多的表现机会——你想表达自己的意见,想用精彩绝伦的语言让对方折服。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与你谈话的人是否也有同样的渴望。
演讲者都是需要观众欣赏的,对于他们来说,观众正是一切满足感与成就感的来源。
演讲者想要取悦观众,往往要比观众取悦演讲者困难得多,如果你愿意在一场谈话中扮演观众,那么,只要学会倾听与赞美,就能让演讲者感到愉悦和满足了。
而这些,正是我们想尽办法准备谈资,学习说话技巧所想要达到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倾听,并不意味着你只要安静地听就行了,你得传达一个态度——你得让对方知道,你在认真地听,你在乎他说的每一句话,甚至你欣赏他说的每一句话,这是非常重要的。
可能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父母会跟我们抱怨,说我们从来就不曾认真地和他们说话、不关心他们。我们却感到很冤枉。
事实上,不管父母对我们说什么,哪怕就是家长里短的唠叨,我们都在认真地听,并给予了非常真诚的意见。我们不明白,为什么他们会产生那样的感觉,并因此而抱怨我们。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每次父母对我们说话的时候,我们总是在看手机或者玩电脑,即便我们会有所回应,但他们总觉得我们是在敷衍,没有真正在意他们说了些什么。
因此,我们要调整一下和父母的沟通方法,每当他们对我们说话时,我们都应该看着他们,表现出一副认真的样子。
他们边说边笑的时候,我们也笑;他们在指责某个人的行为时,我们也点头赞同,表示确实该谴责;当他们在讲述某件事情的过程中出现停顿时,我们适当地回应一些简单的语句,比如“是的”“我明白”“然后呢”“天哪”“说来听听”“之后怎么样了”……
这样,父母对我们态度的改变会感到非常满意,他们会觉得我们是一个很好的聊天对象,和我们聊天非常愉快。
虽然在整个交谈过程中,我们都没有发表过任何有实质意义的观点,甚至很多时候其实已经走神了,但我们的表现依然让他们感到愉悦。因为父母与我们聊天,从来不是希望从我们这里得到某种意见,而只是单纯地希望有人能倾听他们的话语,并认同他们罢了。
有人可能会认为,这样惺惺作态不免虚伪了些。但你是否想过,我们想要了解一个人,只能通过对方的言行举止去琢磨,而不可能用某种特异功能看穿对方的脑袋里都有些什么想法。
同样,当我们与别人交谈时,我们也只可能从对方的外在表现去推断,他们是否在听我们说话,是否给予了我们回应。毕竟,我们不可能跑到对方的耳朵里,瞧一瞧我们的语句有没有被听进去,也不可能冲进对方的脑袋里,看一看他的思维是不是和我们的谈话契合。
所以说,与其让对方怀着忐忑的态度去猜测,你是否对他说的话感兴趣,为什么不直接表现出来,让他得到足够的满足感和愉悦感呢?
你表现得越是重视、欣赏对方的谈话,会让对方越是愿意与你交谈。当然了,你也必须真的用心去倾听,否则,一不小心出现“驴唇不对马嘴”的回应,那就相当尴尬了。
此外,在某些时候,我们不可避免地会成为谈话的“表演者”。
比如,当我们试图说服我们的谈话对象接受某些条件,或者我们的谈话对象实在不善言辞,无法填充交谈的空白时,我们总得想方设法地让这场谈话不至于出现长久的沉默和尴尬。
但即便如此,也一定要记住,留下足够的倾听时间,去倾听你的谈话对象所说的每一句话,这将能帮助你更好地主导这场谈话,让你更容易找到谈话对象的兴奋点,明白他们内心的需求。
请记住,倾听才是最成功的交谈,任何说话技巧都比不上认真倾听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