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话题的铺垫

人类的任何行为都需要一个合理化的解释,源于本能的驱使,以获得行为支持的动力。这一过程是行为到本能的真实写照,使我们接纳一些新事物更加适应这个社会。人与人的互动,就是一个接纳的过程,总结进行归类发展成为技术,可以用作社交的手段。

语言发挥的作用包含同样的原理,虽说不能完全依靠语言来完成吸引女人的过程,但从相似的原理中对于吸引,我们能提出更好提升吸引的方法。基于吸引的方向,话题在互动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我们知道,话题同样也需要一个合理化的过程。

接受新的思想,首先你会先确定会不会有益处,才会去真正的接纳。涉及一个新的领域,一定会先尝试了解,再去判断是不是要涉入。包括我们喜欢上一个女孩,也会先找出她吸引我们的地方。这些过程是我们自主合理化的行为机制,也可以当做是过渡。

在话术上,我主要强调的是聊天的思维,只有你具备了谈话的基本素质才能有效的和女人沟通。透过一个人的语言,能够受到他思维变化的大概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言谈内容是你思维方式的体现。

想让别人接受你的想法和观点,认可你要谈论的内容,也需要这样一个合理化过程,才能促使别人接纳。倘若缺失了这一部分,话题就失去了原本的自然灵动。

有的人在聊天中过重注意要谈论的内容,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更加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完全没有去考虑别人的接纳程度,一切都使用自己管用的方式。比如会出现,常常通过一个话题迅速跳转到另外一个话题,而两个话题间并没有能够自然衔接的地方。

在聊天思维的分析上,这种思维跳跃的行为,是谈话能力的缺失。缺少了让话题自然过渡的过程,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受经历和成长环境等许多因素影响,对客观事物存在不同的看法。

一千个读者中存在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客观事物存有不同看法的体现。从优势上讲,在与人的交流中,能让我们接受到不同的思维,视野会更加的开阔。从劣势上讲,思维上的差异给人的交流制造了障碍。

拿一件现成的事来说:可能你想到的别人没有想到,别人想到的你没有想到,你想到的想不到别人有没有想到,别人想到的你想不到她能想到。或者,别人想到的你会想自己为什么想不到,你想到的别人会想到为什么她想不到。很多你想不通的事,你会去猜测别人为什么想得到,在不同的思维下,往往很容易产生分歧。

这种差异体现在聊天中为,两个不相关的话题毫无铺垫的进行衔接时,传递的内容是思维跳跃的形式在过渡。思维差异过大时,信息无法有效地衔接,只能被迫中断。

这也是很多人在聊天时觉得尴尬的原因!

更多的时候,这种聊天方式给人一种生涩死板的感觉,极其不融洽。

接收新的思维,有了解思维的过程。愉快的交流,也有适应谈话内容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传递出的内容看似枯燥无味,但经过铺垫的话题传递出的效果才是最好的。

有些人会集中的去表达谈话内容的重点,经常会听到这类人突然冒出一句毫无关联或者让人觉得莫名其妙的话,这些人时常会让人觉得有病,或者难以沟通。

显而易见,话题有了铺垫,才会有烘托回话内容,承上启下的作用。

你要讲一个笑话,较为保守的方法是把要将的内容一字不漏的说出来。虽然有些时候不符合自己的说话方式,但只要完成的说出来对有些人来说就算是一种成功。他们会这样想,就算不能逗笑目标,也不会起到太坏的效果。

另一类表达过于集中谈话核心的人,就会认为,我只要表达重点的内容,省略掉一堆废话,这样可以留待更多的时间和目标互动。或者,他们对某个点过于关注,忽略了谈话的铺垫,这会形成两种完全极端的反应。

第一种情况,目标反应很快,不会因为对话内容的跳跃迟滞。

第二种,妹子思维完全反应不过来,听不懂你在说什么。

最后一类真正懂得谈话艺术的人,会先分析谈话内容的结构,两个话题间的关联性,话题中的重点表达内容。完成初步分析以后,开始分级展示,一步步的引目标进入话题,以达到最好效果。

假如我们要给女人讲昨晚做的一个稀奇古怪的梦!

