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对方留足面子,别一棒子打死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爱面子,可是究竟什么是面子?难道仅仅是一张脸吗?通俗地讲,面子是一种心理障碍,当我们被拒绝时,会感到非常难堪,并产生抵触心理。有些人因为太过于爱面子,所以抵触求助,认为寻求帮助丢人。然而,人毕竟属于群居动物,为了避免丢人就缩小社交圈,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俗话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人活在世上,面子不能不要。要面子并非什么错事,“面子问题”表面上好像是脸面的问题,实际上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我们不能错把面子当尊严,让所谓的“面子”蒙蔽了双眼。什么样的面子值得维护,什么样的面子该舍弃,一定要把握好尺度。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让对方感到没面子,否则你会更没面子。

据《左传》记载:一天,郑国大夫子公与子家一起上朝。忽然,子公的食指颤动起来,子公对子家说:“以前我指颤时,预示着有异味可尝,看来今天又有好吃的了。”入朝后,果见郑灵公煮龟犒劳大臣,二人相视大笑。

郑灵公问他们为何笑,子家把子公的话告诉了郑灵公。当龟烧熟时,郑灵公故意让子公难堪:龟汤每人一份,偏偏不给子公。

子公气极了,如此大丢面子,他不顾一切地从鼎中捞起一块龟肉,边吃边走出去了。郑灵公大怒,想杀子公却又忍住了。但郑灵公没想到,不久,自己却死在子公的手下。

我们身在职场,不论是交朋结友、跟随领导还是管理下属,都要注意给对方留面子。对于管理者而言,当下属犯错时,要注意留面子。当下属有成绩时,要舍得给面子。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下属有了过错,特别是非原则性的过错,领导应该宽大为怀,给下属留点面子。哪怕是在一些小事上给予下属面子,下属也会心怀感激、有所回报。

有一次,楚庄王夜宴群臣,酒酣耳热之际,请后宫美人出来劝酒,恰巧风吹灯灭,有人趁机拉美人的衣服,美人迅速扯掉了那人的帽缨,告诉楚庄王赶快点灯。

楚庄王却说:“今日大家与我饮酒,不把帽缨去掉不痛快。”于是,大家都把帽缨拿下来,然后点灯,尽欢而散。

后来,晋国与楚国开战,有一员楚将奋勇杀敌,立了大功,楚庄王问他姓名,他说:“我就是那晚被美人扯掉帽缨的人。”楚庄王懂得给犯有过失的下属留面子,换回的是下属的拼死相报。

在生活中,有些年轻人常常自以为有见解,自以为有口才,逮到机会就大发宏论,把别人批评得脸一阵红一阵白,他自己则大呼痛快。其实这种举动正是在为自己埋下病根,总有一天会吃到苦头。

当下,仍有不少人视“心直口快”为美德,即使因言语不当而产生矛盾,他们也每每以“我说话只会直来直去,不会拐弯抹角”为理由替自己开脱。殊不知这“心直”固然可嘉,但“口快”却未必值得称道。如果我们能够区别不同情况,该直说的时候则直说,该婉言的时候则婉言,不但可以消除许多不必要的麻烦,而且还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增进友谊促进团结。

其实,很多事情可以通过绕道而行来解决。懂得兜圈子,绕道而行的人,往往是第一个登上山峰的人。

有一个叫沃恩的人,他每年都会受邀参加某单位组织的杂志评监工作,这个工作虽然报酬不多,但却称得上是一项荣誉,很多人想参加却找不到门路,也有人只参加一两次,就再也没有机会了。沃恩年年有此“殊荣”,这让大家很羡慕。

在临近退休时,有人问沃恩其中的奥秘,他微笑着向人们揭开谜底。他说,他的专业眼光并不是关键,他的职位也不是重点,他之所以能年年被邀请,是因为他很会给别人“面子”。他在公开的评审会议上一定会把握一个原则:多称赞、鼓励而少批评。但会议结束之后,他会找来杂志的编辑人员,私底下告诉他们编辑上的缺点。

因此,虽然杂志有先后名次,但每个人都保住了面子。而也正是因为他顾虑到别人的面子,承办该项业务的人员和各杂志的编辑人员,都很尊敬他、喜欢他,当然也就每年都找他当评审了。

大多数人的特点都是爱面子,无论做什么事都会考虑到自己的面子。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与人交往时,为自己争得面子的同时,也别忘了给别人留些尊严,这一点非常重要。即使我们自己很优秀,也千万记得给别人留些面子,这样我们才会被人所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