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思维是指人习惯性地因循以前的思路思考问题,就像物体运动的惯性。人们大都有惯性思维,喜欢用常用的方式去思考,善用常用的行为方式处事。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根深蒂固的惯性思维。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威克教授曾经做过一个实验:
首先,他把一只玻璃瓶平放在桌子上,瓶底朝向窗户有亮光的一方,然后把瓶口敞开,放进几只蜜蜂。只见蜜蜂在瓶内朝着亮光飞去,不停地在那里寻找着出口。经过太多次的尝试,蜜蜂发现自己无法飞出去,最后只好认命,奄奄一息地停在有亮光的瓶底。接着,威克教授将瓶子像原来一样摆好,不过这次放进去的是几只苍蝇。没头没脑的苍蝇十分慌乱,在瓶底、瓶壁到处乱闯,可没过多久,它们竟一只不剩地从瓶口飞了出去。
在蜜蜂的思维里,玻璃瓶的出口必然会在光线明亮的地方。可怜的蜜蜂一味地坚持着自己的习惯,最后只能陷于困境。而苍蝇对事物的逻辑毫不在意,也没有固定的习惯,热衷于多方尝试,在非常规思维中和无目标的飞行下得以找到出口,获得自由和新生。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在不同程度地被自己的习惯和惯性思维所左右。
甲买了一只漂亮的鸟笼送给了乙,乙嫌养鸟麻烦,便当鸟笼是个工艺品,把鸟笼挂在自己的书房里。没想到的是,来家中拜访他的客人只要看见那只鸟笼,就会问乙:“你养的鸟什么时候死的,你不要为此伤心难过。”乙一次次无奈地向客人解释,这只是朋友送给他的一只空鸟笼,自己从来就没有养过鸟。
可不管怎么解释,客人还是不相信,都以为是乙因为爱鸟死了很伤心,但也没有必要逃避事实啊,如果不养鸟,为什么还要挂个鸟笼,所以依旧说了很多安慰的话。
最后,无奈的乙只好去买了一只鸟放进鸟笼里,这样比无休止地向大家解释要简单得多。
人们之所以看到鸟笼就想到鸟,是因为人们的惯性思维在发挥作用。当人们遇到某一问题时,一般都会先入为主地沿着自己所熟悉的方向或途径去联想。这样一来,思考问题时就会出现盲点。
台湾作家吴若权有一句话很耐人寻味:“穷人戴钻石,人家以为是玻璃;富人戴玻璃,人家以为是钻石。”正因为受惯性思维影响,认识不到事情也有变异的时候,于是便有了发生在莫泊桑小说中《项链》主人公玛蒂尔德身上的悲剧。
一个人的思维如果被禁锢,就会想当然地认为事情会顺着自己想的方向发展,到最后才发现错得离谱。一旦思维插上翅膀,任何事情都会迎刃而解。所以,做人做事不可拘泥于惯性思维。按常理行事不能达到目的时,就需要你突破常规,只有这样才能收获成功和快乐。
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因素就是我们的习惯性思维。因为我们干一件事情,越富创造性,承担的风险就会越大,要改变的习惯性行为也就更多。但在很多特定的时期,如果我们不能打破这种思维定势,那将会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重蹈蜜蜂的覆辙。
专家研究表明,左右一个人成功的最关键因素不是智商,而是思维模式,思维和观念才是控制成功的核心密码。因此,我们在思考问题时,不要一味地按照惯性思维决定自己的行为,更不要死钻牛角尖。要从多个角度看问题,打破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这样才会有突破,才会犯错更少,从而能够理性思考,做出睿智的选择。我们必须学会改变,学会灵活应对,对自我设限说不,这样才更容易取得成功。