第一种人,会滴水不漏的把整个梦境描述给女人听。

第二种人,会只讲梦稀奇古怪的地方。

第三种人,会根据不同的情况引入情绪。

第一类的表达方式为:“昨晚我梦见你了,我们在客厅里拥抱的很紧,你主动的过来问我,那时候我觉得特别的开心。后来我们都开始把持不住了,你说要去洗澡让我在房间等你。我答应了,等了太久有点急了,于是就去厕所叫你,一推开门就看见你一边拉屎一边扣鼻屎。”

整段内容描述下来,谈话的内容表现有点平淡无奇,不太能引起波澜。这种描述方法,主要依靠谈话内容和故事情节来带动情绪。

第二类的表达方式为:“昨晚我梦见你了,我们在沙发上调情,然后你在厕所一边拉屎,一边扣鼻屎!”这听起来很搞笑,但话题没头没尾让人感觉莫名其妙。

上述两种方式暂且不论话题的过度问题,也不提之前聊了哪些内容,话题是否具有相关性。非常清晰的一点是,缺少了话题的铺垫,不管是详尽的描述还是简略的描述,话题的吸引力都明显不足。

再来看看第三种分清结构,并且有铺垫的表达方式。

“对了!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是关于我和你的!”(铺垫)

“我梦到我们开学的生活在一起,很是甜蜜幸福。”(引入故事情节)

“我们在沙发上激吻,你很是热情的回应我,甚至对我做一些大胆的动作!”(故事情节深入)

“等前戏做完,你说先要洗澡,我就在卧房等你!”

“等了很久你都没有出来,故意装作忍不住的我跑去偷看!”(高潮)

“结果,你猜我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你一边拉屎还一边扣鼻屎的样子,简直把我给惊呆了!”

“然后,我立刻就从梦境中惊醒过来,满脑子还是那个画面!”

这种表达方式是不是更加清晰,更加能带入人的清晰感觉。故事的内容,并没有太多的变化,主要的内容还是话题的铺垫,一步一步的带动听众的情绪。

如果你听过演讲或者接触过讲故事很厉害的人,你一定会有一种熟悉的感觉。因为这些人的表达方式,无一例外都围上了话题的铺垫。特别是演讲家在演说一些你从未听闻过的内容时,话题的铺垫做的会更加充分。

为什么?

好比思维需要过渡一样,接受一种全新的思维,需要加深了解,再逐渐深入。

谈话的内容是在相互传递信息,也需要这样一个过程。和脉络思维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都是让故事顺着脉络思维进行延伸,拓展,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想象空间。

话题的铺垫是极其重要的,看过武侠小说的人就很清楚。

回想一下你度过的那些精彩的武侠小说,你就知道,大师级的写手都会在非常精彩的情节开始之前,用非常精致细腻的语言对接下来的情节进行铺垫,烘托气氛,引出感受,调动情绪,让人在情节还没开始之前就已经心驰神往。

例如:

陆小凤是一个人。是一个绝对能令你永难忘怀的人。在他充满传奇性的一生中,也不知遇见过多少怪人和怪事。也许比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所听说过的都奇怪。

现在我想先介绍几个人给你,然后再开始说他们的故事。

摘自《陆小凤传奇》

读完这寥寥几句,你脑海里面浮现出了什么?是不是自己已经主动地想去了解这个陆小凤这个人?等接下来跟你讲关于陆小凤惊奇故事你还会觉得突兀么?

