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从口出,慎言才能少惹祸

古人云:“君子慎言,祸从口出。”在与人交往时,说话一定要注意分寸,有些话能少说就少说,能不说就不说。

有一个人对一位学者说,他对他的好朋友说了一些难听的话,问学者应该怎么补救。学者让他先去找一些羽毛,然后插在沿街的房门上,第二天去把它们收回来,学者再告诉他答案。

第二天,那人很失望地去找学者,他告诉学者那些羽毛被风吹走了,一根都找不回来了。这时,学者说,你对你的朋友说的话也是一样的,说出去的话,就再也收不回来了。

话一出口就会被风吹走,但却会永远留在听者的心中。所以,说话需要谨慎。有时候,说错一句话,影响是很大的。

有道是:一言不慎身败名裂,一语不慎全军覆没。说话要用脑子,话多无益。嘴只是一件扬声器而已,平时一定要注意监督、控制好调频旋钮和音控开关,否则会给自己带来许多麻烦。讲话不要只顾一时痛快、信口开河,以为人家给你笑脸就是欣赏,没完没了地把掏心窝子的话都讲出来,结果让人家彻底摸清了家底,还偷着取笑你。

小刘大学毕业后在一家企业做文秘。一天,总经理与人力资源部长正在商议是否解聘一位中层部门经理。但是由于那个中层部门经理手中有一些重要的资料,所以总经理决定先逐步收回资料然后再议解聘事宜。

当时,在场的只有总经理、人力资源部长和服务的小刘三个人。事后小刘为了显示总经理对他的信任无意中把这件事告诉了好友,一传十,十传百,最后传到了那个中层部门经理的耳中。中层部门经理愤然销毁了许多资料,带着产品的配方不辞而别,这给公司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试用期一到小刘就被解聘了。小刘的经历极其有力地证明了口无遮拦的害处,没有一个上司会喜欢说话不过脑的下属。所以,慎言很重要,我们说话应三思而后言,不要让自己说过的话,成为成功路上的绊脚石。

在生活中,我们要做到“言必适时,言必适性、言必适度”,说话要看场合、看时机、看对象,把握好分寸,否则宁肯不说。尤其在性命攸关的时候,更要管好自己的嘴巴。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沙皇尼古拉一世平定了一场叛乱,其中的一名叛乱领袖李列耶夫被判处死刑。行刑当天,李列耶夫奇迹般的把绞刑架的绳索挣断了。在当时的人们看来,这样的情况就是天意,是上天要赦免李列耶夫的罪行。尼古拉一世本来决定顺从天意释放李列耶夫。

但是,李列耶夫站起来,以为自己安全了,喊道:“俄国人连制造绳索也不会。”尼古拉一世本来已经签署了赦免令,但听到他说的这些话就改变了决定。尼古拉一世说:“让我们用事实来证明一切吧。”于是他收回了赦免令。

第二天,李列耶夫再度被推上绞刑台——这一次绳索没有断裂。愚蠢的李列耶夫因为自己的一句话而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一个人的坦率,并不是有什么话都可以直说。话一旦出了口,就无法收回了。“言多必失”“祸从口出”的万世警句在今天依然有着积极的意义,如果不懂得这个道理,就要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不管在什么时候,也不论是什么事情,在多说无益的时候,不说话反而是明智之举。我们要管住自己的嘴巴,谨言慎行,以免祸从口出,让自己失去信用,空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