再例如:

九月十五,黄昏,夕阳艳丽,彩霞满天,陆小凤从和劳斋的后巷中冲出来,沿着意被夕阳映红的街道大步前行。

他一定要在月亮升起前找回一条缎带,今夜的决战,他决不能置身事外,决不能。

因为叶孤城和西门吹雪都是他的朋友,因为她已发现,就在今夜的圆月下,就在他们的决战时,必定会有件惊人的事发生,甚至比这次决战更惊人。

摘自《决战前后》

读了之后,有没有隐隐感觉将有大事发生一样?这就是为惊天动地的紫禁之巅决战做铺垫,衔接自然,让人觉得如小径流水般顺畅。

再举个更生活化更容易理解的例子:

开车的朋友都知道,在晚上开车的时候,必须能够熟练地操作车上的灯光。

灯光的作用是什么?灯光的作用就是信号,就是起的铺垫作用。

你跟目标谈话,就像你夜晚和同方向行驶的车辆一样,你们互相不是很了解,但是如果你按了超车的信号灯,或者靠边停车的信号灯,别人就知道你将要做什么,你的行为在你发出正确信号之后都是合理的,行车秩序才不会混乱。

如果你事先不打灯不发信号,而去做超车或者停车的动作,别人会觉得你的行为很突兀,更严重地你们很可能会因此撞在一次,那就GAMEOVER了。

谈话也是一样的道理,所以说话题间的铺垫,是很重要而且必要的。

*小结:话题铺垫,是为了更好地衔接话题,让对话自然流畅进行,烘托气氛,刺聊天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前谈论的话题快要终结时,准备好的另外一个话题又和当前的内容相差甚远。这时候,你大可不必要担心,只要你知道,话题的铺垫效果是能够让对话内容有合理的接续。

必要做的事,完全切断上一个话题,留给对方大脑更多的空间去反应你的下一个话题。这里的打断要很有技巧,要简单干脆利落,并且要能够吸引人注意。

“对了。”

当你说出这两个字时,上一个对话信息就已经被完全切断,此时你已经完全吸引了她的注意。当你要展示新的故事时,你可以这样切断:“刚想起一件事,蛮有意思的。(根据话题情况调侃,沉重的内容就说挺沉重的,聊到奇葩的朋友就说奇葩的)”或者,你可以直接施展封闭式对话,把所有对话信息完全地切断,就完成了话题中断迅速过渡到下一个话题的铺垫。

最后总结一点,当我们对别人提要求,或者话题有挑战的内容时,一定要使用话题的铺垫。比如,我看到目标的头像比较丑。这个时候,如果我直接提要求让对方换头像,是一个很不尊重的行为,因为你没有给出一个很合理的话题解释。

你可以这样说:“你怎么会用现在这个头像呢?我觉得有点不太适合你。”

“换成这张吧,对你来说更加合适!”

如果你直接对目标要求换头像,就达不到让目标自愿接受的效果,因为她很可能不了解你行为背后的动机,或许是好意,但没有促使她更换想法的动力时,女人大多数时候都会坚持自己的想法。

比如,你和目标谈到理解有一定难度的事。我们可以这样诱导:

“你有没有听说过毛细管原理?”

“这是什么?”

“这是一个物理现象,BLBLBLBLBL(解释),我朋友上个星期破的案子就和这个有关系,那个凶手,杀人于无形,但还是没能逍遥法外。”

这里的话题,对毛细管原理解释的作用就是话题的铺垫。因为很可能你不清楚对方知不知道这个原理,尽量去避免主管臆断。

大家应该都听说过柴夫和孩子的故事吧?(铺垫)

在很有以前有一个柴夫,老年得子,对自己的孩子很是照顾,哪怕是在最忙碌的时候也不忘抽出时间去陪着他。

有一次下了小雪,柴夫在院子里砍柴,因为穿的衣服比较多,没多久就满身大汗。于是他索性脱掉了外套继续砍柴。

这个时候他想到了孩子,自己这么热,孩子应该也很热,便很疼爱的把孩子的外套脱掉,以为这是无微不至的照顾。

到农夫砍完柴的时候,孩子已经死了……

灵魂总结:

话题的铺垫是谈话的调味剂,是能够让谈话的内容引人入胜的技巧。

话题的内容随着交流的深入展开,其中一定有话题不兼容的时候,做足够的铺垫就是为了对话做准备。

话题之间的铺垫与衔接,是起到一个延续话题的作用,缺少这个部分,话题之间的起承转合就会显得异常生硬,这对烘托对话气氛很是不利,话题的铺垫,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